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固原博物馆广场很热闹!

 源源不断 2022-06-11 发布于宁夏

6月11日上午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宁夏主会场系列活动

在固原博物馆广场启动

图片

全区五市、二十二个县区

具有代表性的120项非遗项目

在现场展出

150多名代表性传承人齐聚固原

图片

向群众演示、讲解非遗项目

群众在观看非遗传承人各展其能的同时

还亲自参与其中、动手体验

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片

这是一次

全面展现我市非遗文化的契机

固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固原李氏针灸

六盘山抟土瓦塑

赵氏木板雕花技艺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逐一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图片

让人们在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中

走进文化固原

感受固原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传承非物质文物遗产

让文化遗产保护与时代共进

保护成果与人民共享

图片

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图片

▶固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马振仁

图片

图片

传统建筑

马振仁出生于1965年3月,男,汉族,原州区开城镇人,首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工匠”,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固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固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982年,马振仁跟随师傅崔仁学习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经过30余年刻苦学习,对古建筑的大木、榫卯、斗拱、彩画等制作工艺精湛娴熟,受到人们的青睐。马振仁多次参加全国和省级传统技艺大赛并获奖,基地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015年至2019年,马振仁在原州区5个乡镇10个村为农民工和社会无业、待业青年义务培训传统建筑技艺,共计培训5000余人,带动周边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图片

▶六盘山抟土瓦塑——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朱小平

图片

图片

抟土瓦塑

朱小平生于1970年12月,从小跟随父辈学习抟土瓦塑、民间彩塑绘画等技艺。15岁开始独立创作瓦塑作品,在民间的创作和实践中结识了许多民间瓦塑老艺人,学到了许多濒临灭绝的抟土瓦塑技艺。在30多年的民间抟土瓦塑艺术创作过程中,朱小平为抟土瓦塑的挖掘、整理、保护奔忙着,为抟土瓦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努力,也为发扬民间地方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7年,朱小平成立了固原古韵雕塑有限责任公司,面向山区贫困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培训,让周边群众真正用自己的手艺脱贫致富。六盘山抟土瓦塑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已经成为非遗脱贫和乡村振兴的优秀典范,如今,“六盘山抟土瓦塑”品牌已经成为宣传六盘山区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图片

▶固原李氏针灸——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征

图片

李氏针灸

李征出生于1966年,中共党员,宁夏固原中医针灸研究所所长,固原乾祯医院院长。自2014年起,李征连续7年为固原市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近3300名学生开展中医针灸专业知识培训,为中医针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2020年李征被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军地医学人才教育中心评为“全国中医疑难病特效疗法及军地专家特殊贡献人物”。

针灸传承人李征在经络、腧穴基础 、用穴规则、针法及灸法等医技上,积累了丰富的、大量的临床经验。固原李氏针灸是对皇甫谧针灸特色医技的继承和发展,为固原市传统医学获得了荣誉,使固原皇甫谧针灸事业展现在世界针灸舞台上。特别在三叉神经痛、咽喉痛、颈椎病、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痛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图片

▶赵氏木板雕花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赵荣

图片

图片

赵氏木板雕花

赵荣自幼喜爱学习绘画雕刻等,初中毕业后就跟随爷爷学习赵氏木板雕花技艺,从事木雕职业,主攻木板雕花,木板雕花传承至赵荣已是第五代人了。多年来,赵荣为周边地区创作了大量的木雕作品和民间工艺,主要雕刻范围:古建筑木雕、牌匾雕刻、家具雕刻、版画雕刻、活字印章、棺木雕刻等。曾多次代表原州区、固原市、宁夏外出展演。

2014年,赵荣注册成立了宁夏古城丝路文化有限公司,现有员工20多人,承揽各种木雕工程,同时还成立了赵氏木板雕花技艺保护传承基地,以师徒传承的方式培养出了许多实用技术人才,为当地文化繁荣发挥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片

▶刺绣——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叶秀丽

图片

图片

刺绣

叶秀丽,女,汉族,1975年2月出生于宁夏固原。中国民协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委员、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刺绣非遗项目传承人。

自2000年开始,叶秀丽一直担任固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刺绣专职教师,传承当地刺绣技艺,21年来从未间断,培养残疾学生200多名。2006年至今,叶秀丽多次承担固原市妇联、原州区妇联、原州区文化馆等单位举办的妇女刺绣培训工作,有60名优秀学员担任区内外培训学校的刺绣老师。

2019年,被固原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六盘名匠”荣誉称号;2021年6月,刺绣作品《长征路·六盘情》荣获“美丽新宁夏 翰墨颂党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民间工艺作品展”一等奖 。

图片

▶“南味居”传统糕点——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别建军

图片

“南味居”传统糕点

别建军,男,汉族, 1971年12月出生,宁夏固原市人,固原“南味居”食品有限公司法人。

“南味居”的水晶饼已有800年的历史,小巧别致,皮酥馅足,润香适口。解放前夕,固原人马维其在“怡和”,徐登科在“怡和昌”,陈忠昌在“中和昌”,三人皆受陕西师傅真传,成为一代宗师,在固原城内享有盛名,他们制作的水晶饼让固原人津津乐道,成了走亲访友的重要礼品。1953年公私合营,水晶饼受到一定的影响。1989年,马维其的侄子别建军拜师学艺,师承马维其,又受徐登科与陈忠昌的指点,独立加工经营“南味居”,让这门即将失传的技艺得到继承。

2021年,“南味居”传统糕点荣升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1月,别建军申报成为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图片

▶崔氏醪糟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崔拯民

图片

崔氏醪糟

崔氏醪糟第四代传人崔拯民,原籍陕西长武,1940年生于宁夏固原,著有《崔氏醪糟手工作坊制法》一文传世。

崔氏醪糟制作工序是:精米浸泡,清水淘洗,密封熟化,均匀拌曲,卫生装盆,按时加温,足期发酵,妥善贮存。

醪糟追根溯源本是药膳食品,也称浊醪、浊酒,主要用于预防疾病,其论述见于《黄帝内经》。糯米经过熟化并发酵后,有益气补血、解暑止渇、提神解乏、帮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之功效。

崔氏醪糟在第四、五代人料理下,不断创新,被自治区烹饪协会认定为宁夏名小吃,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2021年申报评审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崔氏醪糟,醇而不醉,闻之醒神,食之去躁,餐之生静。故有美食家赞曰:

淡淡酒香承祖技,

粒粒珍珠酿传奇。

相逢只有浊醪美,

雅俗共餐总相宜。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