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和大米饭的故事

 西北贾 2022-06-10 发布于山东


先说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昂。
《吕氏春秋·任数》记载:“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掇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大体意思就是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孔子问:“为什么?”颜回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地说:“我平常对颜回已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这也是词语“拾尘的来历,一般用来比喻由于误会而产生猜疑。


连孔圣人都避免不了对自己最信任的弟子产生判断失误,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是经常把“这是我亲眼所见”,“这是我亲耳听到”类似的话语挂在嘴边吗?因为是所见所闻所以我们就直接给某个人或某件事先入为主的打上了一个标签,殊不知我们只看到了一个面,或者一个点,根本不是全貌,我们在不了解事情全貌的情况下对事情就下定义了,从现实来说是不公平的。


人是自私的动物,趋利避险是本能,当你要对一件事情有所判断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多了解情况,切不能听一个人的看法之后即下结果,这是非常主观且容易产生矛盾的。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人,事都准确而客观的了解,判断,偏见和误解确实很难避免,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努力把误解的损失降到最小。当误会已经发生之后,第一时间应该去了解真相,沟通想法才能及时止损,切勿盲目判断,拒绝沟通,让事情恶化。

多一些信任,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积极沟通,沟通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从这一刻开始,去尝试用心了解他人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