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食品安全播报的主页

 新用户95064075 2022-06-11 发布于甘肃
舌尖安全提醒:天津曝光3批问题食品,含韭菜、甜瓜等。详情如下:
1.天津市滨海新区胡家园街远洋城自然路以西赵双磊经营销售的韭菜,毒死蜱(实测值:0.33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02mg/kg)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2.天津市武清区张爱兵水果批发部 经营销售的花甜瓜,克百威(实测值:0.17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02mg/kg)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3.天津市宝坻区牛道口镇赵各庄村天津佳旺粮食加工有限公司加工销售的津粮坊脱胚玉米粉(25kg/袋),玉米赤霉烯酮(实测值:70μ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60μg/kg)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相关知识及健康风险提示:
A.毒死蜱,又名氯蜱硫磷,是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有机磷酸酯杀虫剂之一。食用毒死蜱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引起头昏、头痛、无力、呕吐等症状,甚至还可能导致癫痫样抽搐。韭菜中毒死蜱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B.克百威,又名呋喃丹,是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杀螨、杀线虫剂,并有一定的杀卵作用。食品中少量的克百威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克百威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如流涎、流泪、瞳孔缩小及肌束震颤等。
C.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粉红镰刀菌、窜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也能产生这种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其产毒菌主要是镰刀菌属(Fusarium)的菌侏,如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和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其中玉米的阳性检出率为45%,最高含毒量可达到2909mg/kg;小麦的检出率为20%,含毒量为0.364~11.05mg/kg。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h才被完全破坏。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可给畜牧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谢产物。1980年李季伦教授发现植物体内也存在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可使家畜,家禽和实验小鼠产生雌性激素亢进症。妊娠期的动物(包括人)食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物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食用含赤霉病麦面粉制作的各种面食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如恶心、发冷、头痛、神智抑郁和共济失调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