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的时机永远是昨天,其次是今天

 西北贾 2022-06-10 发布于山东

有的旁观者在听说一件事之后,习惯性的以2021年的上帝视角来数落问题,甚至指责批判别人。信息来源不充分无所谓,是否客观不要紧,伤口撒盐更是家常便饭,关键他要的是那种感觉,那种马后炮的舒爽感以彰显自己。道听途说点野狐禅就打算成佛,殊不知他说的每一句话可能句句致命,刀刀杀人不见血。

他们最常用的方法包括习惯性事后反问,习惯性纵横比较,习惯性指责打击,习惯性讽刺挖苦。我有种感觉,要是小学语文删除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也许你当年就上实验班了。你能说出这样的话,没有十年的脑血栓是不可能的,少一天都不行。

正常人是无法体会到一个劣迹斑斑撒谎成性的脑残粉抓住了一个偶尔撒了句谎的老实人的把柄是怎样一种难以名状的狂喜。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比较传统的做法都是预判,根据现有的信息和自己的理解去做多个预案,虽然说不能说囊括所有的可能,但最起码不会手忙脚乱。做最坏的打算,朝最好的努力才是一个奋斗者应该做的。事情发生之后,只能反思或者弥补却无法改变既成事实。已经发生了的事只能为以后提供一个参考或者学习的过程。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最好的时机永远是昨天,其次是今天。昨天的原因是因为你已经知道了结果,所以可以倒推过程。如果真能回到昨天,大部分出事都是无可挑剔的。西方的预言家,中国的算命,他们的市场存在感就是这个来的。那些刑侦小说的写作细路很多都是这样,作者都是已经设定好了结果然后创作的过程,写作大纲了解一下?今天是因为只有去做了才会有不同的结果,一味的拖对事情于事无补,大概率会向更坏的方向去发展,今天做了说不定还会改变事情发展的方向,你在尝试把控过程。

心理学里有个概念叫做锚定效应,它是指人们对一件事情的立场会被最初接收到的信息立场带着走。所以在下决定之前一定要尽可能的了解相关信息,信息掌握的越多,对决定越有利。你要知道一个人的态度是最伤害人的,因为它的攻击直指一个人作为个体出现的本质。需要表态的时候一定要表态,沉默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从一个侧面证明你对此事的无能为力。

过去已去,未来未来,当下就是最好的时机!难道不是这样吗?等待本身是一种变相的惰性,一旦你只是等待,你想做的事,就真的会停留在只是去想的层面。

每一个今天,都弥足珍贵,它很快就会溜走。人要勇敢迈出第一步,现在就开始,把握好每一个机会。总是不相信眼下的美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错过许多美好。不必等待,不必担忧,不问去处,不问结果,只要努力去做,一切都会在你实践的路上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