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写下八个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闲庭斋阁 2022-06-12 发布于浙江

铺纸、蘸墨、挥毫,

1955年6月9日,

毛泽东行云流水写下了20个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毛泽东

一九五五年六月九日”。

写完后,他不太满意,

又挥笔重写了一遍。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 1955年6月9日)

写完后,

他叮嘱工作人员:

多请专家们提意见,

问问哪一幅可以用——

也可以从中选取单个字重新编排,

如果认为写得不好,还可以重写。

这两幅手书,很快交给

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

并转交给建筑设计组。

选哪一幅?

设计组负责人解长贺拿不定主意。

征求大家意见,也是众说纷纭。

后经多种考虑,

他们选了其中一幅字的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部分,

和另一幅的落款签名和时间部分,

组成了第三方案。

解长贺专门将这幅重新组合的题字

用笔双钩下来留念。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字“双钩图”

两年多以后,

1958年4月22日,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建成,

这20个字雕刻在碑心,

也刻进无数中国人的心底。

开国前夕奠碑基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

还得从新中国成立前夕说起。

1949年9月30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举行最后一次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选举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

和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致敬电。

同时,还有一项重要内容,

即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

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会议一致通过了修建

“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

和毛泽东撰写的纪念碑碑文。

周恩来提议将纪念碑建在天安门广场,

因为天安门广场承载着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

是全国各族人民敬仰和向往的地方。

周恩来的提议获得代表们的一致赞同和通过。

9月30日下午6点,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

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1949年9月30日傍晚,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现场

周恩来代表主席团致词说:

“我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为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

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现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我们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外

举行这个纪念碑的奠基典礼。”

接着军乐队奏哀乐,全体脱帽默哀。

默哀毕,

毛泽东宣读纪念碑碑文。

毛泽东原声音频:00:0000:49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毛泽东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上宣读碑文。新华社发

宣读完碑文,

毛泽东带头执锹铲土,

以表崇敬先烈。

随后,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铲土,

庄严地奠基了这座开国标志性建筑。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1949年9月30日傍晚,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上,毛泽东、朱德、贺龙、粟裕、刘伯承等先后挥锹奠基

1952年5月10日,

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

该委员会主任由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担任,

副主任由国际著名建筑家梁思成、

郑振铎(时任文物局局长等职)担任,

秘书长为薛子正。

王明之为工程事务处处长。

工程事务处下设七个组,分别为:

建筑设计组;

美术工作组;

电气装置组;

土木施工组;

石料供应组;

财务核算组(由中财委负责);

摄影纪录组。

此外,专设一个委员会,

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下,

研究浮雕画片所需的史料题材。

百花齐放选方案

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

向全国发出后,

先后收到240多件各种形式的

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筛选之后,

这些设计方案大致被归纳为三大类:

第一类方案认为,

人民英雄来自广大的工农群众,

纪念碑应有亲切感,

方案采用平铺在地面的方式,

类似低矮墓碑的样式,

碑上有题字,碑下有护栏。

第二类方案认为,

纪念碑应以巨型雕像体现英雄形象,

方案采用雕塑艺术的形式,

以表现英雄人物和事件。

第三类方案则主张,

用高大挺拔的碑形或塔形,

体现革命先烈高耸云霄的

英雄气概和崇高品质,

以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功勋。

兴建委员会精选出8种方案,

向专业设计人员广泛征求意见。

面对各式各样的设计方案,

到底建成一座什么样的纪念碑呢?

一时难以确定。

当时分歧较大的意见有:

1.碑的下座要不要建成陈列室?

2.下层台阶要不要作检阅台?

3.碑身要不要做成空的,

顶部开窗,可供瞭望北京市容?

4.碑顶的造型,

到底是建成宝顶歇山式的,

还是塑造英雄的群雕?

最后,经主持这项工作的

中央领导与有关方面初步商定:

1.台基部分先按陈列室设计,

留有改变的余地。

2.因已有天安门作为大检阅台,

下层平台决定不作检阅台设计。

3.为维修方便,碑身做成空筒,

但筒顶不开瞭望窗,

以维护纪念碑的庄严肃穆。

4.碑顶暂缓设计。

1951年初,

在多个设计方案中,

有三个方案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

一个是五分之一缩尺的大模型,

这个模型的台座为红墙,

墙上有三个门洞,

台座上立碑。

另外两个是小模型,

一个是坡屋顶,

另一个是群像顶。

这三个设计方案各有特点,

一时难以取舍。

毛泽东亲自批示,

国庆节时将这三座纪念碑方案做成模型,

立于天安门广场上,

让人民群众来选。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1951年制作的五分之一缩尺的大模型,台座为红墙,墙上有三个门洞,台座上立碑。

