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500亿美元全球自愿碳减排市场正式开启,中国核证碳减排市场迎来发展契机?

 蓝林观海 2022-06-12 发布于山东

500亿美元全球自愿碳减排市场正式开启,中国核证碳减排市场迎来发展契机?

友绿智库 友绿网 2022-06-08

图片

自愿减排市场定义及其产生背景

2021年7月16日,中国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引起社会对碳价值的广泛关注。很多企业开始关注自身实施的减排行动是否可以核算成碳减排量并通过自愿进入市场交易变现。通常,交易减排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的市场称为自愿减排市场。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标的为控排企业配额,也称为配额市场,自愿减排市场与配额交易市场其实是相关联但并不相同的两类市场。

两个市场的联系和区别如下图:

图片

自愿减排市场的形成其实早于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被认识到不久,在北美和欧洲就开始有一些以森林碳汇减排量为交易标的自愿市场,减排量购买者完全用于自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创造性以国际公约的形式提出建立国家间的碳交易机制,作为连接低碳环境下实体经济和虚拟资本的桥梁。其框架下的《京都议定书》在制定市场机制时借鉴了自愿减排市场经验,制定清洁发展机制(CDM),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在议定书下的减排承诺;即发达国家购买发展中国家CER,抵扣一部分自身减排承诺。《京都议定书》兼顾强制减排与自愿减排的结构被包括我国在内很多国家的碳交易体系借鉴,CDM机制完善严谨的管理体系被很多自愿减排机制借鉴。

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

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

图片

目前,自愿减排市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区别于普通减排行为的减排量,可进入市场交易的自愿减排量一般有政府或公益组织参照CDM机制框架设计的管理机制,并对符合管理机制的碳减排量进行信用背书,世行针对全球碳市场的年度报告《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中,自2020年起,将自愿减排市场作为独立章节加入报告,并将自愿减排市场定义为碳信用市场。根据世行《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2021》报告显示,全球共有26个碳信用机制,自2002年起,共产生43亿吨碳信用。

全球性自愿减排碳市场产品上市

图片

欧洲能源交易所(EEX)5月24日宣布, 推出面向全球的4项自愿减排碳市场系列产品。EEX集团旗下北美Nodal交易所将在6月上市自愿减排产品,并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在欧洲的EEX上市自愿减排相关产品。通过这种全球上市方式,自愿减排市场产品提供了全球性可以跨时区进行交易。

EEX集团计划提供4种自愿减排市场产品合约,一方面提供标准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偏好。每份合约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1.核证减排量(VER)——CORSIA标准

符合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标准,符合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管理的全球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的准则。

2. 核证减排量(VER)——自然准则

侧重于基于自然解决方案产生的碳信用;允许根据二氧化碳减排发生的年份来区分碳信用额。

3. 碳去除(Carbon Removal),首个在交易所上市专注于碳清除和封存活动的合约。

4. 全球减排量(GER)旨在通过一个产品来代表整个自愿减排市场,采用一揽子方法和逐步实现净零排放的路径。

据了解,EEX 集团正与经验丰富的行业合作伙伴合作,打造可靠的 VCM 产品。这包括 IncubEx、碳风险管理公司 Redshaw Advisors 的子公司 Net Zero Markets 、航空碳交换系统 (ACE)等。

EEX 集团有15年的环境市场运营经验,这包括欧洲排放量交易计划中的现货和衍生品市场(欧盟排放交易系统),在美国监管碳排放配额市场,加利福尼亚州和东北部区域温室气体倡议( RGG I )的抵消,以及新西兰排放交易计划的主要拍卖市场。

EEX 集团与其客户一起在全球建立安全、成功和可持续的商品市场。该集团提供电力、天然气、环保产品、货运和农产品市场的交易,以及随后的清算和注册服务,连接了 800 多个交易参与者的网络。EEX 集团由欧洲能源交易所、 EP EX SPOT 、 EEX Asia 、中欧电力交易所( PXE )和 Nodal Exchange 以及注册表提供商 Grexel Systems 和软件公司 KB Tech 和 Lac ima 。结算由 EEX 集团的结算所欧洲商品结算( ECC )和 Nodal Clear 提供。EEX 集团总部设在全球 19 个地点,是德意志交易所集团的一部分。

