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是浮躁的,很多人都想躺赢,还不想费尽心思的学习,天天期望着成为天选之人一步登天,特别是看过几本贩卖焦虑的图书就更不知所措了,殊不知学习成长是一个极其缓慢的日积月累的过程,根本没有捷径可言。 现在人气颇高的网络小说动不动就是穿越,就是典型的社会焦虑代表作,都在期望雷劈,车撞,碰到特殊物品,嘎,一步登天,对所有人降维打击,走上人生的巅峰或者成为霸道总裁。说实话,这些连鸡汤都不如,鸡汤好歹还玩着文字游戏忽悠大道理,这些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稍好一些的就是发各种励志的格言警示自己,我现在看到这些就是内心的鄙夷和写在脸上的瞧不起,一个人给自己画个饼就能让自己变的更好吗? 那能改变我们的终极力量到底是什么?是内心格局的构架和顽强的执行力。我们以阅读习惯的建立为例。绝大多数人都曾想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固定每天阅读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最终的结局大部分是不了了之,这个事情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每天强行看书导致的就是内心无比的厌烦,完成任务之后那叫一个舒畅,根本没从阅读中得到任何成就感,为完任务而阅读既耗费了时间还未曾得到回报,这是浅层次的一个建设过程。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把内心格局的构架作为切入点,首先耗费精力和时间确定自己的短板,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而去选择图书,由浅入深,先从通俗易懂的图书开始,当兴趣逐渐培养起来,问题产生之后,才会去选择那些专业性非常强的干巴巴的纯理论图书去解决前期的问题。当看完一本书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之后,成就感油然而生。有目的性的选择阅读才有助于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阅读习惯的内心格局构架即可缓慢建立,其它的事情基本雷同。 顽强的执行力来自哪里?我们都应该清楚,如果再将每天阅读的反思落在纸面上就可以将阅读的效果最大化,总结和反思是内化极其重要的一步。但是每天落在纸面上的反思是极其痛苦的过程,一个是文字水平,一个是对阅读真正的体会,这个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要想实现这个就必须挤时间去做,碎片化书写的话每次都需要将前面的内容重新理解和掌握,时间更为漫长,绝大多数人会找到无数个理由拖到明天去做,结果就是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做,越积越多,最后导致无法兑现,整个过程彻底崩盘。这就是顽强的执行力要求所在,必须无条件落地实施,确因不可抗力无法执行那就必须想办法补上这一个缺口,毕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这两项如果能贯彻到位,基本上就是改变自己的终极力量,说白了就是对待一件事的态度,从来不是其它,坚持下来必有改变,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控制好这种力量,去创造不可能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