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德报怨还是因怨生恨?读完这三点,你会豁然开朗

 谁家庭院木樨香 2022-06-11 发布于山东
鲁迅先生说,中国是古国,历史长了,花样也多,情形复杂,做人也特别难。

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会因为因为一些事情让别人对我们有怨言,或者别人做了伤害我们的事情,而让我们心里怨恨。对别人的怨恨减少一分,就会让人感到心安、感激涕零。

以德报怨,还是因怨生恨?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分析。

以德报怨、化解矛盾,互相成全。

春秋时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为了争夺王位争执不断。齐国国君意外被杀,情况危急。

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当时一个在鲁国,一个在莒国。他俩各显身手,都想抢先一步,回到齐国,争夺王位。

齐国大臣派人去鲁国迎接公子纠回国即位,鲁庄公亲自派兵护送。为了防止从莒国往回赶的公子小白抢先一步,先回到齐国即位,效忠公子纠的管仲,派兵拦截公子小白。管仲看到从远处驾车疾驰而来的公子小白,亲自射箭,不偏不倚,恰好射中公子小白。他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下。

等管仲远走后,公子小白从小路飞奔回齐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群臣没有异议,一致同意公子小白即位。

公子纠很不服气,鲁庄公和公子纠关系又不错,于是支持他跟公子小白也就是新即位的齐桓公兵戎相见,试图要挽回败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朋友的重要性,好朋友能助你成功,就像鲍叔牙之于公子小白。不好的朋友会让你陷入困境,甚至搭上性命,就像鲁庄公之于公子纠。

最后的结果也是意料之中。鲁国战败,公子纠被杀,管仲被押送回齐国。管仲的才华深得鲍叔牙赏识,鲍叔牙认为管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向齐桓公举荐了他。齐桓公采用了鲍叔牙的建议,任用管仲为相国。从此,齐国很快强盛,齐桓公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对于管仲,以恩报怨。管仲效忠于齐国、齐桓公,知恩图报。恩怨的转换有时候只在瞬间,一念之差,结果千差万别。

和齐桓公一样大度的还有唐太宗李世民,魏征曾经为太子李建成效力,为其出谋划策,对付李世民。李世民即位后,不计前嫌,重用魏征。魏征也尽心尽力,敢于直谏,提出了很多治国良策。

魏征死后,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已去,吾失一镜矣。

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宽容大度,对待职工的犯上、甚至给领导出难题、消极怠工的状况,采用化解的方式,不生气、不计较,任用他有才华的一面,看到他的闪光点。有这样的领导,职工会知恩图报,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业绩。

而如果领导斤斤计较,跟与给自己出难题的职工针锋相对,势必会激化矛盾、两败俱伤。

小人因怨生恨,但是如果能及时化解,便能避免很多悲剧。

春秋时期,宋国与郑国开战。为了鼓舞士气,取得胜利,宋军主帅华元,命令宰羊来犒赏三军。百密一疏,分发羊肉时,忘了分给给主帅驾驭战车的羊斟。

羊斟因此怀恨在心,认为自己兢兢业业为主帅服务,主帅却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让自己难堪。

于是,羊斟做了一件震惊历史的大事。他故意将主帅华元乘坐的战车驾到郑国军队的阵地,导致郑军轻而易举地就生擒了华元。群龙无首的宋军乱成一团,军队乱成一团,惨遭大败。

关羽被害后,张飞非常愤怒,一心想要报仇。为了能迅速攻打东吴,张飞命令范疆、张达在三天内造出上万白盔白甲,他想要士兵们身穿孝衣为关羽报仇。

张飞报仇心切,不考虑实际情况。试想,在那个手工制作的年代,这个任务根不可能完成。范疆、张达请求宽限几天,却被张飞鞭打50,还告诉他们,完不成任务,就杀了他俩。

范疆、张达怀恨在心,趁张飞晚上睡觉,杀了他。

羊斟因为私怨毁了大局,是小人作为,但是华元也有疏忽。华元在犒赏三军时未能做到周密细致,结怨于部下,因为小小怨言造成自己受辱被擒,好事变成坏事,教训深刻。

范疆、张达因为受了责罚心生怨恨,杀了张飞,罪无可恕,但是张飞也有责任。他不顾实际情况,没有及时化解矛盾,导致矛盾升级,丢了性命,可叹、可惜!

