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妙谈|“温胆汤加减”,巧治失眠症!

 老谭医馆 2022-06-10 发布于广西

图片

睡个好觉,真是现代人朴素又难以实现的愿望。

想睡但睡不着,那种抓心挠肝的感觉,让人在黑夜里崩溃,第二天没精神只是失眠最浅的表现。

随之而来还会产生更严重的问题:

皮肤变差、衰老加速、掉发

抑郁焦虑、神经衰弱、头晕头痛

湿气重、脾虚

免疫力下降、记忆力下降

引起失眠的原因

张建伟医师认为: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阴阳失调、心肾不交、肝胃不和、心脾俱虚等都可能引起失眠。

而入夏后的失眠,多由阴血不足引起,这主要和压力大、思虑过多有关,烦恼过多压力大时,也就会伤及心脾。

另一方面,夏季气温变高,人体消耗的气血更多,会引起虚烦不得眠的阴虚症状出现。

根据多年案例分析及实践总结,张建伟医师随证加减应用“温胆汤”多获佳效,我们来看看以温胆汤治疗失眠验案如下↓

“温胆汤加减”,巧治失眠症!

高某,女,51岁。2021年3月28日就诊。自述八九年余寐差,入寐难,每日只睡一二小时,多梦,偏头痛(左侧),服西药助眠多年,胃糜烂史,日间倦怠,面色萎黄,恶甜食,二便正常,舌边尖红,苔白滑有齿痕,脉缓。

图片

医案辩证

疏方(6副):

陈皮15g、清半夏10g、茯苓20g、生姜10g、枳实15g、竹茹10g、柴胡15g、川芎10g、苍术10g、、黄芩10g、厚朴15g、生麦芽15g、炙甘草10g、羌活10g。

二诊:

服药六剂后寐差明显改善,继服6剂后诸证皆轻,夜间睡眠可至5小时余,自述劳倦后腰困痛不适,视其苔上齿痕已消,舌质偏暗。

原方化裁为(6副):

陈皮15g、清半夏10g、茯苓15g、生姜10g、枳壳10g、柴胡12g、川芎10g、生麦芽15g、当归15g、炒白芍 15g、炙甘草10g、菟丝子15g、生牡蛎20g、川牛膝15g。

患者服药六剂后诸证愈。

医师说:

按:《灵枢经》云“邪在胆,逆在胃。”且胃不和则卧不安。患者自云患胃糜烂多年,且苔白滑有齿痕,恶甜食。

可知其中焦脾胃虚寒夹湿,半夏辛温而燥,为燥湿化寒之要药。与茯苓、苍术配伍,以温胆散寒,化湿和胃。

《本草纲目》卷一在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中,将半夏列入温胆药之一。

陈皮辛苦温,辛行温通,与厚朴相配,既能燥湿,又行木理气健脾和胃。

清代名医徐灵胎所说:“方中一味生姜,足以散胆中之寒。”生姜治失眠似不可解,其实《诸病源候论》已经给出答案:“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荣卫未和,故生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苦心烦而不得睡者,心热也;若但虚烦不得卧者,胆冷也。”

用黄芩以解心热,竹茹除烦止呕,枳实理气。其对气机的调摄作用主要在于通降胃气以利胆气,配伍柴胡有升有降,有出有入,条畅气机。

又因其有偏头痛症,予川芎,羌活,配麦芽,炙甘草温脾和中,调和诸药。

张建伟医师介绍

图片

简介: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川派伤寒傅元谋教授及巴蜀名医李斯炽先生传人李继明教授。现为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各家学说与临床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历代名医学术思想研究,临证以张仲景伤寒论和郑钦安火神三书为指导,主张经方与时方结合,伤寒与温病合流,融汇各家学说,尊药王“大医精诚’”医德古训,主要从事内科、妇科、儿科疾病的中医治疗。

擅长:

1、儿科:小儿发热、哮喘、腹泻、胃肠炎、小儿多动症等。

2、内科:胃肠炎、腹泻、感冒发热、咳嗽、哮喘、水肿、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甲状腺炎、失眠、肿瘤调理等。

3、皮肤科:带状疱、痤疮、湿疹、荨麻疹。

4、妇科: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

特别提醒:

文中配方仅作为对应疾病药方,中医诊病须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切莫自行照方抓药;若需服药调理,请在具有资质的中医执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以上内容由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益群国医堂张建伟主治医师提供,歧黄医官整理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