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直有一个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优秀的人总是不合群?答案太扎心了

 西北贾 2022-06-10 发布于山东

我一直有这么一个疑问:为什么优秀的人都不合群?每天看着那些人形单影只的各行其是,我一直感觉他们难道不食人间烟火吗?

终于有一天我顿悟了,踏马的,优秀的人也合群,只是他们合的群里没有我而已,我在群外他在群里。某一天当你发现一个人与大众很不一样时,那么你就应该知道,你很有可能发现了一个优秀的人,当然也可能是个装逼惯犯或者极品垃圾。这几类人都有某种奇异之处,这使他与常人很容易区分开。

芸芸众生,不管你处于哪个阶层,按照哪种方式划分,大部分人都属于普通人,优秀的人寥寥无几,当人以群分开始起作用的时候,优秀的人只会跟优秀的人合群,普通人只能跟普通人玩在一起,圈子不同,强融是最无奈的。

人要获取信息,需要一个信息源,当你的信息源被局限在某一个层面上之后,你就会误认为那就是真实世界的样子,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世界离真实的世界差的很远。所以说人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要就是为了补充我们信息源的缺陷。优秀的人信息源广泛,自然而然视野开阔眼界高,跟那些信息闭塞的人就找不到共同语言,无法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更不用说提高自己。一般来说优秀的人情商也不会太低,故而不愿意在普通人面前秀能力,慢慢慢慢就会脱离普通人群体,进入优秀人员的圈子,只有在那里,他才可以得到更新知识的补充和交流,可以稳步提高和充实自己。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越是优秀的人,在他们眼中,身边的人都很蠢,但是他们口头上不说。自然界中,食物链顶端的猛兽都是独来独往,牛羊才成群结队。

大众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提出,当一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的时候,他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对自己的思想了解得更为清晰。但是将个体放置于一个群体时,群体往往会取代个体的个性,个体的思想也会被群体的思想带着走。群体就像沙漠,个体不过是沙漠中的一粒沙。大风一来,这些沙粒会被吹到任何地方,沙子身不由己,犹如乌合之众。

而优秀的人,拥有强大的定力,他们懂得控制自己,即使处于极端的环境,他们也能冷静分析,做出独立思考。所以即使他们所处群体中,也并不会沦为乌合之众的一员。但不可避免,他们注定是孤独的。只有进入优秀的群体才会成为更优秀人员眼中的乌合之众。

优秀有极限吗?没有,人类灿烂的文明当中树立了无数的楷模,现实中没有人可以全部做到,所以你身边优秀的人一直在攀登,没有尽头。

挺拔的白桦树无法隐于低矮的灌木丛,人只有在不断突破自我的情况下才会不停的前进,人一旦到低质量的群体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感,个体只能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令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真正优秀的人,都带点不合群,所以通往成功的路不会是人满为患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