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纬度产区的茶更苦涩?是的,确有其科学依据!

 萌芽可期成长社 2022-06-11 发布于北京
《好书共读》第13期

今天看《云南普洱茶》的时候,书里提到一点,说低纬度茶产区,因为纬度低,光照射强度大,茶树更容易积累茶多酚。

我想,这茶多酚多了,茶叶肯定是更容易苦涩的。于是翻开地图看看,果然有发现。

茶友们所熟知的,班章茶滋味霸猛,易武、冰岛偏柔甜。这个说法一直流传,虽然越听越玄乎,喝过的没喝过的茶友,基本都快被洗脑了。

但是按照刚才的低纬度理论,似乎也能得到印证。仔细看地图,易武和冰岛确实没有班章的纬度低。

而且你再看,“苦中霸王”老曼峨,维度更低。似乎又进步一印证了这个说法。


不过,书看到这里,就此接受书里的说法,那就太死板了。毕竟也不是所有班章都苦,也不是所有冰岛都甜。

咱们只说大区域的口味倾向性,而不论具体某个山头的滋味,还是可以信服的。不要因此就陷入误区,或者找个反例抬扛,那就没意思了。

因为一定会有某个低纬度地区的山头恰好海拔不够,或者林高树密,导致阳光被遮挡的多一些。因此,会影响茶叶口感。

再者口感也是可以人为控制和微调的,也不绝对。这就成了个案,而不是普遍情况了。

感谢阅读,下期再见。
《云南普洱茶》

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供交流

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1)

早在清朝时期(1755年前后),张泓就对云南产的普洱茶品质作了简单的描述(见《滇南新语》):“滇茶有数种,盛行者日普洱……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毛尖不作团,味淡香如荷……;芽茶采制成团,以二两四两为率,滇人重之”。
现代的云南普洱茶(散茶)的品质特点被描述为外形色泽棕褐、条索肥壮、滋味浓厚、醇和回甘、汤色红褐明亮、陈香显著。这与四川、广西、广东等地的普洱茶品质有一定差异。其主要原因是云南普洱茶采用的原料为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以及不同的加工工艺和云南特殊的气候条件。
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优越的气候条件为普洱茶适制性品种的次生代谢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另外,在云南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水分、温 度、氧气及光照等条件都对普洱茶品质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1.云南特殊的气候条件对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疆,其地理特点是纬度低(北纬2109’~29。15'),海拔差异大(最低海拔76.4米,最高海拔6663.6米),而且南北海拔差异与纬度高低一致,加剧了南北地表热量的差异。
从温度因素来讲,几乎具有全国从南到北的气候类型。有终年无霜的低热河谷区,也有常年处于低温的高寒山区。由于海拔差异大,不同地区温度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县不同乡村,温度差异也很大,有所谓“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但同时由于纬度低,全年不同季节日照时数变化较小;而且南北纬度跨度不大,在云南全省范围内南北日照时数差异不大。
云南茶区多分布在澜沧江两岸的山区丘陵地带的温凉、湿热地区,海拔在1200—2000米,年平均温度在12~23℃之间,活动积温在4500—7000℃以上,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最高达2000多毫米。土壤为红壤、黄壤、砖红壤,pH值在4~6之间。
云南普洱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0以南的滇南茶区:包括思茅、西双版纳、红河、文山4个地、州的22个县市。如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普洱县是历史上普洱茶的集散地。这一地区的气候主要有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北热带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度17-22℃,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在6000—8300℃,年降雨量在1200—1800毫米,西盟的年降雨量为2812.9毫米。
这些优越的气候条件为该区种植的云南大叶种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也为普洱茶化学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众所周知,地理纬度不同伴随日照、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条件的变化,对茶叶化学成分特别是次生代谢产物有明显影响。纬度偏低,地表接受日光辐射量也较多,有利于碳素代谢,也就有利于茶叶多酚类物质的积累。
已有的研究表明,茶叶中较高含量的次生物质是茶树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茶树生长及其体内物质代谢影响较大的因子主要有光照、温度、湿度,因此茶叶的产量、品质与茶园的气候有直接关系。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光照直接影响儿茶素的总量或多酚类混合体的组成。凡是光照强度和日照量大的条件下,茶叶中儿茶素含量明显增加,其中,酯型儿茶素特别显著。另外,光照强度和日照量也显著影响叶组织中氨基酸的含量,茶氨酸含量的变化更显著。光照还是茶叶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等)形成的重要调节因子。
温度特别是积温对茶树生长的作用极大,其生理生化过程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光照、温度对多酚有利。同时,水分不足会影响糖类物质的代谢,最终影响到多酚类物质的生物合成和积累。由此看来,环境条件对茶树生理代谢的影响是深刻的,这对品种的适制性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要形成云南普洱茶特有的品质特色,是不能离开 云南(特别是普洱茶区)这一优越的自然条件的。

本次好书共读结束,敬请期待下期

(滑动框内文字即可浏览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