EEX集团表示,将借助自愿减排碳市场(VCM, Voluntary Carbon Market), 继续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产品能够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对于抵消或中和其碳足迹的需求。凭借其在全球碳市场上的丰富经验,EEX集团将会为自愿减排碳市场提供更加标准化,更高透明度和更安全的市场。自愿碳市场允许碳排放者通过购买碳信用额来抵消其排放,其碳信用额产生于旨在消除或减少碳排放的项目。EEX集团提供4种自愿减排碳市场产品合约,一方面满足标准化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偏好。

EEX首席执行官Peter Reitz介绍:“尽管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减少自己的碳排放,但碳补偿(carbon offsets)也是一种合法的工具,尤其是对于那些难以迅速削减自身碳排放量的公司而言。在这种情况下,稳健、值得信赖的且安全的自愿减排碳市场有助于金融投资,而这些投资对于一些公司未来实现净零排放至关重要。自愿减排碳市场的推出是可持续发展路线图中必要的发展阶段。作为交易所运营商,我们对客户有责任有义务为迈向更清洁、更绿色的未来做出贡献。”

自愿减排碳市场系列产品计划于2022年6月17日在北美的Nodal交易所上市,随后2022年下半年将在欧洲的EEX上市。通过这种全球上市方式,自愿减排碳市场产品提供了全球性的跨时区交易机会。

可以看出,全球碳市场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共有64个碳定价工具投入运行,覆盖全球21.4%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中,碳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覆盖全球16%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有碳市场运行的国家和地区占全球GDP的54%,且覆盖全球近1/3的人口。

从市场规模来看,全球主要碳市场2021年交易额创纪录地达到7600亿欧元,相比2020年增长164%。其中,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以6830亿欧元占据全球交易额的约90%,主要由于欧盟碳排放权价格在2021年的快速上涨。美国的两大区域碳市场,美东的区域温室气体倡议 (RGGI) 和加州的西部气候倡议 (WCI) 则以492亿欧元的总交易额排名第二,占全球交易额的约6%。中国、韩国、新西兰等国的碳市场从市场规模上看还相对较小。

与此同时,中国于2011年开启地方碳市场试点,并于2021年7月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成功启动全国碳市场。截至2021年底,碳排放配额 (CEA) 累计成交量达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在可预见的未来,碳市场仍将在中国的碳定价机制中起支柱性作用。

2030年全球自愿减排市场规模可达500亿美元

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设立以来,清洁发展机制(CDM)作为被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CDM的核心内容是允许附件一缔约方(即发达国家)与非附件一缔约方(即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的转让与获得,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

据统计,2020年有超过1亿吨的碳减排量被注销,是2017年的两倍多。在减排量签发数量上,2021年的签发量将近4亿吨。而根据研究机构分析,到2030年全世界碳减排量可能达到15亿吨到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到2050年,年需求可能达到70亿吨到1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据此估计,2030年市场的规模,保守估值在50亿至300亿美元之间,甚至可能达到500亿美元。

除了CDM这一国际碳抵消机制,现有的自愿减排项目体系还包括ACR(美国碳注册)、GCC(全球碳委员会)、GS(黄金标准)、VCS(核证碳减排标准)等。目前看来,产生真实的、长期的、可测量的、有额外性的和经核证的减排量是现有的自愿减排项目体系的基本要求。但由于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之间对基本要求的执行力度有差异、执行标准不统一,减排量的质量难以辨别。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

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是助力国家和企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碳市场深化发展、实现低成本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碳市场架构设计框架内,自愿减排机制为CCER机制,产生的减排量也称为“CCER”即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是指依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简单说就是自愿实施的具有碳减排效果的项目,在符合《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备案的方法学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程序完成申报,其碳减排效果获得认证,即获得CCER,CCER可在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交易机构交易变现。