至于小人羊斟的结局,史书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覆巢之下无完卵,可想而知,他的结局也好不了。伤人者必自伤。

至于范疆、张达,他俩杀了张飞,投靠孙权。孙权怎么可能收留这两个背信弃义、杀主求荣的小人,把他们送回蜀国。最后被张飞的长子凌迟处死,也是罪有应得。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小人。有些人性格比较刚强,与小人当面做对,让自己吃亏,得不偿失。也有很多聪明人,绕道走。既不让小人抓到自己的把柄,又不当面对峙,把很多矛盾化解于无形。

这一点,唐代的郭子仪的做法堪称表率。

和郭子仪同朝为官的御史中丞卢杞,面貌丑陋,脸上闪着蓝色的光芒,让人见了害怕。

史书记载:貌丑,色如蓝。

有一天,郭子仪生病了,卢杞前来拜访。郭子仪下令严禁家人、奴仆出入,禁止他们与卢杞见面。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但也只能照做,不敢违抗命令。

卢杞到了之后,看到郭子仪强撑着病体,还亲自与自己交谈,很是感动。等卢杞走后,郭子仪才下令把家人、奴仆放出来。大家很好奇,追问原因。

原来,郭子仪是害怕家人见到卢杞的丑陋外貌忍不住笑出声来,让卢杞心里记恨,日后惹出祸端。你看,聪明的郭子仪不仅给足了卢杞面子,还把可能发生的怨恨化解于无形。

诸葛亮七擒七纵,化解孟获与蜀国矛盾,让其彻底心服归顺

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少数民族首领,本来与蜀国相安无事,后来反叛蜀国。

《汉晋春秋》有载:其时蜀南夷帅作叛,诸葛亮来到南中,百战百捷。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为本地的夷、汉所服,于是务要生擒他。后来诸葛亮果然擒孟获于盘东。

第一次,诸葛亮派兵假装失败,诱孟获入峡谷,然后派兵两路追赶、回马攻击,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活捉。但是心高气傲的孟获不服气,说是自己不小心中计才导致的失败,心不服。诸葛亮微微一笑,让手下放了孟获。

第二次,孟获又被活捉,他还是不服气,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以一次定输赢,还要再战一次才能服气。孟获又被诸葛亮放走了。

第三次,孟获学聪明了。他觉得自己不能只用蛮力,学着使用计策。他让弟弟孟优借献宝的机会杀了诸葛亮。他这幼稚的计策被诸葛亮识破,自己又被活捉。这一次,孟获气呼呼地说,都是弟弟喝酒误事,还是不服气,然后,他又被放走了。

第三次,孟获学聪明了。他觉得自己不能只用蛮力,学着使用计策。他让弟弟孟优借献宝的机会杀了诸葛亮。他这幼稚的计策被诸葛亮识破,自己又被活捉。这一次,孟获气呼呼地说,都是弟弟喝酒误事,还是不服气,然后,他又被放走了。

孟获被活捉七次,诸葛亮都以礼相待、毫发无伤。第七次,诸葛亮依然要放孟获回去。

但是孟获及其他首领终于对诸葛亮彻底信服了,不肯离去。

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因为一些小事与人结怨,会造成人际关系的隔阂,既对我们的事业不利,还可能两败俱伤,谁也得不到好处,甚至会身败名裂。朋友们,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是否已经有了很好的思路呢?不妨留言一起讨论一下吧。

总结: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做人很难,因为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会互相怨恨。

以德报怨,还是因怨生恨?以德报怨、化解矛盾,互相成全。解矛盾,互相成全。小人因怨生恨,但是如果能即使化解,便能避免很多悲剧。诸葛亮七擒七纵,化解孟获与蜀国矛盾,让其彻底心服归顺。

一句话:化解矛盾是关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