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肇庆之二-鼎湖山

 hsgzlgg 2022-06-12 发布于山东

我们5点起床,吃了点馒头,在服务台结账退押金时,服务员说尽量少带现金,使我们心中竦然,难道此地不安全?走出旅店,一路上均有灯光,20分钟后就看到园门,灯火通亮,网上说6点前无人看守已成过去,门票也从50元涨到60元。购票进去后,走了50米,大路一片漆黑,我们不敢走了。等了十多分钟,来了7个年轻人,我们就参加他们的队伍,相伴上山。一路上,大家轮流用手机照明,大声谈笑,40分钟后到观砚亭。

由于走得较快,衣服穿得也多,一路上也顾不得脱,内衣湿透了,我找个地方,将内衣脱了。此时,天已放亮,天上云层很厚,看日出的愿望落空了。

观砚亭顾名思义应该有个端砚在此,实际上是因为此处东望西江,有两个小岛,名叫砚洲和黄布沙。这里有一包公投砚的传说。包公离任端州时,一砚工将端砚用黄布裹着交给包公的随从包兴,嘱抵京后交包大人。船至羚羊峡口,狂风大着,波浪滔天。包公认为是天怒,问后方知此事。遂将此砚投入河中,霎时风平浪静,此砚化为砚洲,黄布化为黄布沙。不知当今贪官们有何感想?

这是与我们一起的年轻人,与他们在一起使我们年轻许多。

在观砚亭等了15分钟,云层依然很厚,我们决定继续前进。此时已能看清周围的景色。我们沿着一条宽约五六米的柏油路一路前行,35分钟到了宝鼎园。

园门有两个站在石鼓上的越人上饰羽冠,身着草裙,断发纹身,立于石鼓上,作舞蹈姿态喜迎各方宾客。汉代以前,生活在中国东南和南方的古代民族叫“百越”,岭南的称“越人”。

园门的照壁为"端溪龙皇砚",申请了上海大世界慕尼斯之最。既称“宝鼎园”,为何让端观首当其冲,真是名不副实。端观长2.78米,宽2.18米,砚厚0.25米,重达2吨,名匠充分利用其自然形体,雕刻出108条形态各异的云龙和水龙,而大小不一的石眼,点缀在每条龙的口中,一幅“百龙戏珠”的画面。黑色的砚台在黄色的菊花和绿色的植物映衬下更加显得古朴典雅。

鼎是古代一种煮食用的器具,一般为三脚二耳,又被历代帝皇视为富贵、荣耀的象征,古代皇帝宫殿里有许多东西都以鼎来命名,现在仍有不少人或者取名鼎盛、鼎新之类。宝鼎园的"青铜展廊",陈列有从古代到现代的各式复制名鼎。

公元前15-13世纪商代的兽面纹方鼎

  

  



四壁饰浮雕人面的大禾方鼎。


公元前11世纪西周龙纹鼎,两耳各有两条竖立的龙,腹部有六条侧面的龙,还有三条龙头大耳。

  



公元前7世纪春秋秦公鼎

  



公元前4世纪战国的四联鼎,四鼎相联,每鼎一足,实为少见。

  



世纪宝鼎是我国赠送给联合国50周年的礼物。原件高2.1米,象征21世纪。上有56条龙象征56个民族。

园内的主角是肇庆九龙宝鼎,宽大的双耳,外侧各有10条蟠龙,20寓意立此鼎迎千年,口沿下有三组对称纹龙为六龙,加三足上的三龙,为九龙,腾云驾雾,栩栩如生,气势恢宏。腹部波曲纹,环回旋曲,似众多重叠山峦,寓意祖国大地山川充满生机和稳定。鼎身高6.68米,口径5.58米,重16吨。一直以来,鼎湖山有湖无鼎。后来我国著名青铜器学者、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马承源设计了九龙宝鼎,在南昌以失蜡法整体铸造,2002年铸成后运抵鼎湖山“宝鼎园”,鼎湖山终于名副其实,九龙宝鼎从此也成为鼎湖山的一个著名景观。

