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科普:我们为什么会丢失6岁以前的记忆?真相细思极恐我们在年老的时候回忆自己的过往,常常会回想起...

 wen9600 2022-06-12 发布于甘肃
心理学科普:我们为什么会丢失6岁以前的记忆?真相细思极恐

我们在年老的时候回忆自己的过往,常常会回想起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但有些奇怪的是,童年的记忆对我们来说深刻又陌生,只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片段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大部分人对童年的记忆只停留在幼儿园或小学阶段,很少会想起6岁之前的记忆。

人类的记忆从微观角度来说,是一个个体对自己未来人生把握的精神力量,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份记忆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或全人类的发展。正是因为人类凭借记忆创造了文字,我们的人类社会才可以延续并发展,将文化和一些经验传承下来。

不过无论是自己尝试回忆,还是观察研究人员详细复杂的调查报告,我们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成年后我们对自己童年的记忆越来越模糊。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或许要先从记忆本身的机制和特点入手。

在我们常规的观念中,一个人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比如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就很难记住太多的事情,人们推测这是因为年龄比较小的时候,我们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记忆能力也受到限制。

不过科学家们深入研究后发现,人类的记忆能力和年龄并没有直接联系。即便是出生后不到10个月的婴孩,在听到或遇到一些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和声音时,也会对这一场景产生印象和记忆。

曾经有心理学家为了研究人类记忆,进行过一次特殊的实验。当时接受实验的是一个只有8个月大的孩子,研究人员给他播放了一些旋律比较轻快的歌曲,又让他看了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

按理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并没有太强的记忆能力,也不会对这些图片和歌曲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但没想到等到孩子再长大一些后,研究人员重新给他观看这些图片和歌曲,他还是会对这些事物作出反应。

这个现象并不是人类特有的,其它动物身上也会出现。这样能够证明这种推断是错误的,人类的记忆能力和年龄大小并无直接联系。

记忆学家曾在相关科学研究中,将人类的记忆分为两种不同类型。

一种记忆是长期记忆,它可以被我们长时间保存,比如那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或知识,哪怕已经过去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我们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第2种记忆则是短期记忆,这种记忆的存在时间比较短,但是更容易被人们所记住。

他通常出现于考试前突击复习、或是看书看杂志等场景中。心理学家和记忆学家研究后发现,那些出生不久的婴儿拥有较强的长期记忆能力。如果发生了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的事情,这段记忆至少可以保存一个月的时间。

甚至有研究人员表示,婴儿时期拥有的长期记忆能力比我们成年后要更加强大。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短期记忆可以让我们对某些事物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但是这种记忆的保存时间比较短,一般是5至9个信息单位模块。

3至6岁的人类幼崽短期记忆能力会稍弱一些,计算容量大约为4至6个信息单位模块。简单来说,儿童时期的我们也可以记住身边发生的许多事情,只是因为那时我们的脑容量还不够大,因此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渐渐就会被我们遗忘。

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能力记住这些事情,只是说受到脑容量的限制,为了记住一些新近发生的事物,我们只好暂时用这段新的记忆覆盖掉以往那些不太重要的信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的记忆容量会不断增加。这时我们可以更加游刃有余的记忆身边发生的事情,甚至可以对这段记忆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在不同阶段所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小孩子的心理比较幼稚,他们只希望能够记住那些自己想记住或是喜欢的事物。

那些能够让我们在成年后回想起来的记忆,大多都是对那时的我们来说比较重要,或者是较为容易的记忆。即使后面发生了许多其他事情,这些事件的重要程度也无法替换掉这段记忆。现在回想自己6岁之前发生的事情,我们会发现这段记忆总是有着非凡的意义。

这或许是一段快乐的回忆,比如和童年玩伴在某些场所玩耍嬉戏。又或许是自己极度擅长某件事情,因此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心理学家研究后发现,人类拥有牢固记忆的能力大约出现在7岁至8岁之间。

因此6岁之前的记忆就会显得相对模糊,大多是一些较为零碎的片段。

同时记忆也拥有集体性,比如在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学过的课文时,网友们总会对某一句诗中的某一个字产生分歧。

或是每过几年就出现一次的曼德拉效应,人们总是会认为某一个名人早已离世,或是某一件事情早就发生过。

但实际上这种记忆是错误的,甚至与现实完全相左的。总的来说,人类的记忆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而幼年时期的我们记忆容量较小,也更难记住6岁之前发生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