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中华文学•散文】王红霞/山西/与文学结缘

 曾令琪西南文学 2022-06-13 发布于四川
大中华文学·散文展台


——微刊总第1781期——

  【作家简介

  王红霞,曾用名王宏霞,退休教师,贾平凹先生再传弟子。诗歌、散文、小说作品多篇见刊于《凤台文学》等报刊。

与  文  学  结  缘




  

  一个人的一生,总会有许多的奇遇,有许多令你猝不及防的惊喜。因此,当我被曾令琪先生收为弟子之时我还恍若梦中。恍兮惚兮之中,我一直迷惑:在我的后半生,我真的还会拜师,并通过拜师,与文学结缘吗?

  说起我的拜师经历,其实真的很简单,简单得让我都不敢相信,以至于每每忆起,我都觉得自己幸运无比。

  我与《大中华文学》初次交集,源于去年腊月里的一次邂逅。一次,无意间我在朋友圈看到《大中华文学》微刊推出的一篇山西籍作者有关曲学方面的文章。出于好奇,我打开链接,浏览了作家简介一栏。从基本信息及生活照,我大致猜出了作者是谁。等不及验证身份,我就迫不及待地品读起她的文章来,姑娘写得好,有水平!与此同时,我脑海闪过一念,这个平台好!

  我为自己方才品读文章时的耐心所折服。那是一篇学术性较强的曲学研究性文章,我居然从头读到尾,而且中间没有停留。我不禁扪心自问:你有多久没有摄取过精神食粮了?真的很遥远,说出来我都会脸红。

  我联系好友证实了写作者正是她外甥女。因为我和姑娘父母也很熟,所以心里有股暖意。

  读罢该文,也就要准备过年了。我全身心投入到腊月的忙碌中,有时也会忙里偷闲地看看抖音里的种菜视频、名医推出的养生视频、面食里的做花馍视频等;唯独没再看过一篇正儿八经的文学作品。

  老规矩,年后初三,我们都要去弟弟家玩儿一天,那天弟妹临时有约,我们只好再约。

  丈夫和孩子先后出了门,家里只留下我,孤零零的。整个家顿时冷清起来。习惯了忙中度日,面对一时的清闲,我竟有点儿不习惯,就像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不习惯忙起来那样不自在。瞅瞅窗台那盆举着数束花蕾却迟迟不愿绽放的长寿花,我的心里不免萦绕一种深深的失落。

  开电视,换节目,关电视,真无聊。我信步下楼到大门外,仰望家门两侧高悬的两个八角羊皮桶形的大红灯笼,灯笼面上展示出的不同字体,大小不一的金色“福”字,好似向我微微含笑祝福。那一瞬,我的心灵似乎立刻敞亮起来。

  我迈向自留地,掀开盖在白菜、香菜、菠菜顶棚上的保温材料,露出绿茵茵的一片菜,嫩绿的、黄绿的、深绿的,显着初春的一片美丽。在一片美意中,我的脑海突闪《大中华文学》那一页。我赶忙打开手机微信,直达《大中华文学》领地。

  阅读《大中华文学》微信平台推送的美文,我的眼前顿时一亮,长久埋藏于心底的文学梦,似乎立即被激活。我就像一个梦中人,在迷离的梦境中把沉睡已久的写作灵感全都唤醒了。

  看着绿蔬,带着希望,看着蓝天,做着美梦,我一路小曲跨进门。

  很遗憾,丈夫对我的决定持反对态度,他的话如同大冬天的一盆冷水:“闲得你!家一头,地一头,妈那头,你能忙过来?就你那小学生作文水平,写出来的东西谁看呢!人生苦短,受那份儿罪干啥呢?不要瞎折腾!”

  看我难受的样子,一旁的小儿子传给我温暖:“老妈,只要你喜欢就放心去做,有困难我帮忙!”

  儿子的话是一颗顺心丸,也是助燃器,我心头那一颗即将熄灭的小火星,在儿子的鼓励中又一闪一跳地亮起来。

  我是个有了想法就想行动的人,不过,我答应丈夫试试看。

  午饭后,我静静回忆起退休后的两年生活,结论是:我除了喜欢唱歌儿、做美食、开荒种地外,似乎没有别的爱好了。

  我想把视角落在开荒种地上,可平时忙于劳作,根本没留意过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不同形态,唯有金针花儿多看了几眼。还好,在劳动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农业知识和劳动技能。我决定,起笔就从这里出发。

  下午,我在手机邮箱上开始了写作,很顺利,几小时就完成了。傍晚,我请儿子帮我排版,修订,一切就绪,只待发送。就在此时,我犹豫起来,担心自己才疏学浅,主编会不会不予理睬?于是,很想请好友外甥女帮忙引荐。我话一出口,父子俩都极力反对。儿子帮我圆场:“老妈,你就权当探路吧!”

