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粹士兵处决5岁小女孩:枪响后的40年,他没有受到谴责,却赢得了世人尊重!

 泰荣林黑皮 2022-06-10 发布于上海

纳粹,一个曾经让全世界闻之令人胆寒的词语。在二战期间,在纳粹政府执掌下的德国军队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屠杀,造成了全球至少三千万平民的死亡。

当时的纳粹士兵,在世人的认知中,就犹如一个个从地狱而来的魔鬼,以杀戮为乐,手中沾满了平民百姓的鲜血。

图片

但是,人性的光辉终究还是存在的,即使是在遍地魔鬼的纳粹军队中,也有着一些充满怜悯之心的天使,斯内德就是这样一个纳粹士兵。

1944年他奉上级命令去枪决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枪响40年后,他非但没有像其他纳粹士兵一样受到世人谴责,反而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世人为何会尊重这个披着“纳粹分子”外衣的士兵呢?让我们翻开历史,感受纳粹笼罩下的人性光辉。

图片

一战失败,纳粹上台

1918年一战结束,德国沦为战败国,被迫与战胜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该条约使德国在经济、政治及国际事务中都没有享受同其他国家平等的待遇和地位。

这种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压迫,使德国人民既忍受着战败后所带来的屈辱,又感受到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的悲哀。

德国是一个民族意识特别浓厚的国家,在欧洲历史上曾统治其他民族达数世纪之久。而且在俾斯麦时代,国家强盛统一,政治稳固,经济稳定,因而在德国人民中形成一种对民族的自豪感。

《凡尔赛合约》严重伤害了德国民族的自尊心。因此,德国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凡尔赛和约,产生了对战胜国的仇视心理。

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各民族主义政党和组织象雨后春笋林立各地,民族主义成为当时相当一部分群众的政治口号。希特勒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登上政治舞台的,纳粹党也正是在这种思潮中应运而生的。

1918到1933年,德国经济形势持续走低,。一方面要稳定经济形势,另一方面还要偿还给战胜国的赔款,使得德国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经济形势更是雪上加霜,德国民众怨声载道,希望能够有一个强力的政党上台以改善德国每况愈下的经济形势。

希特勒就在此契机下,率领纳粹党掌控了德国,为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患。

图片

对外扩张,血腥屠杀

自从希特勒上台后,他领导下的纳粹党就开始大肆宣传所谓的“德国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俘获了整个德国民族的心。在他们可以宣传之下,一时之间,所有大过民众都把“德国不强大起来的话就完蛋了”的谎言当成真理。

在经历了几年的“洗脑”后,随着德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上上下下充斥着狂热的民族主义“知识”,纳粹的消灭异己思想、反犹和反共的罪行也就容易在复兴民族主义的旗帜下被德国人容忍。整个德国就心甘情愿地被纳粹党的宣传魔笛引上了战争的不归路。

1939年,德国军队闪击波兰,从此拉开了二战的序幕。在持续6年的二战中,纳粹思想洗脑下的德军士兵化身人形恶魔,手中沾满了犹太人和其他无辜平民的鲜血,犯下累累罪行。

据不完全统计,纳粹德国在二战中至少屠杀了上千万平民,无数人家离子散,无数净土毁于一旦,其罪孽深重可见一斑!

要说起纳粹德国最臭名昭著的罪行,莫过于建立集中营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集中营是被人称为“地狱”的地方,种种黑暗在此滋生,孕育出了这个人间炼狱。

在那里,枪决、奸淫、酷刑、生化试验等等违背人伦的行动被实施到平民身上,最终无数平民被折磨致死。

图片

但是即使处于再黑暗的环境中,也会有未曾磨灭的人性站出来散发光芒,即使是在恶魔遍地的纳粹集中营。

斯内德就是这样一个良知未泯的纳粹士兵,1944年,他被上级要求去枪决一个5岁女孩,但是枪响40年后,他的行为被世人所知晓,反而赢得人们的尊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枪决”女孩,触犯众怒

1944年,在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一对母女被抓捕关了进来。时值寒冬,温度很低,再加上食物的匮乏,五岁的莉莎身处如此恶劣的环境,一下就染上了风寒,身体虚弱不堪。她的母亲非常心疼,可是无能为力。

生病的莉莎非常难受,经常哭闹。她的母亲也知道,如果莉莎因为年幼无知而惹怒残暴的纳粹士兵,那么结果必然是死路。因此母亲只能躲躲藏藏,不敢让士兵看到自己的孩子哭闹。

图片

可是意外还是来了,一天集中营负责看守的头目在睡觉时被莉沙的哭声吵醒,本就凶残的他大为恼火,直接叫嚣道:“这个该死的小孩,她太吵闹了,我要处死她!”之后,头目就派手下去把莉莎带过来,并美名其曰“为她看病”。

年幼天真的莉沙心里十分高兴,她以为自己的病有救了,自己终于可以不那么难受了。可是母亲心里知道,女儿此去必是死路一条。

她恳求士兵放过女儿。可是一切都是徒劳,看到士兵无情带走莉莎后,母亲的情绪几乎失控,昏了过去。其他的被关押的人也都落下了泪,因为他们都知道,莉沙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图片

