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渝武僧释本立传奇(6)拜师不成遭蛇咬

 作家荟 2022-06-13 发布于四川

文/潘云国  赵式

第九回:诚拜师遭遇冷处理  心烦乱本立被蛇咬
真格是老子偷猪儿偷牛——一辈强过一辈,黄金贵不仅比他死去的老子更会抓钱,还更会抓权。那些年代重庆流行嗨袍哥,他拜把子坐上了当地袍哥头把交椅。清水溪由街扩大成镇,他花钱买通官府,当上了镇长,一时成为当地呼风唤雨、一手遮天的头面人物。
黄金贵听说贴身保镖被一个乳毛未干的小和尚修理了,顿时大怒,这不是在“太岁爷头上动土”吗?立即带上几个保镖在古镇四处寻找本立。他不知本立在当地老百姓的掩护下,早就溜回涂山寺了。
打探到本立的去向后,黄金贵不甘心,坐上八个轿夫抬的一乘红雕花大轿,由二十个保镖护驾,气势汹汹地来到了涂山寺,把正在患重病的续弘住持叫起来,扬言叫本立出来算账。
续弘住持给黄金贵说了不少好话,自责管教不严,并承诺加倍赔偿医药费。待黄金贵消了消气后,叫出本立来当面向黄金贵赔礼道歉。事情才基本搁平顺。
本立为这事受到了佛门的戒律处罚,面壁三天,悔过自省,并立誓引以为戒,不得再犯。
本立总认为自己有理,那恶棍是自讨苦吃。心里还暗暗埋怨师父们不帮自己主持公道。涉世不深的本立哪里知道师父们的一番良苦用心。本立面壁三天,也默默流了三天感到冤枉的眼泪。
受罚期满后,本立说话办事更加谨慎了,生怕不小心惹出是非,给寺庙带来麻烦。
不知不觉过了中秋。一天晚上本立久久没入睡,望着冷冷的月光,透过屋顶的玻璃亮瓦,淡淡地洒落在张师父以前睡的那张床上,睹物思人,想起张师父临别前的嘱咐,翻来覆去的思考后,决心继续拜师,努力习武。
第二天一早,做完功课,吃罢早饭,本立把寺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后,走出寺庙门,翻过山坳,第二次来到那座农家小院。看见院内有一个中年壮汉,正在神情专注地为花木盆景修枝整形。没感觉到院门外有来人。
本立喧了一声“阿弥陀佛”,惊动了正在忙活的壮汉。壮汉忙抬头望了望本立,问道:“请问小师父,找我有何事?”
本立说道:“我想找陈玉庭师父,他在吗?”
陈师父仔细打量一下眼前的小和尚师父,觉得有些眼熟,感到在哪里见过。说声“我就是陈玉庭”后 ,急忙从家中端出两条白木板凳。
本立坐下后说道:“陈师父,我看到你感觉眼熟耶。我叫释本立,是涂山寺的和尚,我的师父张兴富,临走前介绍我来继续跟你学武。请你收下我。”说后便起身要拜。
陈玉庭急忙起身拦阻,说道:“我家事情很多,农忙时要种田种地,农闲时要种花卖花,总之一天到晚为生活奔波,挣钱养家糊口。再说我也不懂什么武功,你要习武,找错了人吧?”
