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如何和学校合作?培训机构如果想要进入学校,流程是怎样的? 随着去年“双减”政策的出台,教育部以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政策通知。 为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拓宽课后服务渠道,满足学生发展兴趣特长需要,拓展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空间,有效解决课后拓展服务师资短缺问题,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为校外培训机构进入学校参与学校课后服务指明了道路方向。 5月25日,浙江省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率先出台了关于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校外培训机构(体育类、文化艺术类、科技类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以下简称非学科机构))进入学校参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提供了指导。 ![]() 各地的校外培训机构想要进入学校参与课后服务都可以参考浙江。 根据这份指导意见,我们可以看到培训机构想要进校参加课后服务还是比较麻烦的,不过一旦进校以后也比较稳定,不用担心招生的事情,所以,再辛苦麻烦也值得。 一、培训机构进学校参与课后服务需要具备以下几点基础条件: (一)办学资质。非学科机构(体育类、文化艺术类、科技类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须对应符合体育、文化和旅游、科技等主管部门的准入标准,并持有属地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或民政部门颁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 (二)从业人员资质。符合《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从事按照非学科类管理培训的须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 (三)培训课程。符合《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项目鉴别指引》中对非学科类培训项目的基本要求。 (四)信誉实力。办学资金稳定,无违规使用资金、抽逃资金、拖欠教职工工资等情形;办学行为规范,没有被查实有违规办学、没有被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批评或行政处罚等情形。 二、培训机构进学校参与课后服务步骤: 1、要先通过区域遴选非学科机构“白名单”; 培训机构进学校参与课后服务首先要通过当地科技、文化和旅游、体育等属地主管部门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发布遴选非学科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的白名单,一般各地会先发布进入白名单符合条件的通告,通告包括机构准入条件、项目类型、服务报价上限,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保障与需要出发设置准入条件等信息及遴选基本程序等。 2、培训机构自主申报。首先需要进入白名单,不进入白名单没有申报资格,进入白名单以后符合资质的非学科机构均可向属地主管部门自主申报,提供符合遴选需求的支撑材料。 3、接受专家评审。申报以后,科技、文化和旅游、体育等属地主管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行业专家、教育专家参与评审。评审过程应当有当地的纪检监察部门、学校代表、家长代表、校外培训机构代表等参与监督。 4、进入入围非学科机构,获得公示。主管部门将拟入围的非学科机构及项目在互联网平台上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应当包括拟入围的非学科机构名称、服务项目清单、服务报价等。 5、进入公布“白名单”。经公示无异议的非学机构进入“白名单”。科技、文旅、体育等属地主管部门须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白名单”。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向义务教育学校发布“白名单”。公布内容应当包含非学科机构名称、服务项目清单、服务报价等信息。 6、查看想要进入学校发布的招选通告。各需要课后服务的学校会在本学校及属地教育局的平台上发布招选通告。根据学生需求,综合学校发展特色,通告内容应包括非学科机构资质、非学科培训项目类型、数量及招选方式等事项。 7、开展项目申报。列入区域“白名单”的非学科机构,对照学校招选基本条件,可自主向学校申报。申报的非学科机构须提供拟参与该课后服务项目的师资名单、工作合同等资料。 8、接收学校组织展示评议。学校通知申报的非学科机构进行项目集中展示。展示内容应当包括但不仅限于项目资质、项目特色、服务团队、服务报价、服务品质、安全措施等方面。在展示环节,学校应当邀请有关专家并按一定比例推选相关教师、学生、家长等群体代表(具体比例由各地明确),对展示项目进行评议。评议一般采用投票方式,投票规则及赞成票的具体门槛比例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设定并在招选通告中载明,赞成票的门槛比例一般不得低于70%,没有达到赞成票门槛比例的项目不得引入校园。 9、入围学校课后服务培训项目。在通过赞成票门槛比例的项目中,经学校集体研究,最终确定拟入围项目。学校对拟入围非学科机构及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确定为入围项目并由学校予以公布。 10、签订服务合同。入围学校课后服务培训项目后,培训机构与学校签订课后服务合同。首次招选的项目一般签定1年期合同。如果师生、家长对培训项目满意度比较高(满意度门槛比例由各地明确),可续签1次合同,续签合同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续签合同期满后须重新招选。签订的合同须报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等备案。 三、注意事项: 1、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参与学校学科类教学及服务。 2、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的非学科机构人员必须为非学科机构的专职人员且具有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从业资格证或职业(专业)能力证明; 3、关于收费。引进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可纳入课后服务费范围统一收取,也可单独纳入代收费范围收取,但不得重复收费。若纳入课后服务费范围,引进的非学科机构项目参与人员的劳务费,在学校统一收取的课后服务费中按规定列支,可按购买服务协议约定整体打包支付。若纳入代收费范围,培训项目收费标准原则上由各地通过招标等竞争性方式确定,收费标准要明显低于非学科机构在校外提供同质培训服务的收费标准。 欢迎加入【少儿编程交流群】一起交流少儿编程培训机构运营管理和进校业务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