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叉神经痛,火!一张方子,泻火清热,火退人安,让人备受启发

 太阳微笑666 2022-06-11 发布于广西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常常想,我的文字,能给读者带来什么。

思来想去,我认为,我只能告诉大家两件事:

病是怎么来的,以及,中医是怎么治的。

把这两件事儿说清楚,也不容易啊。

比如说现在,我要给你聊的,就是中医对三叉神经痛的解读。

三叉神经痛,你知道吧?它号称天下第一痛。没犯过病的人,恐怕不会理解。我祝福你永远不去亲身感受它。

早年,业界流传着一段,用中医古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典验案。我给你说一说。

图片

有这么一个男子,姓刘,当时是49岁。

三年来,他的左侧面部,不定时发生剧痛。一旦痛起来,好家伙,整个人面部肌肉抽搐、头晕、口苦。其痛苦,难以言表。

此患去了多家医院,治疗效果都不好。

最后,他被逼得没办法,求治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象滑数,舌苔厚腻而黄,舌质暗红。

医家这么一看,心里头有数了。他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大黄、黄连各10克,黄芩12克,羌活、蔓荆子、石菖蒲各15克,地龙和川芎,各20克,全蝎和细辛各8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2剂以后,病情大大减退。后来,医家在原方的基础上,稍加改变,继续调治。最终,患者诸症悉平,完全康复。

这张验案,一度有名。文老师以前在参加经方应用学习班的时候,就听同仁们念叨过。

这里的道理,怎么理解呢?

你看啊,这个患者,脉象滑数,舌苔厚而黄腻,舌质暗红。平时呢,还口苦。

那你看,这个状态,是不是阳明湿热,上攻于面啊?

我们的阳明经,无论是足阳明胃经,还是手阳明大肠经,都走我们的头面。如果胃肠有了湿热,就很容易循着经络,上攻头面。

图片

也许你会问了,湿热上攻,怎么会引起疼痛、面部肌肉抽搐呢?

这很简单。湿热之邪,郁滞经脉,使得气血不行。气血滞涩日久,就容易化热生风。化热生风以后,我们的面部就会随之不断地抽搐、疼痛,脑袋还会晕。

所以说,当务之急,是把患者胃肠湿热浊邪去除掉,然后再利用祛风通络之品,帮助患者止痉、治标。

我们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大黄、黄连各10克,黄芩12克,羌活、蔓荆子、石菖蒲各15克,地龙和川芎,各20克,全蝎和细辛各8克,甘草6克。

这里头,全蝎、细辛、川芎、地龙,用于祛风通络。蔓荆子、羌活,用于祛头面之风。石菖蒲,化浊开窍。

这些,其实都是配角。

主角,是大黄、黄连和黄芩。

这三味药,不得了,组成了经方“泻心汤”。

这个泻心汤,源于《金匮要略》。干啥的呢?说白了,就是去火。功用在于清热泻火止血,最初用于治疗邪火内炽,热迫血行,导致吐血和衄血。另外,外科疮疡,积热上攻导致的目赤目肿、口舌生疮,或者湿热内蕴导致黄疸、胸脘痞闷烦热,或者说便秘尿黄等,可以用它来治。

其中的大黄,泻火消痞,通过大便的排泄,来把体内的火热之邪排出去,实现“以泻代清”。黄连和黄芩配合,入中上二焦,直折火势。

因此,这三味药,好比去火药里头的“黑李逵”,又凶悍,又能干,二话不说,干净利索,帮助患者去除火邪。

对上文医案里的患者来说,其病根,在于阳明湿热上攻。那好,我们恰用泻心汤,解决掉湿热这个病根。黄连配黄芩,皆是苦寒清热燥湿之品。湿热之邪,那是望风而逃啊。你说,患者的毛病,能不好吗?

在这个基础上,加祛风通络之品。这样,患者的问题就可以彻底解决了。

图片

这些,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了。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

其实,对于三叉神经痛,现代医学对其病因,至今没有完全弄清楚。中医对它的解读,也是多种多样。近些年来,受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影响,阳明湿热上攻于面的患者,越来越多。故而,这张验案和验方所体现出来的治疗思路,就比较实用。

专业的读者朋友,你应该好好地体会。非专业的读者朋友,你应该留意保存。文老师不希望,你或你身边的人,将来得这个病。但是一旦出现类似问题,我们的锦囊里,还有这么一张妙计。那不是挺好的吗?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