梁思成不看好“五分之一缩尺模型”方案,

主要理由有四:

其一,此方案(下半部)

与天安门形状太类似、重复,

达不到相互衬托、相互辉映的效果。

其二,如此高大沉重的大石碑,

地下不是脚踏实地的基座,

而是空虚的三个门洞,

大大违反了结构常理。

虽然在技术上并不是不能做,

但功能上没必要,

反而令碑不能脚踏实地,

视觉上有不稳定之感,

缺乏“永垂不朽”的品质。

其三,在天安门广场上

塞入长四十米、高约七八米的大台子,

令人感到拥塞,使广场窒息。

其四,由于台子又高又大,

对比之下,

作为主题的碑便显得非常瘦小。

在视觉上,主次不分,效果更差。

1952年七八月间,

郑振铎主持召开会议,

宣布以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的

设计方案来建造纪念碑,

而且取消了高大的主席台、

碑顶瞭望窗和台座下的展览室,

使其成为一个单纯的、高耸挺拔、

庄严肃穆的纪念碑。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梁思成和林徽因

碑顶形式关系到纪念碑的整体风格。

建筑家和雕塑家的分歧较大,

一度形成了“建筑顶”与“雕像顶”之争。

建筑派以梁思成为代表,

主张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庑殿顶;

雕塑派则主张用群像顶。

建筑家认为,

在碑顶上设置一组群雕不合适,

因为碑身过高,

无论远近都看不清楚,

且碑身反而成为雕像的基座,

显得主次不分。

而雕塑家则认为如果用庑殿顶的话,

则显得纪念碑太古老,太守旧。

从1952年到1954年,

将近两年的时间,双方相持不下。

1954年11月6日,

在北京市政府召开的会议上,

彭真市长正式宣布: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顶采用“建筑顶”,

也就是梁思成、林徽因

最初的设计主张。

碑顶不使用雕像方案的主要原因是,

纪念碑高度近40米,

碑顶上的雕塑很难看清楚,

而且容易混淆纪念碑的主题,

影响纪念碑的整体效果。

千里运送碑心石

1952年8月1日,

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动工兴建。

根据设计方案,

碑心石将由一块约15米长、

3米宽、1米厚的整石构成,

这意味着石料厚度须达到2至3米,

重量将达300多吨。

从哪儿找这么大的整石呢?

专家们通过反复比对、实地考量,

认为青岛浮山的花岗岩最为合适,

它具备硬、韧、纯、细等特点,

不易风化,且能够长久屹立。

但对于当时百废待兴、

工业落后的新中国来讲,

开采这块巨石绝非易事。

青岛当地,

有“石神”之称的李开山

带着工人们尝试用炸药炸石头,

但效果不好。

怎么办?

李开山和工人们转变思路,

决定采用“蚂蚁啃骨头”的方法,

一点一点来。

他们在石料四周挖了个四米深的沟槽,

再沿沟槽凿上几十个对称的楔子眼儿。

然后,再在石料的两个长边

对称凿出八个窝龛,

在每个窝龛里放上起重量为200吨的千斤顶。

采掘时,

由石匠手持大锤将铁楔子插入到楔子眼儿里,

四面同时发力锤打,

八个千斤顶也一起发力……

经过三个月的开采,

石料按预定方案从岩体分离。

这块石料,

长15.3米,宽3.55米,厚2.1米,

重达320吨。

专家查看后认为,

开出的荒料很好,

符合纪念碑的建造要求。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运输原石

开采完了,如何搬运又成为难题。

工人们采取了原始的“滚杠”办法:

在山坡上铺设道木和铁轨,

在山坡、山脚挂上钢索和绞磨,

一步一步地将石料顺着铁轨缓缓下滑。

运输过程中,

以松木作枕木,

上面铺上一层钢管,

在钢管上垫上四根大方木,

方木上再铺一层钢板和一层木板,

用推土机在铁轨前牵引前进。

每前进一段距离,

再把后面的枕木移到最前面。

这种方式,运输速度很慢,

中间还不得不拆掉阻挡前进的五间民房。

为了利于搬运,

两次对石料进行“瘦身”,

使其减重到103吨。

30多公里的路程,

足足走了34天,

石料终于被“请”到了火车站。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火车运输碑身石料

当时,

中国的火车额定载质量为90吨。

不得已,

工人们在火车站就地对石料再进行加工。

几天后,

石料的重量被减到94吨,

终于被装上火车。

10月13日,

石料运到北京。

又用了3天,

工人们继续用滚木运输的方式,

将其运到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工地。

从1953年4月开始采石,

到运抵天安门广场,

共有7000多名工人直接

参与碑心石的开采和运输,

前后历时约7个月,

可谓艰难万分。

高压喷出碑心字

1953年,雕塑家刘开渠调到北京,

担任纪念碑设计处长兼雕塑组组长。

1955年,当毛泽东把撰写的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字送来后,

往碑心石上刻字的工作便提上了日程。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雕塑家刘开渠

毛泽东的题字是写在信纸上的,

每个字只有两寸左右见方。

要把这些字刻到碑心石上,

首先要把字放大20倍,

其中一个“永”字就有两米多高。

当时,

工作人员借助幻灯投影机将字放大,

然后按着光影把字描下来。

可是这样描出的字

失掉了原手写体的神韵。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吊装碑心石

著名书法篆刻家魏长青

1949年10月便应邀参加了建碑工程。

他仔细分析了毛泽东手写体字的特点,

随后精心描摹,细致加工。

最后,他把加工好的字照相缩小20倍,

与原手写体相对照,

竟惟妙惟肖不差毫厘。

技艺精湛的石匠们据此

将放大了的字体刻上石碑。

由于碑心石是花岗岩,

又硬又脆,一刻就崩,

雕刻工作因此一度中断。

魏长青便建议:

把胶皮覆盖在碑体上,

将需要镌刻部位的胶皮挖下来,

形成“阴文”轮廓,

然后用高压喷枪

喷射矿砂往花岗岩上“打”。

就这样,石匠们一点点喷砂,

终于成功地镌刻出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

边缘整齐、熠熠生辉的大字。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

然后以“字”为胎,

采用鎏金工艺做成金字镶嵌进去,

再用放大镜检查有无砂眼,

最后用玛瑙打磨,

确定没有瑕疵,

使之光照千古,

永存于共和国儿女的心中。

周恩来楷撰碑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

正面已有了毛泽东大气磅礴的书法。

背面碑文为突出肃穆端庄,

应由楷体来书写,

由谁来写呢?

就在这时,

彭真正好看到了周恩来的书法作品,

他认为,周总理也是一个书法家,

写得一手漂亮的“颜体字”,

可以试试石碑后面的碑文。

他马上把这个意思告诉毛泽东,

毛泽东当即表示同意。

周恩来接到这个消息,

把书写碑文当成一件大事,

每天勤奋练习,

只要有一个字没有写好,

他就重新写。

邓颖超曾回忆说,

为了写好这150个字的碑文,

那段时间,

周恩来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写一遍碑文,

前前后后共写了40多遍,

最后从中选出了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写好以后,

周恩来马上来到工地,

拿出他书写的碑文,

递给刘开渠看,

并诚恳地问道:

“怎么样,行不行?”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刘开渠给工人讲解雕塑内涵和技艺表现

刘开渠看后连连称赞说:

“从前只看过您的题字,

还没有看到您写这么多、

这么工整的书法作品。”

他对周恩来书写的碑文非常满意。

今天,

当来到天安门广场的人们,

漫步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时,

便可以清晰地看到碑身上面

金光闪闪、熠熠生辉的碑文。

那浑厚凝重、严谨从容的笔画,

稳重大方又不失变化的风格,

完美地体现了周恩来

严谨的工作风格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周恩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写的碑文手稿