陈师父如此回话,本立感到很尴尬,不知如何应对。待了一会儿,本立再次请陈师父收徒。陈师父仍然说请他另找高明。
本立只好道别,沿着来路返回。本立离去后,陈师父轻轻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道:“兴富兄弟啊,你为啥要给我添麻烦呢?”把板凳端回屋后,他又继续干起自己的活来。
本立离开陈家小院后,感到很郁闷,不低头看路,只顾高一脚低一步地朝前走。刚翻过石灰岚垭,右脚踩在一窝软绵绵的茅草上。突然本立痛得“哎哟”一声大叫,原来茅草窝里藏着一条尺多长的毒蛇,被踩痛后,突然窜出来,将本立的右小腿狠狠咬了一口,然后迅速地溜进草丛中。
本立检查自己的右小腿,上面有四个小眼子,红里带黑的血慢慢地从伤口流了出来。随着毒液的扩散,小腿肿了起来,痛得本立额头直冒冷汗。他强忍着疼痛,解下腰带将小腿死死绑住,艰难地挪步走回涂山寺。
续心和续弘师父听说本立被毒蛇咬伤,赶紧到僧房探望,只见红肿部位已从小腿延伸到了大腿,凭经验判断是剧毒蛇所致,若不抓紧疗伤,毒液将通过血液迅速扩散到全身,那就司命之所属了。
续弘主持十分着急,立刻安排续宽去找轿夫,用滑杆或轿子将本立抬到黄桷垭“邓膏药”店去治疗。并吩咐徒儿本石跑步先去,请“邓膏药”事先作好准备。不一会儿,一顶轿子来到了僧房,几位师父立即将本立扶上轿子,两个轿夫马上起步朝黄桷垭奔去。
黄桷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地处重庆长江之南的逶迤群山中,自然风光秀丽,人杰地灵,藏龙卧虎。明初称黄桷垭,清代改称崇文里,民国初年更名为崇文场,抗日战争前期复称黄桷垭。
古人为纪念涂山氏支持大禹治水,将黄桷垭至清水溪一带的山,统称为涂山。据史载,从汉以来,这地方就成为镇守江州(重庆)的南大门。诸葛亮曾派李严在此筑城设防,称为阳关。唐太宗李世民为加强防备,兴建驿道驿站,阳关成为都城长安通往四川、云南、贵州的要道。后经历朝历代扩建,由此成为川东古渝州的茶马古道。
川内的食盐、绸缎、棉麻、瓷器、农具等,通过马帮由古道源源不断地运入云南、贵州、缅甸、印度,那些地方的药材、毛皮、玉器、土特产、铜矿等也由此源源不断运入川内,顺着长江水道送往长江下游各地。
宋代的黄桷垭,是当时西南地区有名的瓷都。宋人喜欢饮茶,也喜欢瓷器,涂山和古道旁建了十多座瓷窑,历史上称为“十里蛮窑”,每年生产的瓷器,大量销往川内外,至今仍有不少精品被人收藏。
元末明初,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大夏国后,军队常年驻扎在老君山、真武山、鹞鹰岩、放牛坪一带,在此练兵习武,成为重庆城的守护神。南明兵部尚书张京也曾率军驻扎在这里。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赋诗称颂涂山和黄桷垭。
傅光宅字伯俊,山东聊城人。四岁能诵诗,十六岁就学有小成。明朝万历三年,参加省试,一举中的。明朝万历五年丁丑科考中进士,并从此步入仕途。中进士后,先授予灵宝知县,后到吴县任县令。他做官以仁厚为先,改革弊政,严惩不怠贪官污吏,秋毫无犯布衣百姓。后以御史左迁,历工部郎,知重庆府,再迁遵义兵巡道。
他任职重庆时,写了一首《禹庙》:
披云载酒碧山头,俯仰江天散旅愁。
一水西来分瀚海,万峰东云绕神州。
樽前雨色笼禅院,树外晴光射郡楼。
终古平成思禹绩,乾坤谁信等浮沤。
史传傅光宅博闻强记,贯穿百家,落笔千言,词采流丽,文风在唐盛中之间,莹洁俏逸。他一生游历大江南北,许多古迹都留有他的墨宝。本篇是作者缅怀前贤,借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诗歌。首联的“披云载酒”、“俯仰江天”描写了涂山的恢宏气势,“散旅愁”是作者表达心旷神怡的直观感受。中间四句由远至近勾勒出了寺庙周围的环境。远是“一水、万峰、瀚海、神州”,近是“樽前、禅院、树外、郡楼” , 用“笼、射”两个动词把四周景物关联串结成了一个完整的神韵画面。尾联“终古平成思禹绩,乾坤谁信等浮”是肩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大禹平息水患的千古勋绩流芳百世永垂不朽,岂是水面上的泡沫可比?