  

  




澳门宝鼎

  

 

香港宝鼎。

  



福禄寿屏风及鼎炉。

  



还设有极具中国青铜文化的镈钟亭,钟声一响,雄亮悠扬,山谷回响。

  



后面有一个行运坛,声称“行运坛,行大运”,大家兴致勃勃地在上面走了起来,并在上合影。

   

越过宝鼎园往前走,地势下倾一些,转过山腰,就可看到鼎湖。关于鼎湖,旧典记载:“上有湖,四时不竭”。庆云寺记中亦记载:绝顶有湖,故通志载为顶湖。因“顶”与“鼎”同音,故称鼎湖。

那湖在几座山的山围里,囤在半山腰的位置,左面修了坝,蓄水而成,是半个人工湖。只觉那湖水碧蓝幽亮得让人惊讶,如神仙遗落世间的仙境。透过树梢间隙,可见湖水自漾着汪汪的一潭碧蓝,如玉似玑,湖中的倒影如此真切。园上俯瞰鼎湖,山色朦胧,水光潋滟。此山,如画;此水,如诗。山静谧,水碧绿。



湖呈狭长的半圆形,中有方圆几百平方的小岛一座,油油地长着些青葱树木,其中一半是树,一半是竹。最喜有竹的那一半小岛,幽幽竹影倒映在湛蓝水光中,泛起弥久冷寂的光华。

湖边有画舫,木桨所划,可以坐船品茗游湖。据船家说,湖里的水是山顶的一座天湖流下来的,经山中茂密的植物根系过滤之后,汇聚成这清澈见底的水,因碱性较重,所以湖中没什么鱼。远处林木繁荫,古木葱茏,湖水碧绿,植被葱郁,天湖一色。

路边挂满了许多有关蝴蝶谷的宣传牌。

  

长廊和小亭

倚雱阁。位于鼎湖大坝顶,风雨桥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琉璃瓦当。楹联:“好趁晴岚观蝶舞,且随山翠听莺啼”。

乘船到蝴蝶谷。

蝴蝶谷处于热带半落叶季雨林,植被丰富,生长着众多珍贵的龙血树(不老松)和眼镜豆、黑格、水翁等360多种植物,其中许多是天然的蝴蝶寄主,如龙珠果藤,马豆玲藤,樟树、黄杯、铁刀木、黄皮、榕树、夹竹桃等。由于其优良的生态环境,加上合理的人工改造,蝴蝶谷已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人类与自然,结合得最完美的蝴蝶园之一。

  

  

  

  


  

  

  

  

  

馆内陈列着各类精美蝴蝶及昆虫标本500多种,其中有珍贵的金斑喙凤蝶、三尾凤蝶、三尾福凤蝶、多尾凤蝶、阿波罗绢蝶、四斑花金龟、长臂彩金龟、叉犀金龟、马尾蜂和世界代表性名蝶。

过鼎湖再往前走,一边通往庆云寺,一边就是经响水潭下山的路。飞堑桥,这是是从鼎湖山脚通往庆云寺之公路桥。这里原是山麓深谷。修路时,一桥飞架,桥下石拱,富于中国传统风格。飞堑桥长约五十米,下临深潭,泉水为凌虚桥下石坝拦截,潭成泳池,出自天然,面积近千平方米。池水碧澄清冽,四季常盈。双虹在哪?答曰:在水中,在青波碧湖上。

凌虚桥是一座渡槽桥,长约30米。

与飞堑桥成立体交叉,名曰“双虹飞堑”。从深谷中凌虚而过,桥下幽壑深渊,溪水潺潺,桥影树海与云天组成一幅秀丽图画。

  

  

继续沿山路向前走,便来到了“听瀑亭”。楹联:“纵然磅礴,依旧深沉”。

  