用双手雕刻历史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装饰设计,

尤其是表达纪念精神的浮雕设计,

先由史学家初选出中国历史上的

“十大革命运动”题材,

最后经毛泽东和周恩来审定,

然后调集一批画家、雕塑家和石工,

到1953年才成立美术创作组

来完成指定题材的八面浮雕。

可是具体到表现每个历史时期,

把什么人物刻在画面上,

刻不刻党的领袖等,

一时无法确定。

设计处只好请示毛泽东。

毛泽东指示,

每个情节中的人物,

只雕刻到连队的干部,

不要把高级领导人刻在面上,

要突出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因担心当时中国没有

胜任现代雕刻的石刻人才,

有人建议从国外聘请专家来雕刻。

时值新中国成立初期,

资金、接待等困难较多,

且无法预知国外专家能否掌握中国建筑风格,

因此,大家转而倾向

在国内寻找合适的石刻工。

1952年至1955年间,

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开始在

河北省曲阳县、武强县和

江苏省苏州市、山东省青岛市等地

招集优秀的石工进京。

被召集参加纪念碑工程的252人

被分成10个组参加冬训。

来自苏州、武强和青岛的石工

主要负责装饰纪念碑花纹和平面雕刻,

来自曲阳的石工

主要负责纪念碑浮雕的刻制。

在初步测定等级后,

冉景文、刘润芳、王二生、刘兰星、

杨志卿、杨志泉、刘秉杰、曹学静、

高生元、刘志清、刘志杰、王胜杰12人

被选送到中央美术学院进行培训,

从点线机的使用到人体解剖学,

从历史知识的了解到现实时事的学习,

逐渐实现了从传统石匠

到现代雕刻技工的转型。

这些工人学成后,

由周恩来亲自签发聘书,

成为纪念碑建设各浮雕组的负责人。

进入实际操作时正值隆冬,

条件艰苦,

但参建工程的每个人都不以为苦,

一心一意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周恩来看到工人们在冬天作业很辛苦,

就指示在工地搭起席棚,

还指示为石匠们每人每天供应二两白酒,

每天下午按时发放。

周恩来叮嘱大家说:

“英雄们创造了历史,

雕刻家们创作英雄,

你们的双手在雕刻历史呀!

一定要雕好。”

为了让浮雕人物形象逼真,

每个人物都是先做泥塑人体,

然后再穿衣服。

泥塑人体并非艺术家们凭空想象,

而是有真人模特做参照。

工作人员当时会去雇佣真人模特——

要塑农民,就找农民来当模特;

要塑解放军,就真找解放军战士来,

而且还要穿真军装,拿真枪。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做泥塑人体所参照的模特儿

1957年11月,

浮雕初步细刻完成。

经过石刻艺人的精心雕刻,

不但泥塑中的风骨精髓得到完美体现,

而且精湛的刀功技法、

精确的表现力度、

精致的坚硬石质

使浮雕艺术质量达到了极高水平,

展现出了人民英雄非凡的精神风貌。

丰碑永远矗人间

人民英雄纪念碑,

从1949年9月30日决议兴建,

到1958年4月22日落成,

一共花了近9年时间。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设计图纸(仿制)

1958年5月1日,

首都50万人民齐聚天安门广场,

共同见证人民英雄纪念碑揭幕仪式。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1958年5月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开放,人们前来参观瞻仰。新华社发

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

碑基面积约3000平方米。

碑座分两层,

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均有台阶。

底层座为海棠形,

东西宽50.44米,

南北长61.5米。

上层座呈方形。

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

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

8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

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

武昌起义、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南昌起义、

抗日游击队、胜利渡长江为主题。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

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

欢迎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

浮雕高2米,

总长40.68米,

刻有170多个人物,

概括而生动地表现出

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刘艺民和刘志惠在雕刻《胜利渡长江》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刘润芳和曹邦玉雕刻《欢迎解放军》

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

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8个花环。

两层须弥座承托着高大的碑身。

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花岗岩,

长14.7米、宽2.9米、

厚约1米、重60.23吨,

镌刻着毛泽东所题写的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

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

内容为毛泽东起草、

周恩来书写的150字楷体碑文。

碑文是: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立

正文114个字,

气势雄阔、历史厚重、高度概括、

寄情深远、音调铿锵。

起笔第一段29个字,

第二段30个字,

第三段最长,共55个字。

这在文字排列上,

给人视觉的冲击,

而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

犹如涨潮大海,

一浪高于一浪,

磅礴气势冲到眼前。

不仅如此,

从三年、三十年,

一直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重要时间点,

让毛泽东的如椽大笔完整勾勒出来。

连用三个“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叠加激荡,

突出强调“人民中心”理念,

既昭示过去,又启示未来。

碑身两侧装饰着

用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

象征人民英雄的革命精神万古长存。

题字都由阴文镌刻在石面上,

然后采用中国传统的鎏金方法,

做成钢胎金字镶嵌进去。

碑题、碑文共用黄金130余两。

整座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石

和汉白玉砌成,

雄伟壮观,庄严肃穆。

纪念碑浮雕石料采自北京房山。

纪念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筒体,

将碑座和碑身各部分石块

牢固地拉结浇注在一起。

工人、农民、士兵、学生、

知识分子和工商业者的代表

登上纪念碑的月台,

向在革命事业中牺牲的英雄们致敬。

岁月的长河里,

无数英烈以鲜血浇灌理想,

用生命捍卫信仰,

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英雄浩气万古长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67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写下八个字,字字千钧,藏着一个伟大真理

2018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如今,64年过去,

历经岁月更迭、风雨侵蚀,

这座凝聚着先辈血与魂、

记录着中华民族荣与辱

的建筑依旧熠熠生辉。

它见证着祖国日益走向富强,

亲睹着广大人民群众

生活越来越幸福。

英雄从未远去,

丰碑永存人间。

每一次铭记,

都是为了汲取精神动力;

每一次回望,

都是为了新的出发。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共产党员网、《北京日报》、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