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神探汪元炯:甘肃断案靠聊天,两年后岷县的盗贼不得不跑路

 陇史荟王文元 2022-06-11 发布于甘肃

康熙时,甘肃岷州神探,断案靠聊天,两年后居然盗贼聊没了

1693年,新任的岷州扶民同知正式上任了。此刻的岷州(今甘肃岷县),地域广大,民风复杂,豪强啸聚,扶民同知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可是,这位扶民同知,断案靠聊天,两年后岷县的盗贼就不得不跑路了。

这究竟是咋回事?今天,王文元说陇史就给你讲讲,甘肃历史上的一位神探传奇。

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汪元炯到岷州任同知。汪元炯可是位文武双全人物。文的,他后来整修了岷州的书院,教育学生,写了不少赞美岷县风光的诗歌;武的,他是断案高手,几年,就把盗贼治得服服贴贴,成为康熙时期,甘肃有名的神探。

汪同知断案的办法,非常有特色,找盗贼聊天。他上任后,只要抓获盗贼,就和盗贼聊天。还不是一般的聊天,而是和颜悦色地,长时间地细致交流。府衙的人们知道后,都嘲笑,都不看好他的方法。不过,汪同知也不着急,依旧天天去监狱,找盗贼聊天。他不仅同新抓来的盗贼聊天,还同关起来的,积年老贼聊天。

聊天时,汪同知向盗贼问各种问题:天南海北,人情往来,道路物产,一个都不落。每次问完,他就把问到的情况,整理到他的小本本上,记得非常详细,各种细节一个都不落。这在小本本上,记重点的本事果然不寻常。
一年后,他就不听盗贼聊天了,而是和盗贼对话了。州衙每次抓获盗贼,他简单询问一下,就能说出,盗贼的何时出生,家庭状况如何,都和谁相互勾连过。
      他的这话一出口,盗贼惊住了。你想想,刚抓来时,盗贼都想着,可能是大刑伺候。不料,人家只问了问你的名字,就把你的祖宗几代都说出来的。这也太厉害了。

盗贼听了他话,都惊住了。刚抓来时,盗贼都想着,可能是大刑伺候。不料,人家只问了问你的名字,就把你的祖宗几代都说出来的。这也太厉害了。

后来,汪同知的小本本上记载的名字越来越多。几年下来,小本本上就记下了几百人,基本上把岷州盗贼的情况摸清楚了。衙役们抓获盗贼后,也不询问了,直接请汪同知出面。盗贼一听是汪同知,纳头就拜,把所做的事情,交代的清清楚楚。这汪同知,简直成了,匪情百事通。

渐渐地,岷州地面上的毛贼就跑了。不跑不行啊,干不下去了。人家啥都知道,还怎么混。

不过,小贼跑了,大贼却是有恃无恐。当地有两个豪强,一个姓赵,一个姓后。他们各带领一伙人,藏匿在山高林密,沟壑纵横的偏僻之地,同汪同知周旋。

白天,豪强和他的手下们隐藏起来;晚上,则出来抢劫乡亲们的骡马等牲口。时间久了,这些人势力越来越大,他们占据乡村,指使奴役村民,甚至还开设公堂断案了。

当汪同知到岷州上任后,这两人已经形成了规模,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只能耐心地等候机会。果然,机会就来了:

岷州有个后继魁的人,夜里丢了两匹骡马。天亮时,他在马厩中发现了两份诉状,一份说是陈羝羊干的,另一份说是陈士秀他干的。据此,后继魁认为,这两人盗了他的骡马。于是,他就拿着这两个诉状去找汪同知了。

汪同知一看这两份诉状笑了。因为,这两份中诉状相互说,对方是盗贼。前一段时间,他刚把这两个人的案子审结了,他们怎么能一同做贼呢。于是,把这两个人招来询问。不料,这一问就发现了内情。原来,这两个人的诉状,是投给姓后的豪强。没想到,在这里出现了。

这就说明偷骡马的盗贼,就是后姓豪强手下干的。这还了得,这不是挑战官府权威吗!汪同知觉得,必须要剿灭这两股盗匪。于是,他就申请调集官兵对付这两伙豪强。不过,豪强们的消息也灵通。很快就知道,汪同知要动手的消息。他们赶紧召集喽啰,准备武力对抗,他们的那点人马,怎么是官兵的对手,很快就被连锅端了,两个豪强一个没跑。后来,两个豪强一个死在狱中,一个在送往皋兰的半路上,被仇家所杀。自然,他们的主要党羽也被抓了。此后,岷州的各路盗匪就销声匿迹了。

汪元炯后来曾任岷州知州。他又在岷州大兴文教,兴办书院,题诗写赋,弘扬岷州文化。他曾创作了数十首歌,咏岷地风光的诗作。尤以《岷州八景》最为著名。其中《南峰霁雪》写道:“南山积玉拟仙家,消向晴光薄似纱。几点凝寒消不去,却疑庾岭试梅花。

没想到吧,这是位康熙神探还文武兼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