响水飞瀑从亭旁深谷里分两级直泻而下,流水临空,像纱帘飞挂,水花飞溅,声如奔雷,山鸣谷应。

  



置身四角亭内,身旁瀑布发出的隆隆之声,在谷中旋起一片脆音,可以看到山崖上刻着“响水潭”三个大字。

  



沿着石阶山路往下走。

神龟护潭

  



响水潭是响水潭是一道石峡里的几米长瀑布,瀑下巨石堆积出几丈方圆的平地。白练样的流水自一道石缝间向下而去。又在平地下方的谷中形成一道小瀑。

响水亭,四方竹木结构。

“鼎湖山泉水”

继续前行,“眠绿亭”是一座坐西向东,呈方形的歇山顶,灰塑脊凉亭,亭内砌有供人憩息的石凳,这是建于清雍正年间,又叫时若亭。攀山的蹬道穿亭而过,亭子正面中间的花岗岩檐柱上阴刻对联:“流水闻高下,青山阅古今。”

亭下便是 "孙中山游泳处",即碧如翡翠的飞水潭,潭上的瀑布叫“飞水瀑”,只见山溪从30多丈高处狂奔而下,水花四溅。忽而形成千尺飞流,如白练悬空,忽而溅作满空雨花,如轻纱曼舞。

  

与美女合影。

  

瀑布水流汇成一泓碧水,中有巨石,上刻“枕流”2字。“枕流”,从字面上解是头枕溪流,意即洗头。在下面的溪石还有写有“洗足”、“洗衲”的溪石。从前登山拜庆云寺,索天溪而上需相继历经“洗足”、“洗衲”、 “枕流”,三洗凡尘后再“净心”,然后入佛寺,方显佛僧善众之虔诚,烧香拜佛,许愿求神,就会有求必应,灵验达意。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游览鼎湖山时,曾在此游泳,现崖壁上刻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游泳处”6个大字。

南海李葆濂题:“渀雷溅雪”(上)、王典章题:“苍崖白练”(下)

外文题刻:“celmam stockfisch”

南海孔广陶题:“喷雪” 

香山袁带:“静观”

“如龙如雪”

广东巡按使李开侁题刻。

水潭中几枚露出水面的石头一字排开。

潭水由此再往下倾泻,继而形成另一个深潭,据传为蛰龙窟,故曰:浴龙池。

  

“鼎湖”

洗衲石

便是一道长约五千米的峡谷,石溪涧流在谷中延绵,两岸树木不再浓密不可分,而呈疏落有致、高壮俊朗之势。


此山谷就是鼎湖山著名的品氧谷,一进入山谷,一股清新的空气就迎面而来,人走在其中,但觉心旷神怡,轻松了许多。山谷中的人,一个个忘形地享受这大自然的礼物。

石刻

石刻

石刻

我们所到的那个地方是品氧谷第二呼吸点,该处有中国科学院的检测证明该处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98000个以上,空气无污染,细菌为零,这里的空气不断释放出一种稀释净化空气的挥发性物质。

在这儿,你尽可以忘掉来时的烦恼、都市的浮躁。静静地品味这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恩赐,闭上眼睛放飞心情,在这一刻沐浴这森林浴,绝对是一个放松心情的绝佳的养身之地。

“洗足”

空气确很清润,满目澄碧,石涧极浅。

尽管已是初冬,我童心大发,也赤足在涧中淌水,清凉自不待说,神清亦不待说,只舒目展颜的功效。

忠烈亭。五柱六檐角攒尖顶,石木结构,占地8平方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国民159师烈士而建,亭侧石壁有碑刻记述烈士姓名及事迹。楹联:“桂南遗热血,粤北鉴丹心”。

曲径通幽处,不是一人所为。

  

  

补山亭。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由高涼太守吴柯捐建。砖木结构,前后开门洞供蹬道通过。歇山顶,灰塑脊,四周斗栱向外延伸。下砌矮墙作宁廊。匾额:“宗律名山”。楹联:“百城烟雨无双地,五岭律宗第一山”。

