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风物志之三楼村“八仙节” ![]() 文/韩玉印 三楼村“八仙节”由来已久,大约始于大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前后),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俗称“耍玩意儿”或“耍八仙”,是三楼村一年一度的民间重大祈福、娱乐活动。 每年,当春节过后,村里的“八仙节”理事会(俗称“玩艺会”)便早早忙碌起 来,做着节日的各项准备工作,诸如彩排戏剧,安置灯场、购置烟花爆竹,整理狮、船 、轿车、采买彩带吊挂、锣鼓铜器以及头饰戏装等各项事宜。 由361盏彩灯组成的八仙节迷宫灯场 到了正月初七日,各项准备工作就已全部就绪。当晚活动便拉开序幕,灯场“四门拱斗迷宫”点亮361盏彩灯,灯场中心竖起老杆,上插红旗,安装上了各色灯饰,并挂起大串大串的礼花炮竹,当“玩意儿”进场,守灯场者便点燃鞭炮礼花,整个灯场顿时万炮齐鸣,礼花绽放,热闹非凡。一连四晚,每晚如此。 节日的青龙寺 初七晚上,上灯时分,活动开始。舞狮子、跑旱船、耍轿车、扭秧歌次第上阵,锣鼓铙釟齐鸣,整个三楼村礼花绽放,炮竹震天,花灯如海……全村村民及四路八乡的看客纷纷前来看红火,凑热闹。家家门口及街边巷口挂满花花绿绿的各色彩灯,街头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跑旱船耍轿车 你看那威武的狮子们,他们踩着《三楼狮子鼓》的鼓点,精神抖擞的打着围场,双目扑闪,摇头晃脑,媚态可掬!突然,鼓点变得激越,它们顿时双双对对张牙舞爪,时而昂首发威、时而俯首进攻,时而腾挪跳跃,时而匍匐前行,在绣球灯下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争横显威,耍尽了威风,出尽了风头!可能是玩累了吧,偶或有了顿悟?随着鼓点的变化,它们又渐渐的平和下来,不再抢夺那绣球,却又互相骚着痒痒,清理着皮毛,亲昵地亲吻起来,情意绵绵,难分难解,绣球灯下,成了它们演绎温情的好场所……人们尽兴地看着、笑着,指点着。突然鼓点又剧,这些狮子们便纷纷站立,抖毛谢场,狮子皮下露出的是满脸大汗的英俊小伙子……大姑娘,小媳妇们纷纷围上前来调侃着,笑闹着…… 舞狮子 狮子结束争斗,互相亲昵在一起 狮子抖毛谢场后,狮子皮下露出的是满头大汗的帅气小伙子。你再看那灯火通明的旱船,随着三楼锣鼓《风搅雪》的动听鼓点,在老船工有些夸张的划动下,轻快地在场子里走着“四门拱斗、八路进财”步,飘飘悠悠,起伏有致,远观之,真如在水中飘动一般。那坐船的大姑娘,粉面桃腮,打扮的美若天仙,吸引了不少小伙子们的眼球,他们挤着、追着、指点着、评论者、调笑着…… 据传说,三楼锣鼓《风搅雪》起源于明末闯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是起义军的行军战鼓,它可分为《东进头》、《风搅雪》、《小得胜》、《大得胜》、《上架》五部分,是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与明朝统治者进行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历经千难万险,取得推翻明王朝统治、夺得天下并兴高采烈地与民同乐这一历史过程的艺术反映,有着极高的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跑旱船 你再看那耍轿车的,在嘹亮的唢呐、欢快的锣鼓伴奏下走来了,他们演绎的是嫁闺女,轿子前边是个三花脸、怪模怪样的老头子,他头戴糕饺帽,手拿长烟杆,肩挎大烟袋,胡子翘着,双手不停地夸张地比划着、表演着,这便是拉轿车的;轿车里坐的是打扮入时,美丽动人的大姑娘,她们粉面桃腮,柳叶弯眉,红唇杏眼,妩媚姣好;轿车后边是个老婆子,她头戴老妪帽,耳挂红辣椒,抹着红嘴唇,嘴角下点着颗大黑痣,看了让人有些忍俊不禁,这便是推轿车的。你看她边走边与前边的老头子和看客们调侃着,唱和着,说笑着,拉拉扯扯,打打闹闹……逗得人们笑声不断,有的看客竟然笑得捂肚子、捶同伴…… 狮子抖毛谢场后,狮子皮下露出的是满头大汗的帅气小伙子 轿车旱船在表演 推、拉轿车的老头子、老婆子 你再看那秧歌队,他们在唢呐,秧歌鼓点的伴奏下,欢快地走来了,他们身穿节日盛装,头戴鲜花彩绸,手拿彩扇、彩带、花篮、花环,装扮得青春靓丽,朝气蓬勃。在这个上百人的方阵里,有五六十岁的老婆、老头,有七八岁毛女、少年,也有二三十岁后生、媳妇,更有十七八岁姑娘、小伙,他们边舞边走,那活泼欢快、夸张利落的舞姿,跳出了人们节日的喜悦和对盛世和谐的颂扬! 欢快的秧歌队 耍玩艺活动结束后,剧场里便唱起了大戏,人们又赶往剧场去欣赏戏剧。
剧场里在唱戏 初八日是正“八仙节”,也是“三楼八仙节”最热闹的一天,一大早人们便早早起床,开始大摆供。 天刚蒙蒙亮,村民们就排起大摆供的长队,浩浩荡荡走向龙王庙。 大摆供,是三楼八仙节的中心活动。其意思就是八仙并二十八宿代民向四海龙王、西天古佛、玉皇大帝祈福。活动由八名演员扮作八仙,由28名村民扮作二十八宿执旗,28人抬14张上面摆满肉、馍、及各色面食酒菜、干鲜果品等贡品的供桌,四人抬香炉纸案,5人执三楼村主旗,由10人手执金瓜、斧钺、朝天蹬、虎头牌、红油棍等全套执事,一人在前鸣锣开道,一人捧香炉,一人捧油灯,其后是“八仙”,“八仙”之后便是香案、纸案、供桌,敲锣打鼓者跟在供桌的后面,(全体村民及外地看客一律在后)敲打着三楼锣鼓《风搅雪》,在这时而欢快,时而激越,起伏多变的古老鼓点的伴奏下,浩浩荡荡到龙王庙、祥云寺,神棚申文达表,为民祈福。 村民在青龙寺向西天古佛申文达表 初八当日,唱三开大戏,(上、下午及晚上),晚上继续耍玩艺,直到初十晚上,耍玩艺活动才告结束。 三楼剧院剧照 三楼村“八仙节”,是中国农村古老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她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天地自然生存环境的尊重,有着十分重要民俗文化研究价值,是十分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 放烟火 礼花绽放 耍轿车 三楼的村传统娱乐锣鼓《风搅雪》 ![]() 作者简介 韩玉印,男,退休教师,中共党员。字,寓印;号,顽达山人,大专学历,1958年8月出生于山西省灵丘县三楼村,爱好文学,有多篇诗歌、散文、教育教学论文等发表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灵丘教育》,现受聘于灵丘第四中学。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 ![]()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