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滨大道太平路|青岛地名文化系列之七

 俯首甘为孺子儿 2022-06-10 发布于北京

2018年12月

Image





Geographical name culture series

地名文化系列(七)


海滨大道太平路

文 胡曼雷   解说 云华

太平路,东起莱阳路和大学路路口,西到贵州路和朝城路路口,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海滨大道。

清末,胶澳建置,从总兵衙门沿青岛湾海滨修了一条通往黑澜兵营的驿道,这是太平路的早期雏形,德占青岛,在驿道基础上建了这条滨海马路,以德皇名字命名,叫凯撒·威廉皇帝街。日占时期改称舞鹤町。但是,青岛人一般叫它前海沿儿,或南海沿儿。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为祈求太平,将这条路被命名为太平路。

Image

太平路上有青岛市区现存最老的建筑——天后宫。始建于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 “文革”遭受破坏,1996年,经过重新整修,变身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而1959年修建的青岛市人民会堂是在原胶澳衙门旧址所建。        

太平路11号13号,是两座依然保持着青春风韵的小楼。其中太平路13号,是德国建筑师毕娄哈的旧居。毕娄哈在青岛的最著名的建筑当属圣弥爱尔教堂。

青岛沿海一带3.3公里长6米多高的花岗岩海岸护坡,其中太平路占了近一半,是德占时期所建,它与大海、礁石相呼应,如今也成了一道风景。

Image

太平路最西端100多米路西,有几个民居院落,也都是颇有年份的老房子。

太平路最著名的建筑当属青岛栈桥。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几乎与城市同龄,是青岛最具代表性的地标。栈桥南端建有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即为青岛十景之一“飞阁回澜”。

或许青岛没有一条道路像太平路一样承载着如此厚重的记忆,它是青岛最早的道路之一,见证了老青岛的百年沧桑,徜徉其中就是穿越在历史和现实。

编辑/小晶工作室

Image

本系列专题片由青岛地名文化协会出品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