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为何如此迷人——“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丛书在京隆重面世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2-06-11 发布于陕西
Image

为了全面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散文一百多年的创作成就,人民文学出版社精心策划编辑出版了“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丛书(第一辑40种),近期在京隆重面世。

Image

“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第一辑)

2022年6月10日晚七点,题为“散文为何如此迷人”的“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第一辑)新书发布会,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直播的方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举行。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岩,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著名作家周大新、刘亮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文学评论家止庵,巴金故居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等专家学者,还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总编辑李红强,副社长王秋玲等主办方代表参加本次发布会,与会嘉宾共同回顾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的历史与现状,梳理人民文学出版社与散文出版的联系,探讨新时代散文创作的未来与路径。会议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孔令燕主持。
Image
“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第一辑)作者照片

以下为嘉宾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收看回放

阎晶明:散文可以说在文学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它都是非常活跃的,是中国文学文脉最长的一个文学门类。到了中国现代以来,自五四新文学以来,散文创作一样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鲁迅先生曾经在他的杂文《小品文的危机》里讲过,五四新文学以来,散文小品的成就应该是在小说、诗歌、戏剧之上,应该是成就最大的。我觉得这是非常客观的一个符合文学实际的评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散文在各种文学门类里面所占的比重,我们可以说现在入选的这些作家,他们并不都是专业的散文家,有小说家,也有诗人,有戏剧家,也有文学理论家,但是他们都写了非常好的散文作品。
Image
中国作协副主席 阎晶明
我们编选这套书经过专家的严格筛选,每一个作家的作品也都有专业人士,特别是专门研究这位作家的专家进行专业遴选,并且为读者提供导读文章作为阅读指导。应该说这套书是广大读者,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读者来说,是非常好的一套阅读读本。对于研究文学史和从事作家作品研究的专家来说,这套书也有它的参考价值。我们刚才说散文创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比非常大,而且散文的领域本身也很宽广,有广义的散文,有狭义的散文。广义的散文除了诗歌、小说、戏剧这些明确的有标识的文学作品之外,大量的包括书信、演讲、回忆录等等都可以纳入到散文的范畴里。如何筛选,这确实是带来很大难度。我们筛选的标准,在这套书每一本书的前面都有一个《出版缘起》,也为广大读者做了简要的说明。我们筛选的标准是经典化的标准,从五四以来,从文学史上散文的经典作品,或者说经典作家的优秀散文作品,以这样的标准来作为我们筛选的对象。当然,对于哪些作家是经典作家,哪些作品属于经典作品,大家各有自己的标准,所以我们也特别说明,我们这个是在经典化的过程当中的一个举措,所以它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应该说视野还是比较广阔的,现在12位专家组成的编委会,以及每个选本里面负责筛选的专家,也是撰写导读文章的专家,应该说都很好的坚持了这个标准,我认为这是一套非常值得大家收藏和阅读的很好的读本。
我们一个目标就是为了使得中国文学优秀的成果得以不同程度的展现,散文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读者非常喜爱的一个门类,有这么一套丛书,这是非常可喜可贺的。
李岩:中国是散文大国,千百年来散文的创作源远流长,这一文脉一直绵延至今。二十世纪以来,现代散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诞生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冰心、丰子恺灿若星辰的散文大家,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建国以后当代散文的创作因更多的关注人生、反映现实、真实记录伟大的社会变迁与时代变化,广受读者喜爱,涌现了一大批诸如孙犁、汪曾祺、萧乾、史铁生、贾平凹、铁凝等散文名家,包括今天在座的许多专家也都是著名的散文作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此时推出“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丛书可以说是恰逢其时,是对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的整体检阅,是奉献给广大读者的又一份高质量、高水平的精神大餐。我相信这套“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一定会得到更多当代作家的信任和支持,能够入选这套由阎主席担当编委会主任、精美的散文丛书为荣。
Image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岩

施战军:散文这样一个文体可以说是拥有最大受众的文学门类,它是最广大的阅读者的首选。散文是最真切、最真实的一种文体,同时它最能展现个性之我,也最具有通约性的人类性。这样一种文体,人人都可以阅读,人人都可以理解,人人都可以对它产生一种迷人的感慨。
我觉得这套书有几个“适合”:
首先,它适合闲读。我们在加强性情、素质这方面给养的话,这套书是特别好的选择,它适合我们平时没太多目的的情况下去阅读,非常适合闲读,所以它非常具有大众的普适性。
第二,它适合研读。这套书的编辑过程非常严肃,参与编辑这套书的很多人都是这个领域的顶尖学者。这是现当代中国散文,也就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散文代表性的集成,作家作品的代表性是非常强的,它其实就是所谓新文学史的一个构成要件,也就是散文精品佳作的集大成,是这样一种意义。所以它的学术价值、它的研究价值是明摆着的,可以说是最权威的一套散文丛书。