很快,纳粹头目让人带着莉莎去树林“看病”。负责执行任务的人正是斯奈德,他本是一名德国大学生,于1943年入伍。斯内德天性善良,十分厌恶战争。

上了战场后,也从没有杀过任何一个人,甚至在遇到炮火时他还趴在地上不愿参与进去。斯内德被德军士兵嘲笑为“懦弱的男人”,因此他被下放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看守俘虏。

此次杀害小女孩的任务,正是纳粹头目故意为之,想要“锻炼”他的勇气。同时,狡猾的头目还派了两个士兵一起去,目的正是监督斯内德,防止他放走小女孩。

图片

斯奈德听到自己要亲手杀死这个小女孩时,内心几乎要崩溃了。但他没有任何办法,在上级和同伴的枪口下,他只能被迫服从。随后,他带着莉沙走出奥斯维辛集中营,前往行刑的树林。

天真的莉莎依旧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死亡,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是一个独属于孩子的童真无邪。斯奈德看着如此可爱的女孩,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随后不久,树林里传来几声枪响……

再之后,一张照片流传开来: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倒在血泊之中。

莉莎的母亲在接受战后采访时,一脸恨意地说:“我一定要找到这个刽子手斯内德,然后亲手解决他。

时隔多年,真相曝光

然而此后数十年,斯内德仿佛人间蒸发,莉莎的母亲拼命寻找,却再也找不到他的踪迹。她本以为斯内德是死在了之后的战乱中,直到40年后一次英国展览的举办,这才把当年的真相暴露。

1982年,英国一个城市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战争中的人性”的图片展。令人奇怪的是,一个年近70的老者占据了展览的主要位置,而在他身旁的,正是莉莎被杀害的那张照片。

原来,这个老人正是拍摄这张照片的记者。当时,为了战争的需要以及增加对俘虏的威慑,纳粹头目让他拍下女孩被枪决后的照片。

图片

照片是真实的,但是射杀莉莎的人却并非斯内德,而是他的同伴。而斯内德为了保护莉莎,也一同死在了同伴的枪口下。

记者回忆道:“那一天,我和斯奈德还有另外两个士兵来到树林中。行刑的最后关头,平时懦弱的斯奈德不知哪来的力量,坚决要放了女孩,与另一名士兵发生了激烈争斗,那名士兵恼羞成怒直接向斯奈德和女孩开枪,斯奈德则用身体紧紧护住女孩……”

虽然斯内德的牺牲并没有换来莉莎的生命,但他的举动无疑是彰显人性光辉的。这次图片展也终于洗刷了斯奈德背负一生的骂名。

他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灵一个弱小的生命,虽然失败了,但是这份举动背后的伟大,堪称纳粹阴影笼罩之下的一束光芒。人们终于知道他们错怪了斯内德,取而代之的是尊重与敬意,或许,这就是人性的力量。

事实上,斯内德的最终命运和他的祖国有着相似之处,即最后都得到了世人的宽恕。不同的是,斯内德是当年蒙冤,如今事情真相得以曝光,所以他也不再蒙受不白之冤;而他的祖国德国则是凭着真诚的忏悔和诚恳的认错态度,最终得到世人的谅解。

反思自身,重得认可

二战结束后,德国一再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于纳粹政府发动战争、肆行种族屠杀的忏悔。从公开谴责纳粹罪行到发布官方道歉文告,从宣称德国对纳粹罪行“永久担责”到通过教育、立法和金钱赔偿等方式开展检讨清算,德国反思之深、行动之实有目共睹。

在德国政坛,主流政党坚决与右翼极端势力划清界限,政府大力倡导文化和宗教包容,对待种族主义行为毫不容忍。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的“世纪之跪”更是成为德国自省的一个代表性瞬间。

一方面,德国对纳粹残余势力进行了严厉打击。在盟军对德国战犯审判之后,德国也对众多的纳粹国家机器中的官员,即所谓的“胁从者”进行惩处。为了防止他们抵抗盟军的占领,实行解除职务的措施。

即便是有的纳粹要犯隐姓埋名藏匿几十年,一旦其身份被证实,也要追究其战争责任。德国对战犯清查得越彻底,德国民众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就越清晰。

另一方面,德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可以看到他们的悔过之心。在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有一片纪念碑群用于纪念被杀的犹太人,其占地超过两个半足球场。

两千七百多个水泥碑,长宽如单人床,密密麻麻排列着,没有任何文字符号。参观者可以从各个方向进入碑群,好像进入一个街区。

图片

德国历史学家科佩尔形容这个纪念碑时表示:“(它)至少可以说明,德国人是有担当的。我认为德国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承担责任。以德国名义所做的事情,我们都要记住,要承担。有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彼此理解和深入交往。”

如此真诚的反省和担当,不得不说,德国知错能改的态度得到了国际社会大部分国家的认可。或许正是这份敢于认错的勇气与担当,德国才能从当初的一片废墟中走出,重新变为如今的世界强国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