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喜欢武断的断定某件事是对的,某件事是错的,其实稍微用心想一想,鉴于事情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大部分的事是很难严格区分对错的。 判断对与错其实受很多因素制约,比如说外部环境,比如说认知水平,比如说合作对象,再比如说量变的问题,还有立场问题。 001环境 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外部环境也在不停的变化,环境一变,优势和劣势就可能对调,结果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例如前几年到三援地区支边,因为条件艰苦,抛家舍业,安排人员相对困难,甚至到最后安排一些不合格人员参与,现在呢,政策调整,待遇提高,成香饽饽了,大家争着去,对个人而言对与错直接翻转。而支边这件事本质没发生变化,是政策环境变了。 002认知水平 人的认知水平是各不一样的,水平高低决定了对事情的看法,跟认知水平不一样的人争辩是非是极其愚蠢的一件事。以前有个小故事,说是古代有俩人为三八二十四还是三八二十一争执了一天,最后对簿公堂,县官把说三八二十四的人打了一顿,理由就是跟三八二十一的人都能吵一天,还说人蠢,不打你打谁?所以说对与错本身就是自己看到的世界样子,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维度,哪有对错之分。 003合作对象 一件事跟不同的对象合作,结果是大相径庭的,跟张三合作可能顺风顺水,跟李四合作可能就亏的不知东西南北。跟商业精英合作做生意,成功的几率很大,跟地摊大妈合作呢,再怎么努力估计也是要失败的,你能说做生意是对是错,事没有对错,是选择合作对象的问题。 004量变 量变是会引起质变的,一件明明看起来是错的事,坚持的时间久了,也许就行了。例如当初的二维码支付,很多人都说这是年轻人的特权,想在老年人中推广难如登天,现在呢,卖菜大爷基本都支持微信、支付宝收款了,捎带着把假币问题也解决了。还有网购,当年多少人觉得不靠谱,看不见实物,结果是网购已经干挺了无数的实体超市。有几个人能预知这些事的对错。 005立场 人是群体动物,脱离了群体基本上无法生活,那就必然会存在立场问题。一旦涉及到利益,一件事对与不对,就看你站在谁的立场上了。当利益受到冲击,人们习惯性的会以自己所处的立场问题切入,立场往往是利益的同义词。单位制定一个评先选优的政策,上去的觉得是对的,上不去的就觉得是错的,这就是现实。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对,是因为被大多数人认同且接受的东西,并不表示这个东西是绝对的对。而且世界在不停的发展,在每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口,并不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见微知著,敏锐的把握历史前进方向。相反,更多的时候,人们大多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所以不要轻言对错,过早的下决定徒留笑料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