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叫好文笔?思念袁隆平的金句千千万,我只看中这3句

 高分写作余老师 2022-06-11 发布于浙江
再点右上角的“...”设为星标
不再错过你想看的内容

往后风吹稻花香,我们都会想起您

袁老,您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将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人

——前来悼念的袁老同事

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来自人间的怀念。

——网友

以上3句,来自央视新闻公众号(《今天,再送袁老一程!这些细节让人红了眼眶》2021.11.15)。

送别袁老的诗句千千万,我只看中以上三句。

为什么?

从什么是好文笔的角度,说说我的想法,希望能给你启发。

01

化无形为有形

往后风吹稻花香,我们都会想起您。

我们对袁老的思念,无形无影,却又无处不在。

怎么才能将心中的这份深深哀悼与思念写在笔端,化为文字呢?

你直白地说:“我们想念您!”不是不可以,但会缺乏力量,更难以充分表达对袁老毕生贡献的追思。

往后风吹稻香,我们都会想起您。

这就把思念化为稻香;同时,稻香会引发联想,能帮助我们倾诉对袁老功绩的敬意。一举两得。

这一句的妙处,是巧妙利用稻香与人物之间的关联,创造微妙而精致的嗅觉形象,将情感高度凝练成物象。

类似的,还有: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出自范仲淹《苏幕遮》

把无形的愁情愁绪,化作有形的杯中酒和眼角泪。感情得到清晰抒写。

02

化深刻为浅显

袁老,您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将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人

——前来悼念的袁老同事

袁老自己有一句名言:人就象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

这个比喻,形象生动,道出了袁老对人生价值观的深刻看法。

因为是种子,所以底子很重要,底子薄弱就无法长成参天大树;因为是种子,所以要学会吸收阳光雨露,否则就会生长缓慢甚至停滞。

袁老离开我们,却把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后人。


这就把种子的深刻含义表达的浅显易懂。

袁老和他的科研团队正是凭着创新与奋斗,不断刷新粮食亩产纪录。

后人将继承与发扬这宝贵的精神,这就把最可贵的“种子”留给了我们。

类似的句子还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出自晏殊《浣溪沙》

时光容易流过,美好的生命常常转瞬即逝,这一感悟,如何变得浅显易懂?

用“花落去”和“燕归来”形象化地表达,一下子就明白浅近了。

 

03

化抽象为具象

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来自人间的怀念。

这句来自网友的金句,最有烟火气。

广大人民群众如何表达对袁老的怀念?

怀念,不仅是一份诚挚的情感,更是一份深沉的思考和追忆。

很抽象啊!怎么办?

聪明的网友找到了“炊烟”这一具象物。

炊烟,不但是广大群众最为熟知的物象,而且也最能表达大家对父母辈的深情和心念。

看到炊烟,你会想起谁?看到炊烟,你会惦记谁?

一缕缕炊烟,牵动千万百姓的温饱与安宁,背后是千家万户的温暖与祥和。

人间最美是炊烟。

用炊烟来表达大家对袁老的追忆,太巧妙了!

类似的句子,还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苏轼《水调歌头》

婵娟,就是月亮。

相隔两地的亲朋好友,如何倾诉想念和美好的祝愿?

苏轼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只要长长久久,哪怕共赏一轮明月也是最美好的一件事。


其中,包含了对人生的透彻感悟和一往情深。

苏轼找到了“月亮”这一具象的事物,读者们马上产生共鸣,与他的心意一碰相通。

 

我们不妨做这样的总结:

表达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与思想,我们调动文笔,要学会用好三个工具:

(1)化无形为有形

(2)化深刻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象

话说回来,任何工具的使用,都要看使用者的心性与出发点。

以内心的情感和心意为底色,以3大工具为法则,细心寻觅,用心挑选,精于构思,妙不可言的物象自然会呈现笔端。

如果只有工具和技巧,没有我们对人、事、物的真情实感,很可能会弄巧成拙,甚至本末倒置,难以实现妙不可言的表达效果。

思念袁老的3个金句,你最喜欢哪一句?

欢迎在留言区猛烈互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