第三,它又适合目标性阅读。目标性阅读指的是,比如我们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对于文学要多一些了解,对于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多一些了解,对中国人多一些了解,对中国人的感情方式、表达方式多一些了解,这套书非常适合作为不二的选择。这样的目标阅读同时也具有非常大的资料和知识性,可以说它适合大中小学生、家长、老师都去收藏的一个好的资料库,包括做教学练习,现成的资料,这是目标性的阅读。

第四,它适合沉浸式阅读。我们读过这套书,内心当中就会增强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底气、骨气,同时在文化趣味上,文化意味的丰富性上,也从中得到很多的启示和启发。可以说它是一个饱含着一个一个作家个性的文本,而这些一个一个作家的个性表达组成一种民族的文化血脉,所以我们沉浸其中的时候不知不觉当中就会产生一种作为中国人的那样一种自豪,对于自己智慧的认同。

这套书选得好,编得精,值得看;选得准,印得美,值得藏。

Image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  施战军
臧永清:这次我们编“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系列就请了九位顶尖的专家做这套书的编委,其中请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做编委会主任,请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丁帆老师做副主任,我们这些编委各个都是顶尖专家。我们这套书请他们做编委,其实我们就把权力交给这些专家,从作家的选择,包括整个书的体例设置,具体到每本书的导读谁来写,这个权力都交给专家。所以在专家的加持下做了一套我们现在认为很好的一套书。
当然,这次在编辑过程中专家特意提出来要加导读,为什么要加导读?人文社这些经典化的丛书、套书都想在大众读者中有广泛影响,都想受到大众读者的欢迎和喜欢,所以加上导读以后,对读者更好的阅读这些经典非常有好处。
Image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臧永清



现代文学三十年:传承与创新




Image
周大新我自己感觉散文和小说相比,散文算是兄长,小说算是弟弟。因为散文诞生的时间比小说早,再说它囊括创作的文字也最多,如果从广义的散文来说,除了诗歌和小说以外都属于散文。所以在我内心里,散文一直是最重要的。
但是我个人来说,我喜欢小说创作,所以我喜欢弟弟,就兄长和弟弟的创作时间安排上,小说用的时间是80%,散文用20%,因为人生的时间很短,但实际上是非常喜欢散文的,特别是现代的散文大家,我是读他们的作品长大的,给我很多文学滋养、心灵滋养,要向他们表示敬意。
我自己写的散文,我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感性的散文,写人、记事、抒情的,还有一部分是智性的,带有思辩性的,讲自己思想上的一些认识、一些见识的散文。这两类散文我自己都有写作,但是写感性的散文多一些,我不写长篇小说以后想更多的把时间用在散文写作上。
这里面主要是选感性的散文,思考性、思辩性的散文少一些,这篇散文对我的人生轨迹有一些了解,我最初生在乡村,所以第一辑写乡村生活,然后我走进军营,写了一些军营生活的篇章,然后从乡村来到城市,都市的生活我也写了,剩下的有在国外看到思考到的东西,最后是老了、走不动了,写了一些读书的文章。读完这本书对我的人生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了。
Image
著名作家周大新
孙郁:现代散文的重要特点有这么几方面:
第一,它接续中国古代文章鲜活的文脉。我们知道到晚清的时候,桐城派的文章占据要津,但那个时候中国的读书人们把文章给玩死了,由于考试制度,再加上中国士大夫对经学的态度,使他们束缚了手脚,所以中国晚清的时候好文章少。新的文章的出现使汉语从绝境里面突然再生起来,因为新的文人的出现,他们通过翻译或者整理国故,他们发现中国古代文脉里面有很多鲜活的元素,这些东西被几千年来的士大夫们遗忘了,所以发现周秦汉唐,尤其六朝的词章,重新发现六朝的文章,对五四那一代人是非常有意思的,包括那代人翻译外国小说、外国散文、外国学术著作,他们都非常注重避免唐宋八大家以来的文脉。可以说鲁迅、周作人那一代人,包括像废名,他们接续中国古代文脉的鲜活部分,这个非常非常重要,使得我们读书人知道中国漫长的历史当中,我们的白话文、我们的文言文走了一段弯路,他只会表达别人思想,不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的历史上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有价值的文本、文章,它被遮蔽掉了,所以五四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就是重新发现我们活的文脉,这是那代人很了不起的地方。
第二,他们也发现白话文可以跟古代的文言文比美。经过鲁迅那代人的努力,他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格式,一种新的表达样式,这个样式里面主要是人的自我意识出现了,我们在鲁迅先生的文本里能感觉到尼采和克尔凯郭尔那样的精神,也能感受到六朝以来文人个性的精神。大家打通了中外,连接了古今,所以自我意识,他们可以非常自如的表达自我意识,而不像桐城派那样,当然桐城派也有很多好的文章,我们不去讲它。和古人旧式词章比有很大变化,可以说各言其志、语态有别、话锋多样。像《新青年》上的《随感录》,好多人在上面,陈独秀、鲁迅、胡适都在上面写文章,都很有意思。像哲学家张申府翻译维特根斯坦的作品受到启发,又受到鲁迅的启发,他们开始用反本质主义的词章、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个性的意识增强。
第三,现代散文三十年当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家,他们使汉语的弹性增加了。他们知道白话文也可以在文言、方言、翻译体里进行新的调试,像调色板一样,调试一种新的话语逻辑,所以汉语的逻辑增强,我们可以看到周作人的平淡、丰子恺的佛性、萧红天籁式的书写,汉语的各种可能性都出现了,白话文里也呈现出文言文没有的另外一种景观,以汉字为本位的文学书写,以字为本位的书写,汉字的平仄、长短句、叙述语态的变化,制造出一种跟文言文相近而文言文没有的新的汉语书写图式,在这点上鲁迅先生的贡献是巨大的。

