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双相患者多次复发了,难道这辈子都好不了了吗?

 晴日心理 2022-06-10 发布于广东

本文字数约:5221 字       

阅读时间6分钟

本文章节:

01、抑郁、双相真的难以治愈吗?

02、实现这3个条件,可真正走向康复

“复发”是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们十分关注的话题。

很多患病小伙伴们在多次复发后,渐渐失去了康复的信心,认为自己也许这辈子都好不了了。

而且就诊时,很多精神科大夫也建议,“复发3次或者3次以上的抑郁症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如果是被诊断为双相障碍,那么只要复发1次甚至没有复发,许多精神科大夫都会建议终身服药。

很多小伙伴因此灰心、绝望,完了,我要吃一辈子的药,成为“药罐子”了。

其实,基于我们多年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大量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临床实践经验,这个问题没有那么悲观。

只要有科学的方法,并基本具备3个条件,抑郁症、双相障碍是可以走向康复的,而且是实现停药、恢复心身健康,甚至比得病前更健康的那种。

到底是什么方法、什么条件?以下是详细分析。

抑郁、双相真的难以治愈吗?

可能有的小伙伴说,何医生,你意思是不是,“抑郁症复发3次或以上,需要终身服药”“双相障碍患者要终身服药”这些说法,是不对的?

其实,不能说这些说法是不对的,相反,它们是有大量临床经验依据的。但要看到,这些说法是有重要前提的,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对于抑郁症,权威临床指南上的原话是这样的,“抑郁症维持期治疗至少2~3年,多次复发(3次或以上)以及有明显残留症状者,主张长期维持治疗”。

而对于双相障碍,指南上是这么说的,“双相障碍患者的复发率很高,一次发作后,5年复发率为75%”,而且,就算是坚持吃药的患者,也无法摆脱复发的困扰,“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

(以上均引自《沈渔邨精神病学》,2018年,陆林主编,是国内最权威的精神学巨著。)

上面的说法没有出现“终身服药”的字样,但从临床大夫的角度出发,“长期维持治疗”“慢性疾病”,这就往往意味着要一直吃药、终身服药。

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领头人、中科院院士陆林也曾公开表示: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的、复发性脑疾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相关文章:陆林院士称“抑郁症是终身慢性疾病”,这个观点立得住吗?

那这些观点是怎么来的呢?这不是大夫们空想出来的,是来自于大量的、长期的精神科临床观察和统计。

也就是大部分患者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所以大夫和研究人员们就得出了这个结论,然后利用这个结论反过来指导临床诊疗,让大夫们更好地预见患者的病情发展,提前做好应对,尽量防止复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这里面有个问题,这些被纳入统计的患者里面,他们主要接受的是什么治疗方式?

他们主要接受的是传统的精神科治疗,也就是以精神科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为主,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很少,就算有,也只是辅助性的,甚至有很多是“零心理治疗”的。

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有的是患者、家属只相信吃药,觉得心理治疗没用;有的是因为经济上难以负担,毕竟平均下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比吃药贵很多;有的是没找到专业且合适的心理治疗资源,只好放弃……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目前国内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资源,仍然是非常稀缺的;就算找到了,能接受到的也是传统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技术(以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为主),这些技术对于精神障碍来说是低效的。

也就是说,以上那些“终身服药”的说法,其实是有重要前提的,那就是患者以精神科治疗为主,传统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为辅,甚至只接受精神科治疗。

那如果再刨根问底,为什么这种治疗方法很难治好多次复发的抑郁症患者,以及双相障碍患者?导致他们很难彻底康复、实现停药?

这是因为主流精神医学界还没有找到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确切病因,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都只能控制症状;

而主流心理学流派对精神心理障碍的心理根源也说不清楚,不同流派之间说法不同,而且都只停留在外显记忆层面(患者想得起来的经历),无法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患者想不起来的经历),也就无法解决疾病背后的深层次心理根源。

以上这个现状,是国内外精神心理障碍诊疗共同存在的问题。

可能小伙伴们一听,心里又凉凉了。既然国内外都一样,主流精神科和心理学流派都没法找到原因并高效解决问题,那绕来绕去,不是还是难以治愈,要终身服药吗?

其实不是,这是说明我们要从一些“非主流”的角度,更深入地、积极地去寻找疾病背后的根源,并且有意识地去解决。

我们对大量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进行过系统化临床心理干预,通过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我们能够深入到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

我们发现,抑郁症、双相障碍的主要病因其实是心理社会因素,是患者从小到大形成的病理性记忆。

比如说抑郁症,主要病因是患者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并且不断自我否定所致;

而典型的双相障碍,主要病因是患者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以及形成过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最常见的是被大人反复过度夸奖)。

关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病因,我们在以前的文章、视频详细讲过,这里不展开,有兴趣的可以点击:

大脑异常?遗传?心理?抑郁症的“元凶”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说“叠加性心理创伤”和“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可能是双相障碍的主要根源?

我们利用临床心理干预技术,高效化地修复这些病理性记忆后,患者的病情可快速缓解、症状消失。

而且,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患者有很多病理性记忆其实是父母在无意中造成的,因为父母没有掌握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和家庭教育方式。所以,如果仅仅对患者进行创伤修复,就算患者的症状消除了,可是回到家里之后,父母仍继续对他们造成新的叠加性心理创伤的话,患者很可能会复发。

所以,我们临床实践中还必须对父母进行深入的家庭治疗,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孩子患病的原因,告诉他们具体该怎么反省,如何改变,学会采取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

很多患者的康复还卡在难以复学、对未来很迷茫这个点上,而且很多患者一度症状全消,父母和他们自己都觉得病好了,但后续遇到重大挫折时,病情又复发了。

那么利用专业的心理干预技术帮助他们建立高效学习状态,引导他们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提高抗压能力,建立越挫越勇的逆商,这也必不可少。

当然,如果一开始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利用精神科药物先快速稳定病情,等到主要的病理性记忆得到修复了,情绪明显更稳定,认知更理性了,就可以快速减药、撤药。

经过上述系统化、深入化的临床心理干预后,患者不仅能真正走向康复,性格、能力、眼界都得到提升,将患病经历转化为人生财富。

可是,这种系统化临床心理干预涉及多个学科,精神医学、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等,能实现的机构少之又少。我们晴日心理(晴日心身医疗)虽能提供,但接诊规模也非常有限。

所以说,并不是说抑郁症、双相障碍这些疾病本身难以治愈,而是目前大部分机构采取的方法难以治愈;能提供深入的、系统的、一站式解决方法的机构又非常、非常稀缺。

实现这3个条件,可真正走向康复

那既然是这样,大家该怎么办?

抑郁症多次复发的患者,还有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患者,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有望走向真正的康复?

了解了上面说的真正病因之后,其实只要达到3个条件,患者就有望走向康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