亭内左壁嵌有清代吴柯所撰《鼎湖山庆云寺补山亭记》碑。

补山亭后门楹联:“不作风波如世上,别有天地非人间”,为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献章(陈白沙)在别处所题,后为民国初年岑学吕借用于此,并补横额“认取来时路”。

姻缘树。由树高22米,胸围1.92米的木棉和树高12米,胸围0.97米的龙眼所组成。原来是当初木棉与龙眼树长得太近,当风吹树摇的时候就互相摩擦,树皮破开,受伤后两边都长出愈伤组织,慢慢愈合到了一起,彼此好得仿佛就是同根生一样。

庆云寺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在犄和尚来到莲花峰,视若佛地,于是结草为庵,取名莲花庵。两年后,栖壑大师应邀到莲花庵当住持,并随即大兴土木,把缓坡削成七级,倚山势构筑五层殿宇,计有大小殿堂100多间,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寺宇建成后,栖壑大师见周围雾霭袅袅,加之山顶有湖,"天将雨,湖先出云",遂将莲花庵易名为庆云寺。 四周的山势和环境,恰似盛开着的莲花,庆云寺正座落其中。

平面图

航拍图

高剑父亭。六柱六檐角,混凝土结构。楹联:“佛陀名山随处风光生画意,莲峰胜迹建亭崇德纪师恩”。

方池印月。围着水池的石围栏上雕刻着“二十四孝”图。

石壁上的大型浮雕。

  

庆云寺碑廊

庆云寺的山门牌坊巍峨,正中的匾额上写着“洞上正宗”四个大字,门两旁的外联是:“凤鸣鼓响心原寂,竹翠花黄境自幽”。内联:“凤岭踈钟妙法千秋传粤峤,龙潭飞瀑真源一脉接曹溪”。

背面。匾额:“云鼎胜景”。外联:“青山地拥莲花床,绀殿天开释梵宫”。内联没辨认出来。

庆云寺按中轴线呈现对称布局,进牌楼后是台阶,中间是雕龙。正面的照壁是九龙壁。两侧是咸丰年间由锡金以为将军委托香港的母亲献给庆云寺的菩提树、巨大的麒麟和华表。

九龙壁。

菩提树和麒麟。

象征皇家地位的华表。

台上有凉亭。匾额:“第十七福地”。据《鼎湖山志》记载,鼎湖山乃佛教胜地,道书所载第十七福地。

另一侧,匾额:“佛境圣地”。

荣睿碑亭。荣睿,日本美浓人,奈良兴福寺僧。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入唐。天宝元年(742年)冬,与普照同行归国,经扬州,访鉴真于大明寺,恳请东渡传戒律,鉴真应允。于天宝二年至七年,先后5次东渡受挫。天宝七年(748年)六月,当荣睿随鉴真一行乘舟出海遇风,船被飘至海南岛后,经广西入广东,至端州时,荣睿得病,圆寂于端州龙兴寺。

亭为唐式钢筋混凝土仿木建筑,造型古朴大方,亭顶两端鸱尾对应,直脊饰以兽面,四角飞檐伸出龙头,灰瓦赭柱,正面檐下有赵朴初题“荣睿碑亭”匾。正对荣睿大师故乡日本美浓。碑高2米,宽1.2米,端砚石制作。正面碑文楷书,文为:“日本入唐留学僧荣睿大师纪念碑,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三年十月鉴真和尚逝世一千二百周年纪念委员会敬立。”背面为赵朴初题的《荣睿大师赞》,行书:“矫矫睿师,卓起东陆。倾心弥天,绍愿长屋。十年唐土,行坚志笃。诚感法宗,气惊群俗。屡遘蝇藩,再踬蛟窟。中道舍身,遐方委骨。形谢精存,山川吐馥。智炬东流,命终不辱。功施两邦,永灿朝旭。勉我后人,追彼前躅。”