所以这几方面来看,三十年时间不长,但是群星璀璨,我们的汉语得到一次拯救,散文这种新的样式使我们民族的文化、我们民族的审美发生了一次跃进,这是非常非常值得我们感念的。

Image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孙郁

周立民:我大体上这样理解,包括小说这种文体在二十世纪,尤其在二十世纪越往后走的阶段,随着传媒的影响,随着各种方面的影响,它好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超过原来传统中国的文章或者现代题材的散文的影响力,所以我们谈中国现代作家像茅盾、巴金、老舍这些人的创作的时候,可能经常把更大的精力和目标集中在他们的小说创作上。但其实从文学史的流程来讲,恐怕他们将来有一些人可能再过一千年、两千年,可能大部头的小说反倒被人遗忘,可能是他的几千字甚至几百字的散文还挂在人的嘴边。
比如你举的这几位重要作家,今天我们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可能都读过他们的散文作品,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没读过他们闻名中外的小说,从公众接受层面来讲,散文是融在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对作家的写作也是的,他可能不一定特意要怎么样,但这可能是陪伴他一生的一个重要表达题材。尤其像老舍、巴金、沈从文这样一些散文作家,包括鲁迅、冰心、郁达夫这一代,其实他们的散文作品对培养中国人的审美感受、塑造我们的心灵,因为他们通过课本、通过教育机制发生很大作用,甚至说得更具体一点,一个现代中国人该怎么表情达意,其实跟他们的创作有很大关系。从这里来讲,散文可能有着不可取代的功能。
我们这套书的出版也有一个很好的借鉴意义,我们也可以看看前辈作家们怎么写作的,他们的写作是怎样在没有规范、寻找自己的道路,最终也不是为了达成规范的情况下,进行写作的。
Image
巴金故居纪念馆常务副馆长  周立民
止庵:咱们现在的散文,不客气说,就是周氏兄弟创造的。他们不仅是奠基者,他们也是这个领域的最高成就者。后来所有的人都是出于他们之门的。
这里可以讲一件事情,在新文学运动十年左右的时候出过一套《中国新文学大系》,这里有两卷散文,一卷是周作人编的,一卷是郁达夫编的。郁达夫这一卷二十多个作者,这一卷里面周氏兄弟的文章占十分之七以上,其他所有人加一块还不到十分之三,而且郁达夫说,如果依我本意,这个比例还得大。
其实他们的作用就是这么大,他们两个人真的是学贯中西的两个人,我们的新散文,白话散文,它的来源不仅仅是古代古文,它的来源实际上是从全世界来的文章,包括英国的、法国的、日本的,他们都把这个东西汇总到咱们这来,再加上原来的散文传统,汇合出一个新的东西,这个过程中周氏兄弟本身能够读到第一手材料,所以他们不是通过读译文去学习的,这跟我们当代很多作家有很大区别,当代很多作家学习外国是经过二手,他们是一手的,而且他们读的东西好多人根本没读过,是因为他们的介绍别人才接受。
怎么谈论这两个人的重要性和高度都不为过,因为没有他们,可能根本没有我们的现代散文,甚至没有现代文学。刚才谈到的这些小说,其实中国的现代小说,这些体式都是周氏兄弟介绍的,鲁迅是通过他的创作,周作人是通过理论阐释和翻译,把世界各种小说的样式提供给中国的作者,中国作者从中去学出来的。
Image

