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大多数人明知自己抑郁却不去就医,恩恩心理给出了解答!

 徘徊求知 2022-06-11 发布于广东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且明显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心理类疾病,也是目前仅次于心脑血管的第二大疾病,目前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在3%-5%。

必须提起注意的是,抑郁症会给患者带来身心双重的伤害和折磨,根据有关统计15%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会有自杀的倾向或行为,因此必须要及时接受专业治疗,情况严重者还应该住院治疗。

目前,社会各界对于精神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新闻上的有关案例报道也层出不穷,可即便如此却还有一部分人即使已经有非常明显的抑郁症状了,却还是拒绝就医导致病情愈发严重,这又是处于什么样的心理呢?

01.对抑郁症的认识还不够

这一类患者大多知识程度比较低,思想比较固执且缺乏对基本疾病的防治意识。

认为根本就没有心理问题,抑郁症也只不过是心情不好,而对于抑郁常伴随的失眠、头痛、情绪低落等表现也总有理由说服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去排解但拒绝前往医院治疗。

02.对精神类疾病有“病耻感”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精神类疾病与其他疾病最典型的区别就是精神类疾病往往带有“耻辱感”,觉得患有精神疾病是见不得人,会遭人嘲笑的事。

因而有些人即使已经非常明确的得知自己有抑郁,但仍害怕周围人的眼光害怕被贴标签而拒绝就诊。

03.感觉治疗没效果,是骗钱的

这种患者听起来挺滑稽,但实际上却不在少数,特别是伴随有妄想症的人,会觉得带自己去看医生的家人或医生都是想害自己,而一旦在网上看到类似的负面新闻,就更会加深内心的这种想法。

这种人群,可以先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开始,在心理咨询师的简单对话中(看似是简单对话实则是在进行心理疗愈)让TA逐渐接受自己需要接受治疗的事实。

当发现自己存在抑郁的情况时,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呢?

对此,恩恩心理的建议是可以选择去精神科看医生或者是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而对于未成年儿童来说个人的建议是能通过心理治疗解决的最好先不要药物治疗,毕竟尚处于成长发育期。

此外,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对于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情况不要羞于就医,也不要自责,生病不是你的错,选择就诊是你的权利,相信科学不迷信!

打开网易新闻,阅读体验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