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小镇秘密进驻的6万解放军,为什么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haior 2022-06-11 发布于重庆

白涛依旧816

贾洪国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读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走进重庆涪陵白涛小镇,感觉就像穿越了时空,回到那个红色年代,那么纯粹纯真的地方,应该有很多暗生情愫的爱恋才对。历史的,现在的;过去的,未来的;工业的,文创的;传统的,重建的;严肃的,轻松的……正是因为有这些丰富的切面,构成了充满无限可能的白涛小镇。

这个小镇秘密进驻的6万解放军,为什么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四月的渝东,春色正好,沐一抹春风,嗅一缕花香。早上八点,我们在天湖匆匆忙忙吃过一碗重庆小面,由老战友陈斌爱人庞贵勤开车,再次向白涛816小镇赶去!马路对面的山体,看起来并无异样,对面的洞口,便是“816”工程的入口处,站在门口便能感觉那股巨大的阴冷潮湿。

白涛是渝东一个偏僻的小镇,当年核工业专家选址勘测组,跑了云贵川的很多地方,最终从初选的三个地点中再选,将816工程定址在这里,此后,这个地名便从中国地图上消失。选择这里的原因是白涛背靠乌江,水量充足,群山环绕,较为隐蔽。

半个世纪过去,一代又一代816人的拼搏奋斗精神,和816工程积淀的厚重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一起,铸就了一个强大的“精神磁场”,激励和吸引着怀揣家国情怀、创新智慧的新一代创意先锋奔赴至此谱写新时代的“816”华章,白涛816小镇就此应运而生。

上午九点半,我们有了核酸检测报告后,来到816游客服务大厅,经过严格的健康玛,行程玛,新冠疫苗接种证明等,一系列的审查后,顺利拿到了参观门票。10点25分乘游客摆渡车,连人带梦,把我们牵进了“ 三线建设 ”那个特殊年代。

1966年夏,在当地人称为金子山的大山里开凿岩洞,修地下核工厂,建设原子能反应堆,主要生产钚239核燃料,为生产原子弹服务。8342部队2万多官兵昼夜施工,整整挖了8年,而前前后后参加工程建设约有6万多人,挖出的石方量达151万立方之多。

为战备需要,洞体工程设计可以预防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破坏。为修建该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洞厅共9层,高达79.6米,仅核反应堆主厂房就高达69米,总面积1.3万平方米。山体周围共有大小洞口19个,根据不同规划,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应有尽有。洞里面共有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总长21公里。

这个小镇秘密进驻的6万解放军,为什么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816”是一个历史名词,一种民族精神,一段共和国记忆,更是几代人的青春记忆。这个历史名词叫做“三线建设”;这种民族精神叫做“无私奉献”;这段共和国的记忆叫做“备战备荒”;而几代人的青春记忆汇成一句话,就是“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这个曾名叫“白涛”的小镇,连同秘密进驻的6万解放军,一夜之间,消失不见。由于人数众多,医院、学校、市场在这里一应俱全,看起来与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却与外界隔绝,不能随意外出!因为是绝密工程,每个人都必须严守秘密。每个人一进单位,就要上保密课,然后要宣誓和考试。每人只能看自己的图纸,在单位领的笔记本都被编上号,下班前必须上交保密科。洞口、路口和桥头,甚至包括车间,都有专门的警卫队把守。同事之间也不会互相打听工作。跟整个工程被隐藏在大山深处一样,“静默”成了他们当年生活工作的常态。只留下了人人讳莫如深的地址:“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和“重庆市4513信箱。

在军工陈列馆里,一张张老照片、一块块展示板记录了三线建设的动人故事,讲述着816工程的前世今生,展望出以816工程遗址为主题的文旅融合发展前景。陈列馆外,精心打造的无边水池,明亮温馨的图书馆,黄葛浓荫中的旧砖房,都呼唤着游人慢下来、留下来……

核工业的专业性强,在大山里开凿这样一个宏大的工程,即便在现在科技发达的年代,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所用的最先进的工具,也仅是风钻。用风钻在山体里打孔,填上炸药,再进行小规模的爆破,最后靠人工一点点开凿,整个工程只能依赖人挑肩扛。

当年进驻的人员,有的正值青春年少,离开时已人到中年;有的离家多年未曾见过父母,再见父母时只见到遗像。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战士们渴了就喝山体的渗水,累了就靠石头休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有的因公负伤,有的因公殉职,在离洞口约3公里,一个叫“一碗水”的地方,有座烈士陵园,76位烈士长眠于此,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1岁。直到工程解密,他们的故事才逐步被世人所知。

这个小镇秘密进驻的6万解放军,为什么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作为三线建设的历史见证,816工程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非凡的意义。”高亮介绍,在涪陵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白涛街道组织志愿者采访三线建设时期816工程亲历者及其家属,搜集整理真实的历史片段,深度挖掘816工程红色文化内涵,并组织召开三线建设亲历者座谈会,进一步凝聚816精神,打造白涛文旅发展新名片。

816工程为和平而建,也为和平而停。1984年,816工程停工。面对“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手段”的困境,816在“军转民”的巨变中艰难地探索尝试,逐渐转为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涪陵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涪陵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以816工程主体为代表,涪陵区深挖旅游资源,依托工程遗址,打造816小镇、乌江画廊等热门旅游目的地,并积极谋划建设小田溪巴王陵遗址公园,努力让这座曾在历史上隐身的小镇焕发出新的生机。

论世界之最,这里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神秘神圣神奇,体现了人类改变世界的惊奇力量;

论家国情怀,这里更是三线绝密工程,曾有6万多军民舍小家为大家,不分昼夜,用18年的时间打山洞、安设备。

1966年,此地兴,是为了以备战止战的和平;1984年,此地因国家战略停建,也是为了不战而胜的世界和平。

论家国情怀,此地“很中国”!