文学评论家 止庵



当代散文的突围和流变



Image
贺绍俊:当代散文其实是非常繁荣的,也是琳琅满目,各种风格流派都有,真是百花齐放的盛况。
首先一个突出印象就是女性散文,女性散文在当代散文中的贡献特别大,这当然也跟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大的社会背景有关系。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大的背景,有一点非常重要,这四十年来是真正中国当代女性意识觉醒的四十年。它不仅带来非常精彩的、丰富的散文作品,更重要的是女性作家更能够触到散文的灵魂。散文这种文体跟小说不一样,而且它跟诗歌也不一样,我感觉散文更适合女性来写,她能够把散文的优势表达得更加充分,就像一个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诚实的、真诚的叙述着自己的感受、情绪和对日常生活的一种体会。

这套书里面有很多严格来说不是专业写散文的作家,这些作家的散文很值得关注,我把它叫做跨界写作。当然小说家写散文好像是合情合理,但是有一些是专门写小说的,现在似乎是业余写散文,但是他有和专业散文家不一样的风格、叙述方式,不仅仅有小说家的散文,像王安忆、铁凝、阿来、陈忠实、孙犁、冯骥才、王蒙等等,还有诗人的散文,但40集里面暂时没有进入诗人,但是即将出的肯定有诗人的散文。还有艺术家的散文,也非常好。如果更扩大一点,还有一些科学家的散文也非常有特点。

Image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贺绍俊
刘亮程:有时候读翻译文学,读久了就想回过头来,回到五四以来我们的散文传统中,看看我们那些前辈作家们用那时候的汉语写的散文,就有一种回到语言家乡的感觉。散文对于我或者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它就是一种陪伴,一种长久的、温暖的、可以精神安放的一种陪伴。
散文这种语言、这种语感,你可以自由自在在语言中书写,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可能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琐碎的细节,所有流失的岁月,我都会把它写成散文,它有可能出现在我以后的散文中,但是它可能不会出现在小说中。
这次选录的我的散文集是三十多年来我的散文精选,《一个人的村庄》到《在新疆》,甚至在我的个别小说中还取出一些片断当散文选入其中,因为我的小说片断单独看也像散文,这样一个全貌可能就是我目前为止散文的一个比较集中的我自己满意的选本。
Image
著名作家  刘亮程
何平:我们现在谈到散文基本都是从九十年代开始谈起,比如像余秋雨、张承志、于坚、王小波、梁鸿、周涛、刘亮程、李娟等等这些作家,好像都是九十年代以后才谈。但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初期,巴金的《随想录》,如果我们现在仔细去研究的话,他的文学成就或者在思想史上的成就,不比我们现在所谈的伤痕小说、反思小说和朦胧诗低。
比如我们现在谈八十年代的文学,我们以为余秋雨作家的出现是九十年代的事情,其实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专栏在1988年在《收获》杂志出现,到了九十年代,散文和随笔其实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认同散文日常化的审美,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现代散文很重要的传统,散文这样一种文体是跟知识分子群体整体的精神风貌有直接关系。九十年代我写过一个短文,当时就讲一个民族的散文边界可能是一个民族心灵和精神的边界。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散文肯定是有日常审美的一面,但是在中国一百年的现代文学史上,散文承担了思想性文本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点在九十年代的散文里表现得特别突出,九十年代像大家熟悉的学人散文,很多的,今天来看都是思想性的文本。到了新世纪,网络出现以后,从论坛、博客到现在的微信微博的时代,散文显然发展成一个国民性的文体。

