分享

曾国藩6次考秀才未果,却在3年内考中进士,我领悟出的人生进阶之道

 灵灵钥 2022-06-10 发布于天津

最近在读张宏杰版的《曾国藩传》,今天谈谈看完第1章的一些想法。

曾国藩所在的年代读书人考科举需要分三步:秀才、举人、进士。不能越级,只能一级一级往上考。

曾国藩连考6次秀才未考中,第7次才中榜,可以说明他资质平庸,至少在学习这方面不行。

而却在之后3年内顺利的考中了举人和进士,他对学习方法做了有哪些?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又得到什么启示?

我从这个过程中领悟出3点人生进阶之道:

1

“尚拙”学习法

曾国藩有一句名言: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后来金庸把吸收并改进了,叫做:“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这里面讲的就是读书要下笨功夫。他父亲是他的老师,对他读书的要求是:“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是说学习时要把每一句都做到100%的掌握。

如果把这个要求应用在学校的学习中就是首先把课本的第一章的第一节做到100%掌握,考试考到这一节的内容时,要能拿到满分。

然后学第一章的第二节,也要求100%掌握,以此类推,直到达到这一科拿满分的水平为止。

“不读完这一本,不摸下一本”,表面上看是说学习要专一,现在社会就有些不太现实了。

现在的学生们都同时学好几门课程,而且有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只学一个学科会产生厌倦情绪,而几个学科交叉学习反而会提升学习效能。

其实这句话的另一个含义就是要把一本书学懂、学透的意思,还是强调要做到100%掌握。

还有一段曾国藩描述他父亲教他如何读书的:“他从早到晚,教导不停,我记不住,他就反反复复教,听不懂,他就一遍一遍讲。走在路上,他也在讲;晚上睡觉躺在床上,他也在讲。一定要我学会了才罢休。”

这一看就是要曾国藩死记硬背,看似很笨的方法,但却为他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知识基础。

这段话就是强调避免遗忘的方法——随时随地,高频回顾。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了我们遗忘的残酷性,你所记忆的内容在20分钟后就只剩下58.2%,1小时后就剩下44.2%了。

由此,要想把一个知识从短时记忆变成长期记忆要么高刺激,就是一次对自己印象很深刻的不容易遗忘,而高刺激的事情是很少的,所以就要通过另一种途径实现:高频次,我们大部分记忆需要高频回顾,不断重复才能记住。

大V懂懂在当年考公务员时用的就是这个方法,这是一个在公考中获得第一并且超了第二名20分的的人给他出的主意:考试前一个月刷当地历年考卷,刷到次次满分为止。

他严格按照这个方法做,最后也同样考了第 1名。


2

通过模仿,快速提升应试技能

曾国藩那时的科举是考八股文,有点像现在的作文写作,但是有固定格式的写作。

上面提到,他的读书的基本功扎实了,还差的是应试技巧,那怎么办?模仿!

曾国藩前5次没中,经常被别人笑话,已经习惯了,变得习得性无助了。

而第6次不同,这次不但没考上秀才,还被主考官“悬牌批责”了,就是点名批评,说他“文理欠通”。

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上学,学得好的同学上红榜,学不好的上白榜,曾国藩这次就是上了白榜,比落榜还要丢人,受到了很大的刺激。

于是他开始仔细思考为什么考的不好?

他把自己历年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试卷放在一起反复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

把自己的文章和他人的同题作文逐股对比,看来看去,他总结出来,自己的主要问题在于写东西过于拘谨,过于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

那么,接下来,他主要在文章的大局观和整体气势上下功夫就行了。

这个和我们学习写作一样,想要快速进步的方法就是拆解爆文,然后与自己的文章对比,对别人文章的优秀之处进行参照、模仿。

其实除了模仿,我们还有一招就是请教高人,获得他们的指点,并且要像大V Scaler说的,对于高人们的指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听话、照做、执行、别发挥。

因为他们的经验都是从自己的挫折中总结出来的。不要自己再试图把高人们走过的弯路再走一遍了。

3

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知识改变命运!

这里就要提一个人,就是曾国藩的爷爷曾玉屏,让他和他父亲读书考学是他爷爷的无比明智之举。

曾家的家谱显示,从宋朝到清朝,五六百年里家里没出个一个秀才,就是说历历代代都是农民。

曾玉屏更是个普通农民,却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辛勤劳作把曾家的家境从中农变成了殷实的小地主。

家境殷实的他做了一个最英明的决定,就是送曾国藩父亲去读书,并请了最好的老师。

但曾国藩的父亲也是资质平庸,连续考了17次,在43岁时才考中了秀才,成为曾家第一个考取功名的人。

而曾国藩则更上几层楼,通过读书考中进士,并考进了翰林院,为自己的仕途开启了良好的开端。

为实现从一个普通农家子弟上升到了金字塔顶端的大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总结

现在许多年轻人认为读书苦、读书累,不如早点挣钱。

而实际到了社会上才发现读书虽苦,却是最轻的,跟生活的苦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学历低的他们只能找些靠出卖体力来挣钱,挣得又少又辛苦。

我认识的两个年轻人,一个不爱学习,勉强考上个三本,自己利用假期去饭店打工,负责刷盘子刷碗,一天辛辛苦苦才挣120元。

而另一个同样是大学生,因为自己高中知识扎实,去给高中学生做一对一的辅导,一小时就能挣120,这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最直接写照。

希望年轻人努力学习,把学习这件事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尽量考上好大学,能读硕读博更好。

等你工作几年后,你就会为自己这个决定的无比正确感到骄傲!

END


都看到这里了,不关注一下嘛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