主体大门门前广场。放置有吉祥缸和塔式香炉。

主体大门。进门就是韦驮殿。屏风背后是韦驮像。楹联:“莲花历劫香初地,云液飞泉响万峰”。晚晴河南河道总督的苏廷魁书写的匾额“慶雲寺”。 

内挂慈禧太后亲赐的匾额:“敕赐万寿庆云寺”。时逢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庆典,献纯大师专程从鼎湖山庆云寺赴京庆贺,带上鼎湖山特有的素菜鼎湖上素呈给慈禧。太后欣闻献纯是他的内侄儿,于是命翰林院连夜赶制“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送给本寺。此外,献纯大师当年赴京带回的还有《龙藏经》、《释迦牟尼事迹全图》等珍贵文物,说明庆云寺是享有皇家规格的寺院。“龙藏”,正名是“大藏经”,唐代名“一切经”,因为它是汉文佛教经典的总汇,它包括了印度和中国的佛教译文和著作。

  

长廊甬道便是天王殿,殿内中央面南端座其上整日满面笑容的是弥勒佛。

  

两边是“二十诸天”。二十诸天源于印度神话,具体是:大梵天、帝释天、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阿修罗天金刚密迹、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罗、散脂大将、大辩才天、大功德天、韦驮天神、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摩利支天、日宫天子、月宫天子、娑竭龙王、阎摩罗王。

大雄宝殿(内设东土祖师殿、伽蓝殿,三殿合而为一

外柱联:“面震旦而结梵宫,绿树森环,何用白云封洞口;据湖山以开法界,红尘远隔,还欢紫气满庭前”门联:“云里钟声,云外泉声,昼夜宣流,如是法轮并转;岭南越秀,岭西独秀,江山佳气,都为福地来朝”。

右殿“伽蓝殿”供奉的给孤独长者、关帝圣君和华光大帝(又称灵官马元帅)。

中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

左殿“东土祖师殿”供奉着:初祖达摩、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大师像。

大殿内两侧墙壁分别悬挂着四幅佛教故事画像。

斋堂

千人锅。这口大锅铸于乾隆十一年(1746 年) ,用它煮粥,可供千人吃,所以叫“千人锅” 。也是庆云寺镇山宝之一。  

客堂

舍利塔楼。四颗小石头般的舍利子被供奉在一个高约2米的金塔内,金塔的四面各有一个玻璃球,两颗象牙色的骨舍利,一颗血红透亮的血舍利,还有一颗黑而透的发舍利。现收藏在舍利塔楼内一个鎏金宝幢中。

旁边有雕龙水缸,两侧各一个雕龙出水口。此地有“一埕油换一埕水”的传说。一个女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多方求医不奏效。某夜其母做了一个梦,梦见观世音菩萨叫她带一埕油上庆云寺添香油,然后在寺里装一埕水回去饮用。她们照做,女孩的病就渐渐好了。此后人们都说庆云寺内有龙泉圣水,珠三角居民到庆云寺,经常带油换水回家睇屋(民间传说保平安之意),所以有一埕油换一埕水的传说。 

两座舍利塔,分别为石雕和琉璃的。均不是原物,

龙华堂

阿弥陀佛殿(佛母殿)

成就佛殿供奉的是不空成就佛

睡佛楼供奉的是大卧佛,释迦牟尼的涅槃像。

毗卢殿

右侧是文殊菩萨。

左侧是普贤菩萨。

七佛殿。关于七佛名号,各种佛经所列不一。据《七佛经》记载,七佛是指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二代祖

殿内供奉着寺院二代祖、明代高僧“释在犙”。

三圣殿。殿内供奉无量寿佛像,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

佛殿内左右两壁,有双层安放的多尊金色天国诸女菩萨造像。飞天歌舞彩塑佛像最大的特点,是摒弃了中国各石窟神像圆润丰满的传统雕刻手法,也不同于山西晋祠宫女彩塑的矜持娴静。

