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来袭!著名作家庞瑞垠谈学习《讲话》感受:依然如炬

 昵称79734495 2022-06-11 发布于江苏

依然如炬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80周年感言

庞瑞垠

岁月递嬗,光阴迫,浑然不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已有80年,在这篇划时代的讲话中,毛泽东根据当时抗战实际,阐明了文艺源与流的关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批评了延安文艺界的一些错误观点,指明了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它是我国革命文艺的一座丰碑,一支火炬,对后来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80年来,尽管国内外的政治生态波谲云诡,思潮纷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时间的淬炼和检验中,其广博而精深的内涵,越发显示出弥足珍贵。

然而,要想读懂《讲话》,并在文艺创作中践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我而言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说起来,我踏上文学道路还是比较早的。1957年,二十岁不到,即在教育部主办的《教师报》上发表了处女作。那时,我在苏北一处偏远贫瘠的乡村从事小学教育,后又抽调搞基层文化工作,练习写诗写寓言之外,时常在县和专区办的报纸上发表文艺短评和通讯报道,皆出于爱好或受命,从未想过文艺创作“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的问题。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自学考上大学,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现代文学课上,第一次接触了《讲话》,那是一种别样的感觉,就像夏天的夜晚,躺在老家后院的竹榻上仰望浩瀚无垠的星空,蓦然发现一颗前所未见的星星一样新奇而激动,可是终因缺少真切的体验,也只把《讲话》当作一本教科书看待,似乎与本人关系不大,除了应付考试,在所学的多个科目中,并未置于什么特别重要的位置。

只是,事物总是处在变化发展之中,人的认知也总是在时空的变迁中而趋于更加充实和丰润,《讲话》于我,自然也有了实实在在的关联。这要从一次北京之旅说起。此行,是因写作的需要,去采访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多位上层人士,齐燕铭便是其中之一。这个名字对今天的中青年来说已很陌生,其实在现代中国革命史和文学史上,他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曾在多所大学担任教授,编写过《中国文学史》。1935年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抗战胜利后,他相继担任过中共驻重庆、南京代表团秘书长。解放后,任总理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被认为是“周恩来的左右手”。

至今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71104日下午,我应约去北京三里河齐府拜访,门启处,眼前是一位身材颀长,穿着睡衣的老人,未等我尊称,他边说“齐燕铭”,边向我伸出了手,那平易近人的举止,镜片后面睿智的目光,浅浅的真挚的笑容,一派儒雅晴朗的学者气度,令我感到异常亲切,瞬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坐下后,他问了问我在北京的行程,接着便应我的要求,追溯起抗日战争胜利后围绕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国民党、共产党和美国三方折冲樽俎、纵横捭阖的斗争历史,这正是我所渴求的,除偶尔必要的提问,不敢打断他的话,边听边记,生怕遗漏了一个字,这部分大约谈了近两个小时,之后,为了对他有更多的了解,希望他谈谈自己在延安的经历。

“好啊。”他爽快地说,“你是搞文学的,我就说说平剧(即京剧)《逼上梁山》的事吧,这在我的记忆之中,是最难忘的,听了,或许对你多少有所帮助。”

于是,他谈了19425月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他说:“主席23日的总结,精辟地阐明了文艺工作者的主场、态度、工作对象、学习与思想改造等方方面面的事,突出了'为什么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其后几年,为贯彻《讲话》精神,延安产生了《白毛女》《兄妹开荒》《王贵与李香香》等作品,自然,《逼上梁山》也是成果之一。”

平剧(即京剧)《逼上梁山》诞生于《讲话》的第二年,1943年,是齐燕铭主持创作新编的,他任导演并兼饰林冲一角,该剧上演轰动延安。194419日,毛泽东在观看了这出戏之后,当夜给编剧之一的杨绍萱和齐燕铭写信,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你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我想到这一点就十分高兴,希望你们多编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齐燕铭回述这段历史时,还向我展示了这封信的复印件,而后说:“实质上,《逼上梁山》的改编和主席的这封信,关涉的还是文学艺术创作究竟为什么人的问题,也是主席《讲话》着重强调的问题,真是太重要了。”说着,他开始磨墨,“这样,我将主席《讲话》中的一段话写给你,你再琢磨琢磨。”闻此,的确是喜出望外,我知道齐氏是革命家、学者,也是书法家,他精于篆书,行草也棒,我一个晚辈,得此机缘,何等荣幸。赶忙助其理纸,顷刻间,一帧条幅挥毫成书: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模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录毛主席语书赠庞瑞垠同志

                                                     齐燕铭

                                             一九七七年五月四日

观赏之,潇洒脱俗,我为无意间得一墨宝而感佩不已,而且题写的又是毛泽东的至理名言,可谓是人生座右铭,它指明了文艺工作者的价值取向,而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便会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回到南京后,我将这幅字装裱后,悬于壁上,以时时警策自己。多年来,我创作了十二部长篇小说,十八部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和传记文学,可以无愧地说,一直坚持这样的做人行文,始终没有偏离毛泽东所指引的方向。即以我的长篇小说《秦淮世家》(《钞库街》《桃叶渡》《乌衣巷》)三部曲为例,全书以世代居住在南京秦淮河畔的名门望族,前清翰林谢庭昉以降的五代人为主人公,叙写了他们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百年间风云巨变中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和人生取向。在曲折跌宕、多姿多彩的情节演进中折射出一个都市乃至一个民族的百年兴衰史、奋斗史和变迁史。小说立足都市,旁及农村,全方位展现了一百年间的中国社会,构筑起丰赡的人物画廊。该作出版之后,广受好评,国内多位著名学者、评论家纷纷撰文推介。蔡葵写道:“《秦淮世家》乃是一部高水平的百年历史画卷,至此,江苏文坛终于有了一步最有代表性的最具秦淮风韵的多卷本长篇小说。同时我认为就全国创作而言,这也是堪称第一流的精品力作。”丁帆认为:“如此浩大规模地描写秦淮文化的鸿篇巨制还是第一次,所以将它称为开江苏现代长篇风俗画小说先河的扛鼎之作,似乎并不为过。”《南京百年文学史》评述:“小说人物众多,形象鲜明,结构宏大,情节环环相扣,张弛有度,完整生动地展示了秦淮河畔的历史风情,地域文化的熏陶与人物命运的转换相互交织,是反映南京近代以来文化嬗变的绝佳文本。”这部文学史的主纂张光芒教授将其列入百年南京十部代表作①之一。过誉了,就把这些论述当成是对我的鼓励吧!不过,凭心而论,为写这部百万字规模的长篇小说,我耗时四年,心无旁骛,不忘为人民写作,对历史负责。面对书中如此复杂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歌颂什么,暴露什么,矛盾纠葛、爱恨情仇,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引下,我守住了“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这个底线”。我想,这或许是《秦淮世家》受到肯定和欢迎的原因吧。

对中国作家而言,《讲话》是一个永远也不会过时的话题,它是我们心中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引领着我们前行。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百年南京文学史十部代表作:张恨水《丹凤街》、赛珍珠《龙子》、阿垅《南京血祭》、路翎《财主底儿女们》、张爱玲《半生缘》、苏童《妻妾成群》、庞瑞垠《秦淮世家》、赵本夫《无土时代》、毕飞宇《推拿》、叶兆言《南京传》。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庞瑞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江苏省文联创研中心主任。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代表作:《秦淮世家》(三部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