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一中学现桃花水母,比恐龙还“老”2.2亿年,其实没那么稀有

 狸猫之一爱科普 2022-06-11 发布于福建

武汉一中学惊现桃花水母

武汉黄陂三中的师生近日在学校里的池塘发现了一些形似水母的物种,只见这些生物身体晶莹透明,体型仅有硬币大小,它们随着水流慢慢地开合,而且数量不少,虽然绕着池塘转转就能看到十多只。师生们不敢确定,因为按常理说水母应该是在海里吧?难道是桃花水母吗?但桃花水母不是很稀有吗?怎么会随便被见到?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董自梅鉴定后,确定这些确实是桃花水母,不过具体是哪种桃花水母还需要进一步鉴定。

在明朝万历三十七年,《归州志》中就出现有“桃花鱼”的记载,指的就是桃花水母。近年来,几乎每隔不久就会出现目击桃花水母的新闻。各种“极危物种”“水中大熊猫”“全球罕见”等等的称呼都被用在了它们身上。但目击记录实在太多了吧?它们真的很稀有吗?

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事情。

关于桃花水母的一些真相

桃花水母稀有吗?稀有。

但桃花水母又不是只有一种,其中被称为极危的桃花水母,只有一种,就是短手桃花水母。而全球共有11种桃花水母,其中9种分布在我国。因此随便就用各种唬人的名头用在所有桃花水母身上实在是不合适。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桃花水母对水质要求极高。但这个说法也很不严谨。许多工地积水,院子里的小池塘,甚至是死水缸里都曾发现过桃花水母,武汉这个学校里的池塘虽然挨着滠水河,但里面的水也多是自来水,那看起来它们对水质要求不高啊?

实际上它们对水质确实是有要求的,但不需要水质多干净,而是需要合适的PH值。PH值为6.4的环境,对它们来说是最棒的,但污染严重的水,它们自然也不会接受。所以靠谱的说就是,它们对水质确实有需求,但需求点跟我们想的不一样。

为何神出鬼没?

桃花水母的神出鬼没源自于它们的繁殖方式。

它们跟其他水母一样,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延续种群。其中无性繁殖听起来很神奇,但相当的原始,就只拥有子茎的水螅型直接像发芽一样长出水母芽,这些芽发育后能直接长成小水母,有种克隆自己的感觉。

而有性繁殖就是它们似乎到处都能出没的原因。它们会将精子粗糙的直接释放到水中,其他水母接受了精子后就受精了,受精卵很快就发育成浮游幼虫。这些幼虫躲在水底的石缝下面,摄食微生物慢慢发展,之后就发育为水螅幼虫。

这些水螅幼虫都是些软骨头,依附着水草或者石头生活,降雨之后,水流变急会将它们冲到别的水域;有时候它们也会依附在水鸟的脚上或者是鱼类身上,这一步是为了进行长途移动。鱼的活动范围有限,但鸟类可不一般,它们就有可能去水缸里,后院的池塘喝水,桃花水母的水螅幼虫就被带了过去。

如果水质还算可以,这些水螅幼虫就可以定居下来,然后等待长大后上新闻的时刻。

后记

各类的资讯都需要看点才能让人有阅读的欲望,因此都会有夸张的嫌疑,虽然“震惊”体的标题被遏制了,但总有别的方法吸引眼球。

因此我们需要去识别和辨认,不能一概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