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跑者李军:G219西藏之行总结

 好奇的行者 2022-06-11 发布于广东

55日进入西藏,68日离开泉水湖检查站(死亡谷),历时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一个月之中,边境上的所有列出来的边境地区都踏足了。

在这一个月里让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三种人。

G219国道上捡拾垃圾的清洁工人;

G219国道上开着军车执勤的军人;

G219国道上随时待命救援通勤的筑路工人;

现在的西藏比之前要清洁很多,没有了漫天飞舞的垃圾袋,没有了四处随风滚动的泡面桶,少了很多矿泉水瓶和干净了自己脏了环境的白纸巾……

蓝天白云,雪山冰川,碧绿湖泊,美丽草原,牛羊满山坡,诗和远方的背后是一群人,穿着橘黄色的反光衣,一手拿着袋子一手拿着自制的钳子,在公路边,沟渠里一点点捡拾起来装进袋子里,然后再背着装上车,沿途无论风沙再大都有他们的身影,每次车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内心里总是对他们充满了敬意,同时也呼吁行车在美丽的西藏,不要乱丢垃圾。

西藏地处边陲,和印度,尼泊尔,不丹三国交界,边境的安定离不开军人用生命来捍卫国家的勇敢付出,看到很多军人的年纪都很小已经驾着高大的军车在高原上训练各种路况条件下的技能,有一次还看见一个军人鼻孔里插着氧气管在开军车,每当这些军车从车边开过,都会向他们挥手致意,军人的付出不是我们常人可以想象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安定生活。

西藏的地质特征造成了西藏修路的不易,特别在高海拔环境下的每一米公路的背后都有可能有着可歌可泣的生命故事。

修路难维护公路就更难,在西藏每相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管护段,管护段里工人们要时刻待命,随时把因自然灾害泥石流,雪崩,塌方造成的公路损毁,及时修通,保证公路通畅,我们能够走得远,是因为有人把路修得更远,看到筑路工人们风餐露宿在公路边,知道一切来之不易。

进了许多寺庙记忆深刻的分别分享一下:

甘丹寺,格鲁派祖寺,一个打算下次准备再去多住几天的寺庙。

卡久寺,宁玛派寺庙,去了三次还想再去的寺庙,这是一个寺庙与自然,人与动物,环境与文化,人间与天堂融洽相处的经文中所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

噶举寺,噶举派寺庙,离印度最近的寺庙,也是最自由的寺庙,没有很多的繁文缛节却不失庄严肃穆,寺庙是信仰寄放之地,不是博物馆。

萨迦寺,萨迦派祖寺,这是西藏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寺庙,居然被称为第二敦煌完全不知所云。

萨迦寺无论它的政治,宗教,艺术,文化,传承……等等一系列意义都是首屈一指,这也是未来我还会多次造访的寺庙。

掉进沟里探西藏。

派墨公路即将开通,我还会再去墨脱,墨脱是世界上唯一从热带到极地气候全部拥有的地区,还想继续探寻里面的故事

亚东沟,陈塘沟,吉隆沟都极具特色。

不进沟里就挖不出宝藏,所以要了解西藏就要进沟。

G219国道上的库拉岗日和冈仁波齐以及围绕库拉岗日的普莫雍措和围绕冈仁波齐的玛旁雍错。

拉昂错都是世界级的美景,她们的美不仅体现在景色的美丽,还体现在人文的高深莫测,她们的故事以及衍生的遐想可以设计成PPT讲上几天,给人的启发太大了。

难忘的体验就是徒步7小时到介久措近距离拥抱库拉岗日。

还有转山14小时一天完成冈仁波齐的朝圣之旅。

冈仁波齐转山完成了我的心愿,洗涤了我的心灵,淬炼了我的身体,考验了我的意志,引发了我的思考,也结交了藏族朋友,是我最难忘的体验。

在西藏的一个月里,我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打卡,而是能够静下心来,在梅里,嘎隆拉,冈仁波齐,南迦巴瓦雪山下泡上一杯清茶静静享受风花雪月,云卷云舒,放空自己,静享美好。

在大自然中体会大自然所拥有的治愈,疗愈,滋养的功效,如何“顺”?何为”善“?绝不是虚无缥缈的装神弄鬼,而是确有其效。

在西藏一路行一路遇到好多老师,从老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在萨迦寺里萨迦班典顿玉上师和他的弟子,听着他们出神入化,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入世出世的娓娓道来有种被治愈的感觉;

在吉隆沟里住在藏族奶奶家里,看着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即修行,修行即生活的状态有种被疗愈的感觉;

90后的上海小伙和藏族小伙在徒步过程,他们的精神面貌,洁净的心灵,乐观活力的状态有种被90后滋养的感觉;

……

一路上的美景一路上遇到的人,就像一本丰富多彩的教科书,

翻开它就被它打动,

翻开它就被它吸引,

翻开它就让自己充满生机,

翻开它就再也不想合上它,爱不释手,

最后一个发现就是:

西藏的山水都具有灵性,

灵性的背后就是深信,

深信的背后就是长年累月集体的统一践行,

践行的背后就是能跨越时空的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