王士祯(1634-1711年),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清代诗人,著名诗论家,一生以其卓越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被誉为清初诗坛领袖、一代诗宗,提倡诗“独以神韵为宗”,创造了“神韵”学。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十一年,即1672年,王士祯典四川试(即负责四川的考试)。在此期间,曾游览嘉州、重庆等地,由此形成了入蜀诗篇。王士祯在论及山水诗派诸家创作时,常常以“入禅”的独特情境来形容诗的妙谛。
他在重庆时写了一首《涂山绝顶眺望》:
飞瀑落长虹,登临见禹功。
山围巴子国,苔没夏王宫。
峒俗乌蛮近,畲耕白帝同。
渝州天堑地,感慨大江东。
这首诗画面宏大,气势如虹。既写出了涂山的历史,反映了大禹治水的功绩,还写了巴地的习俗,最后赞美“渝州天堑地,感慨大江东。”
此外,张兑和《谒涂山禹庙》、王尔鉴《涂山禹庙》、王梦庚《涂山怀禹迹》八首、龙为霖《月下登澄鉴亭观渝城夜景》等脍炙人口的大作,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细说了。
第十回:邓膏药技精除蛇毒 陈师父逃荒到重庆
轿夫抬着本立一溜小跑,不一会儿就来到黄桷垭镇,将轿子停放在街口赫赫有名的“邓膏药”店大门口前。绰号“邓膏药”的邓德超闻名川东,但知其本名的人并不多。他是一个武林中人,不仅武艺高强,还擅长治疗外伤和解毒,经常上山采草药,配制各种膏药,替人疗伤治病。
他家门前常年竖着一根旗杆,旗杆上高挂着一面“川东邓膏药”的黄色幡旗,他运用习武的内功,融入推拿、按摩、针灸、火罐、刮痧清毒等传统中医疗法,治愈了不少病人。他还是远近闻名的解毒高手,擅长治疗误服毒食、患毒疮、遭毒蛇和毒蚊咬伤的患者,从未留下后遗症,在当地信誉极佳。
本立被扶进屋,躲在木板床上,全身大汗淋漓,脸色蜡黄,痛得喘不过气来,胸部像拉风箱一样上下起伏。邓膏药翻开本立紧闭的眼皮,瞧见眼睛充满暗红色血丝,深知中毒不浅。续心师父急忙介绍被蛇咬伤的情况:“他叫释本立,是本寺张兴富的武术徒弟,在清水溪古镇与刘虎交过手,三拳把刘虎打翻在地。今天他去拜师学艺,回寺的路上被毒蛇咬伤了。”
邓膏药五十多岁年纪,岁月已在他脸上留下了不少深深的皱纹。他没半点迟疑,立刻蹲下身来观察伤口,皮肤呈青瘀色,红肿已蔓延到大腿,必须马上动手术治疗才行。
邓膏药用布条使劲系紧大腿根部,从酒缸中倒出一碗白酒,反复给伤口消毒,然后用力挤压伤口,一股股暗红的浓血不断从伤口中流出来。他不停地挤,瘀血不断地流,痛得本立大汗淋漓,牙齿咬得绷绷响。续心师父见状赶紧找了块毛巾塞进本立的嘴巴。
挤完以后,邓膏药用酒涮几下嘴,俯身使劲地吮伤口,将残留在瘀血吸出来。见有鲜红的血了,从屋内青花瓷瓶中取出两颗大药丸,让本立立即服下,又从墙上取下一张膏药,用火烤化后贴在伤口上。
治疗完毕,邓膏药深深地喘了口气,坐在板凳上,喝了一口徒弟递来的茶,漱了漱嘴一口吐出。才站起来对大家说:“本立被蛇伤得不轻,毒液快到大腿根部了,幸亏治疗及时。虽然已脱离危险,但还需半个月才能痊愈。”
他转过身对本立说道:“我用十几味解毒药,配了三副药,要用药引熬了再喝,主要用于解毒、排毒和疗伤,要按时煎服,及时换药,回去后尽量静卧休息,少动为妙。”
众人谢过邓膏药后,本立被扶进轿中,抬回涂山寺。
续弘主持听说本立回来了,立即和全寺师父们都到僧房看望和安慰他。要他安心养伤,好好卧床休息。师父们的关心,使本立感谢到温暖,像个小孩子似的不停掉泪。
这次意外受伤使本立成熟了许多,让他领会到生与死搏斗的严峻,增强了他学医救人的责任感。他静下心来,每天坚持吃药换药,卧床休息。邓膏药说得不错,半个月后痊愈了。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到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秋季的天空是湛蓝色的,一群一群的大雁从北向南飞去,藏身于寺庙围墙角的蟋蟀还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围墙边的菊花显得更加深黄,那两棵上百年的桂花树挂满了金色的花朵,香味随风从寺庙内飘溢到了外面。
蛇伤痊愈了,天气转凉了,本立忙着抽时间练功。一天早晨,本立很早起来做完佛事,将寺庙内的落叶打扫干净后,拉开了架式,一招一招地练起武来。