  

法堂和初代祖

匾额:“宝镜”,楹联:“世界观身外,楼台落镜中”。

初代祖供奉初代祖栖壑(1586一1658年),俗姓柯,法名道丘,法字离际,晚号栖壑,广东顺德人。

法堂是寺院方丈等大和尚讲经说法的场所。

庭前有花园,园里有活了三百五十多年的白茶花树。我最欣赏的是白茶花树,白茶花树是第二开山祖在掺禅师于公元1633年初建莲花庵时亲手种植的,至今已有380年了。在文革期间庆云寺曾经遭过火灾,这株白茶花也没能幸免,被火烧毁了,但不久后在树头地方,奇迹般的长了新芽,死而复生。这株白茶花,体态苍劲,花朵较大,蓓蕾绽开,散发着缕缕青香。能一睹芳容是我们的造化。

  

观音殿

正中佛龛供奉着贴金的千手观音佛像。大殿中央有一座九层的玉雕宝塔。

观音佛像的左侧佛龛里,供奉文殊菩萨像。

观音佛像右侧佛龛里供奉普贤菩萨像。

右侧有放生池。池中有庆云衣钵。

上面是观音亭。

药佛殿。又叫千佛殿。楹联:“法幢现慈云,观秋月春花, 尽是三空妙谛; 智灯悬宝座,听晨钟暮鼓,无非一点禅机”。

殿内主佛为药师佛,四周另有一千座佛像。


左侧是地藏殿

罗汉堂

堂内精美塑像。

旃檀林

下山。

半山亭,在清代称为“小歇”。经这里进山的游客,过了半山亭,就开始爬坡,沿石蹬登山,必须在这里小歇,作好准备。这里地形开阔,绿树浓荫,群峰环绕,一溪清水,绕出峰隙,故有“小歇群峰”之称,为鼎湖十景之一。亭内有一古联:“到此处才进一步,愿诸君勿废半途”,直白贴心。

健足小道。

顺大道而行是鼎湖幽胜牌坊,上面写着“鼎湖幽胜”四个大字,这是鼎湖山老牌坊,也是鼎湖山的老正门。因为建了新正门后,便清静多了,显得更加古色古香,更加突出“幽胜”的意境。

走出正门后,是一个大广场。有很多卖土特产品的店子,棕子最多了,大的可真够大,小的也可够小的,圆柱的,三角的奇形各状的,这边的棕子其实和广东,广西其它别的地方的棕差不多,也是分了很多口味的,甜的,咸的,豆沙的,绿豆的。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应该就是水的原因而已了。大的约4-5元/个,小的0.8元/个。此时已是正中午吃午饭的时候,我们买了三个绿豆馅的,味道不错,也吃饱了,6元搞定午饭,够便宜的。

    置身在这山林中,我细细品尝大自然对我的恩赐。这山,碧浪滔滔,沉沉的浓郁,当你沉醉于这厚重的色彩之中时,忽然从远方飘渺的空中传来阵阵朴实的钟声,犹如佛的召唤,更像一位慈爱,无华,不善言表的父亲,他厚实的肩膀便是这绿,给我安全感:他粗糙的大手即是这钟声,为我撑出一片海阔天空。这泉,多姿多态,或轻淌,或激流,时而娇柔舞蹈,时而低吟浅唱。然而最让人留恋的便是泉的这份清澈,这份空灵,这份若隐若现,欲露还羞,让人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妙处。人们只有静立于这沉甸甸的湿绿中,放下心中的一切,尽吐胸中废气,仿佛沐浴在玉露琼浆之中,用心去聆听悦耳的泉声,那便是佛的禅语,是上帝的《圣经》。从此不贪恋灯红酒绿,只爱这宁静,这真自我。

再见了,鼎湖山,我一定还会再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