816地下核工程规模宏伟,极具震撼。可以说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洞中有河,室内楼层功能分布明显,隔离性强,宛如迷宫。

据估算,整个816工程遗址,如果搬到地面,有北京故宫那么大。地下通道都非常宽敞,足够2辆汽车同时通过,共有130条通道,仿佛地下迷宫,地底最大的房间,高度超过30层楼。据测算,如果将开挖出来的石渣筑成一米见方的石墙,可筑起1500公里长。挖山洞的沙土运往何处堆放的?至今任是一个谜!

这个小镇秘密进驻的6万解放军,为什么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在山顶有一根高达150米的烟囱是整个洞穴的排风口,在洞体内有通风口通向地面,而它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将水蒸气抽出形成云层,做保护层,不易被发现。

当天参观的主体洞室是其中最大的最大洞室,为反应堆大厅主厂房,核反应堆大厅上下共9层,高达79.6米,相当于20多层楼高,大小与一个标准足球场相差无几。在洞内第8层,是核反应堆的“锅底”,直径约20多米的大型“反应锅”深5米左右。三十多米高的大厅内,当年反应堆的支架部分和空间堆芯依然保存完整,布有1984个工艺管道,旁边1米多宽防辐射沟内,铺满了从云南运来的重晶石沙。大厅顶部,有许多圆形的通气孔,在大厅四周的墙上保存着钢制的走廊,乳白色油漆的墙面依然闪闪发亮,而隔开观察室和反应堆的铅门足有6000吨重。

在9层楼的主控制室,安放着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机体,计算机控制台正对的4个直径约2米的圆形控制盘上,分别注满数百小孔,核材料棒就是插进这些小孔,不过从未真正用于生产。在主控室另一端的严密系统插销盘上,分序号标注2001个小孔,这些小孔一面同主控室内的计算机相连,一面同核反应堆内的2001个核反应孔相连。

以固定发射井为依托的路基核武器,已经基本失去了作为战略威慑器的作用。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所以不需要816工程那样的设施了。

这个小镇秘密进驻的6万解放军,为什么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乘车入洞,长长的通道尽头,是第一个开放洞体。昏暗的灯光下,可见一处极其开阔的空间,100多米长,25米宽,高度超过30米,却不见一根立柱。墙上的灯管发着光,模拟机器运行的声音阵阵回响,似乎把人带进了那个未能现世的核工厂。导游提醒,“这不是天然溶洞,完全是人工挖出来的。当时这里交通极为不便,机械极少、炸药极少,挖洞主要靠人力。”整个工程完全隐藏在山体内部,轴向叠加全长20余公里,挖掘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主洞室高达79.6米,共12层。建筑布局宛如迷宫,大型洞室有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130多条。“在岩石山体内建设如此大的工程量,堪称世界之最。停建以后,主要设备都被拆卸运走了,但从留下的很多痕迹,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曾经那个核工厂的森严景象。”导游说,“如果建成投产,洞内会产生很强的辐射,为防辐射,才会有这么厚的墙和铅制的厚重门板。”在原来的反应炉锅底洞体内,坑坑洼洼的墙面上还能看见拇指粗的铁条。“据说当初拆卸工人进到这里,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整个墙面都是由厚重的不锈钢板铺成。”数吨重的钢板是如何被运到山体内部的,至今没人猜得到。保存较为完好的,还有控制室内密密麻麻的核反应堆监控仪表。“这里有2001个表,监控着2001个核反应工艺管,保障生产流程不出问题。”导游说,别看这些表和家用电表长得挺像,但当时都算高科技产品,在1978年,一个表造价就高达1300多元。

几十年后的今天,走进“816”工程,透过一个个复原的场景、闪烁的程序灯,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重温“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三线建设”时期,无数人为了国家安全和民族自立,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记忆。

作为三线建设的历史见证,'816’工程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非凡的意义!2010年,“816”地下核工程景区以核反应堆工艺为核心吸引物,以原生态旅游为主打,正式对外开放,实现了从国家机密工程向大众可以畅游的景区的转型。2016年,在进行了为期1年的全封闭改造,新建“816”工程展厅和“永远的工程兵”展厅,完善了“816”工程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展陈,同时改善了洞内声、光、电等设施设备后,“816”景区重新开门迎客,让游客有了更为震撼的游览体验。2019年,“816”景区正式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这个小镇秘密进驻的6万解放军,为什么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注: 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贾洪国:1985年入伍进藏,在雪域边关亚东沟戍边五载,从事新闻报道工作。90年退伍回川继续从事新闻编采工作,并业余专注文学创作。曾获92年全国农民报好新闻一等奖,出版有个人文学集《 一花一世界 》、《 人生足迹 》 、《 风兮雨兮》。三十多年来,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杂谈一千多篇。近年来,主要精力用于采写《寻访战友故事集》,目前已完成了十万字的初稿创作。

这个小镇秘密进驻的6万解放军,为什么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作者:贾洪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