突然后门传来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他不由自主地收势,去开了门。只见一个壮汉挑着一担时令蔬菜站在门外。本立仔细一看,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曹操到曹操就到,竟是自己准备再次去寻找的陈玉庭师父。他喜上眉梢,连忙将陈玉庭迎进屋来。
原来陈玉庭是涂山寺的一家佃户,租种了庙产五亩地。寺庙的收租办法比较灵活,租金可交现款,也可用实物或劳务冲抵。那年商量妥的是以实物抵佃金的办法。近段时间陈师父天天都将自己种的蔬菜洗净送到寺庙来。只是本立近段时间在养伤不知情,今天恰好碰上罢了。
本立跟随陈玉庭来到膳堂的食物保管间,待库管僧人称秤记账完毕,陈玉庭开始将蔬菜取出筐,筐里还有老南瓜和冬瓜时,只听见“扑通”一声,本立跪拜在地,向他连叩三个响头,请求拜师学武。陈玉庭一下子愣住不知所措。
待了一会,连忙扶起本立说:“小师父你这么做有损自尊啊,快起来,快起来!”本立这次铁了心,陈玉庭这次不答应就是不起来。两人相持了七八分钟。
本来就喜欢本立的人品和资质、但由于多种原因不便收他为徒的陈玉庭,面对如此尴尬只好说:“跟着我习武可以,你给我站起来说话。”本立见陈玉庭终于松口了,才摇摇晃晃地站起来。那双腿跪得又痛又麻,一个趔趄差点又要跪下去。陈玉庭眼明手快,一把将其扶住坐在板凳上。
为啥陈师父一再打算拒绝本立拜师学艺的要求呢?在此有必要介绍他的基本信息。
陈师父出生于河南,家居嵩山脚下,他家在当地是有名的武术世家,父母务家,育有一子一女。他自幼被父母送到河南少林寺习武,通过长期的勤学苦练,精习少林达摩功法,尤以内功、轻功擅长。学成归家后,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拟开门招徒传授武功。
流经河南的中国第二条大河——黄河,由于河道年久失修,造成黄河流域内经常不是河水泛滥就是天干地裂,十年九歉收,老百姓十分贫穷,被迫常年外出卖艺和乞讨。这一年黄河又泛滥了,陈师父家所在村子和周边的村子被洪水淹没,陈师父跟着父母,带着刀枪棍棒和行头,走出家门。八方摆摊,卖艺求生。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物产丰富,民国初年时期灾情比较轻。特别是位于川东的重庆连续几年风调雨顺,粮食增收,物价相对便宜,各路灾民纷纷涌入重庆讨生活。
离乡背井的陈师父一家从河南灾区一路卖艺求生,从陕西翻越秦岭进入四川广元,经苍溪、阆中、南部、南充、合川、北碚,沿着嘉陵江一路卖艺,最终来到了重庆城。一家人一路上说不完的苦、道不尽的难,在广元摆地摊卖打药、阆中城卖艺挣钱、南部拉车求生,合川下水给人捞“水大棒”,重庆较场坝扯圈子杂耍等等,但用血汗换来的钱仅够维持生活。
较场坝虽然坝子不小,十分热闹繁华,但人上一百,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每天扯皮聊筋的事频出。历代闯荡江湖的人,大都为人处事低调,不愿主动争输赢惹是非,陈师父的父亲陈少武带着一家人,从储奇门码头乘船过长江到了南岸马家店,住在此地卖艺求生,马家店又叫南坪场,只有一条短短的独街,四周都是农田,人少客稀,逢农历二、五、八赶场天能挣几文钱,平时几乎没收入,常常吃了上顿愁下顿,日子很不好过。为了多挣一点钱,陈少武打算扩大卖艺范围,有一天带着家人走到海棠溪,沿黄葛古道爬坡上坎,到了山巅的崇文乡,在场口歇歇气后,来到场上的老街。
崇文乡因崇尚文化而得名,商贸繁华,人口密集,陈少武一边走一边想,在这里立足卖艺,算一个合适的地方。又想到江湖的规矩是“强龙难压地头蛇,一个老鸹守个滩”,要找机会拜拜当地的龙头老大才行。
陈少武逛遍崇文乡老街周边,见后街口旁有一处空坝,适合扯圈子卖艺找钱,向人打听,这里叫火厂坝。为啥叫这名?原来在清代,这儿曾办过一个火药厂,生产的火药用来做鞭炮。满清垮台后,火药厂被撤除,空坝旁建了一个戏台,成为当地群众逢年过节聚会的地方。父亲吩咐陈师父放下随身携带的行李歇息,自己到古街去寻找客栈。
那时的陈师父毕竟年轻,缺乏社会经验,见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非常热闹,想到父亲已去了多时,或许正在拜见龙头老大耶,这么空等着实在是浪费了时间,就将随身携带的行李、刀枪棍棒散开,匆匆拉起了场子,一边敲锣一边高叫:“各位父老乡亲和朋友,俺河南老家遭天灾,为求生活把艺卖,请高抬贵手施小钱,资助小弟度难关。有钱的凑个钱场,手头紧点的凑个人场......”声音跌宕起伏,立刻引来了不少围观的人,将场了围成圆圈,准备看热闹。
在一阵紧锣密鼓声中,只见陈师父紧扎腰带,一个鹞子翻身,再一招燕子冲天,鸦雀无声的围观人们,立刻为他闪亮登场齐声喝彩。
(重庆的黄桷垭古镇,你知道吗?欢迎留言区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