  在忐忑不安之中,我带着希望和预备的失望,让儿子帮我投出了中断练笔十多年后的第一篇稿子——一篇探路稿,一篇决定我是否坚持写下去的文学生命稿。

  无论是芳华似锦还是秋风萧瑟,世间总会有美丽的相遇;无论风平浪静还是风高浪阔,总有人幸运地穿过风浪,抵达自己理想的彼岸。

  感谢上苍,我是幸运者,我的习作很快就推送出来了。在我心里,是《大中华文学》帮我注入了新的生命,是《大中华文学》的曾令琪总编无私地扶我上了一个新台阶。我知道,我不是千里马;但我坚信,曾令琪总编一定是一个能识别千里马的好伯乐!

  带着感恩之心,我拜读了总编许多作品,如他的散文集《热闹的孤独》、他的名句赏析、他的书法等其他艺术作品。古人说“文如其人”。从作品中,我隐约看到了总编的品行、学识与为人。我识得了他博古通今、学富五车,是个多才多艺的饱学之士。只因本人水平有限,担心词不达意闹笑话,所以,只在部分作品的后面留了言。

  带着感恩之情,我在朋友圈儿和亲人群分享了总编所有能够分享的作品,我是希望更多的文学爱好者也能像我一样从中受益,也能像我一样在茫茫人海中觅得良师益友。

  不久,《大中华文学》微刊推送了我的第二篇稿。两篇文章的写作、推送,我又做起了文学梦,因“做梦”还有了拜师的念头。

  考虑再三,我很想拜曾总编为师。我与老师未曾谋面,也很少有微信往来,但从他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他为人率真,行事豁达,品行端庄,内心善良。于是,在几经犹豫之后,我鼓足勇气,冒昧地向老师提出拜师请求。

  消息发出后,我就一直盼望着曾总编的回复。一会儿看一下微信,一会儿看一下微信,但一直没有收到回复。曾先生是在忙,没有看见微信?是他不愿意收我这个初学写作的人为徒吗?我的内心忐忑极了,紧张得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蹦哒蹦哒地跳着。时间过得好慢、好慢,我的手心似乎都浸出了微汗。

  忽然,微信“嘀嘀”声响,我赶紧点开。“好!我收下你!”简单的几个字顿时映入眼帘。谢天谢地,曾先生答应等完成《贾平凹散文解读》书稿的定稿后,正式收我为徒。

  2022年5月4日,对我是个双喜临门的喜日。首先,曾令琪先生完成了他的新作《贾平凹散文解读》;其次,我也名正言顺地成了曾先生的文学徒弟。

  我们没有见证人,也没有仪式,只有师徒相隔千里的祝福,只有老师微信留言中跳出的极含分量的几个字:我收下你!

  但兴奋之余,我也有了顾虑。毕竟自己年轻时的读书习惯早已丢弃多年,这些年也不曾动笔书写,现今我写出的东西多半肤浅,没有思想,没有技巧,会不会辜负老师?他可是中华辞赋家联合会理事,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赵义山先生及门弟子,贾平凹先生关门弟子。同时,他也是个佛缘深厚之人。

  带着疑问,我把老师的光环罩在了自己头上。我明白,这不仅是荣耀,更是激励,一种鞭策。我想,我能顺利成为他的弟子,既是缘分,也是我多年积善的结果。

  我给自己定下目标:我将用十年时间来积累丰富自己,沉淀自己,厚积而薄发。我愿在师父的引领下,不断砥砺前行。

  同时,我将曾先生的话工整地抄录在笔记本上,置之座右:

  文学就是一种修行。是爱,就真爱;是爱,就深爱。用作品说话,靠实力说话,让心相连,让爱传递,这是我们宿命,更是我们的责任。从贾平凹先生,到曾令琪,再到杨华、周晓霞、王建军、韩强、寇玉苹、彭世群、唐定宇、王红霞、蔡诗萱等等,莫不如此。

  文心,文化,文学,文旅。文学必将不老,写作永远年轻!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

        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

协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女散文作家创作中心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总 编:
  曾令琪
副总编:
  周晓霞、胥树东李顺治
总编助理:
  杨爱民、吴 玲
理事单位:
  广东彩格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贵和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理  事  长:
  胥树东、唐祥华、蒋大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