近十年来,国内也在不断发展建设自愿减排市场。自2012年《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以来,中国自愿减排市场搭建了相对完善的运行管理体系,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也在持续开展,并在2021年底全国碳配额市场抵销履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将作为保障全国碳市场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主要制度体系建设工作之一。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技术规范,组织建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

2021年下半年,北京绿色交易所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启动了全国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建设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3400万吨CCER已用于全国碳市场履约期清缴

我国目前基本形成了有效的CCER交易市场。

“CCER为多元化、市场化推动全社会低成本实现碳减排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总经济师张昕回顾了十年来我国自愿减排交易体系的建设历程与成就。他表示,经过主管部门多年大量细致探索性的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项目审定和减排量核证,CCER注册登记管理、交易管理等一套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体系。

截至目前,自愿减排交易体系已经公示了1315个自愿减排的项目,签发了391个项目的CCER(不包括重复记录项目),签发减排量大约是770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中有约80%的项目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项目,同时也有超过80%的CCER来源于这些项目。

至2021年底,现有的9个交易机构累计交易4.43亿吨的CCER,成交额也突破了40亿元。目前约6000万吨的CCER已被用于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配额清缴履约抵消,特别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约3400万吨的CCER被用于配额清缴履约抵消。

这些用于抵消的CCER不但直接为重点排放单位降低了配额清缴履约经济负担,也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业主直接带来经济激励约20亿元。CCER为多元化、市场化推动全社会低成本实现碳减排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目前还要做好五项工作:一是优化完善方法学体系,以规范自愿减排项目的审定和减排量的核证。二是加强对审定与核查服务机构的管理。三是充分发挥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机制对参与主体的经济激励作用,通过交易机制合理地发现相关减碳信用的价格,并防止价格发生分化。四是加强全体系信息披露并建立联合征信惩戒管理机制。五是探索国际接轨并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如何来判定一个减排量是高质量的?

随着巴黎协定各细则的逐步敲定,国际社会已经对高质量碳减排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包括EDF参与研究的为碳减排指标进行高质量定义和评估的碳信用质量行动(CCQI),还有自愿碳交易市场行动(VCMI),自愿碳市场完整性委员会(IC)和规模化气候解决方案商业联盟(Business Alliance to Scale Climate Solutions)。其中,EDF参与的CCQI研究,就是针对质量参差不齐的碳减排量,以建立独立的、用户友好的评分体系,以评估碳减排量的质量为目标。根据CCQI,目前,主要有七大类准则用以判断“高质量减排量”。要求能够有准确评估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影响;避免重复计算;能应对非永久性减排问题;向近零碳排放过渡;拥有强有力的制度安排;能增强积极并防止消极的环境和社会影响;有项目东道国的气候雄心。

下一步我国碳减排量高质量发展,应从六个方面着手,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快核心法律体系和相关支撑制度建设,如配套会计准则和跨国交易制度等;加快基础设施和相关制度建设,并预留国际接口;加强各层级监管,如地方层面开展类似CCER的自愿减排项目,如何进行管理、是否允许国际交易等;定期开展自愿减排项目体系和相关项目的评估,以应对国际的最新形势;加强信息披露,保证市场的公开透明和稳定运行;我国自愿减排项目可以国际航空碳抵消与减排机制(CORSIA)为切入点,加强国际沟通与交流,推动更广范围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从长期来看,鉴于绿色转型的国际趋势以及中国自身的减排努力和成效,中国可以为碳关税多做准备。在不断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的同时,注意参与国际上关于碳关税的讨论,维护碳关税公平性。同时,提高碳排放核算能力,夯实数据基础,在全国碳市场进一步发展完善之后,中国也可以通过征收碳关税调节国家间有无碳价、碳价高低的差别,保障本国企业在取得减排成效后的正当利益。在全球绿色转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碳市场有望加速完善并在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的达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部分素材来源: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