今天这个题目叫“散文为何迷人”,我觉得散文的迷人之处就是它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就这套典藏文本来看,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既然是典藏,它肯定要成为一个“典”,也就是它的经典性。这部散文典藏是有导读和选文构成的,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对一百多年的散文成就的检阅,它确立母语文学在散文向度上的经典标准,以这样的选本来承接什么是经典作家和经典散文,它是值得信任的一个选本。另外一个就是“藏”的意义,从文学教育的层面来看,我觉得典藏本确立了文学的国民读本,或者中国家庭藏书的典范。这是我对这套书和对当代散文的大致看法。

Image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何平

何向阳:人民文学出版社是特别有胸怀、有情怀的出版社,“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从百年间时代最好的散文作品,通过典藏的方式来进入读者的视野,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工程。
我比较喜欢的,像王蒙先生的散文。同样我也非常喜欢冯骥才先生的散文,他作为一个画家,作为一个研究文化的学者,他的散文呈现不一样的特征。他有写四季的散文《苦夏》《逼来的春天》,还有《冬日絮语》,除了视觉之外有味觉,像《逼来的春天》就是闻到一种春天的味道,冬天又有视觉,写秋天是听觉,整个把这种通感的东西,我们所说的通俗一点的东西都运用到里面,把感官全部打开。我觉得把感官全部打开的东西,其实是我们在文化一直往前走的时候失掉的东西,我们现在就剩下一个视觉,我们读书、我们看微信、看手机全都是用眼睛在弄,我们忘记了同时还有其它的感知感官的状态,我们能闻到,我们能听到,嗅觉,这些细节在他的散文当中都呈现出来。当然他也写了很多他走访的那些消失的村庄,对文化的抢救,你通过他的散文可以看到他人生当中被遮掩的一些奥秘的东西,他为什么能成为冯骥才,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学者,成为这样一个文化大家,在他的散文里都交织着这种东西,我还是非常喜欢他的散文。
Image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  何向阳
张莉:散文为什么如此迷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能够走进我们的内心深处,能够卷起我们的情感风暴,散文的魅力在于它和读者之间有一种共振,这种共振有可能跨越时间,也跨越空间,因为我们现在依然在读郁达夫,依然在读徐志摩,依然在读周氏兄弟,但同时我们也会读刘亮程老师的散文,读冯骥才老师的散文,他们可能不是生活在一个地域,但依然大家很喜欢读。
散文为何如此迷人?我来做一个结语,因为从这套典藏丛书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编委会的老师们也希望它有一个多样性和包容性,很多读者读了这个散文以后也可以看到,原来散文可以这样写,原来散文可以如此的自由、如此的开放。这套典藏丛书是可以跨越时间的典藏,期待读者朋友们来读我们这个散文典藏。
Image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莉
王秋玲:这套书针对的读者对象包括文学爱好者,还有中学生,施老师刚才也提到,这套书适合闲读,包括研读,还有图书馆收藏,所以针对这些读者,我们随后会在暑期的时候推出一系列讲座活动,也希望通过这些讲座活动让一流的专家带领广大读者们一起来领略这些名家的名篇名作。
Image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  王秋玲
李红强:这两天高考里面反映出两个问题,一个是语文的阅读非常重要,在语文试卷里面,有现代文的阅读,有古典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占非常大的比例。第二个问题,所有的科目,文学的内容向各个学科进行渗透,比如数学,全国卷考的是你把材料先读通,然后才是计算,和之前的不一样。高考的这个新的反映,也反映了文学阅读向我们的生活、向我们的高考蔓延的情况。

这套书我们是严谨的进行筛选,首先从一百年来筛选出大致80种。第二是每一个作家创作的甚至上千篇文章,也是严谨的筛选。第三我们的编委会专门对书里做导读,也是严格严谨地去写,一个导读把一个作者所有的散文风格和它的内容全部介绍清楚,对我们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散文这种文体和小说、戏剧、诗歌都不一样,因为散文相对来说是一个真情,是我们的生活,它是最自由的一个文体。希望我们这套书,权威的经典化的一套书,给大家提供放心的阅读,是一套放心书。也是轻松的阅读,是一个轻松书。同时是指导我们未来学习和考试的指导书。

Image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  李红强

孔令燕中国是文章的大国,自古以来这些典籍,包括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本质上都是散文的创作,三国时期的曹丕曾经说过,文章就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正是中国人对文章、对散文创作的重视,使这一文脉绵延至今。自二十世纪初,五四运动以来,散文创作以白话文的形式呈现,在此一百多年以来,涌现出众多成就斐然的散文大家,形成中国文学史上一座又一座高峰。

Image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孔令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