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首经方

 中医知识圈 2022-06-13 发布于山东


导读:三叉神经痛是面部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短暂的、反复的和剧烈样疼痛,有人称之为“天下第一痛”。西医治疗本病以抗癫痫类药物如卡马西平为首选方案,其次是封闭治疗、外科治疗。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其独特疗效,本期为大家分享一首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方。

胡希恕经方医学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国际头痛协会将其疼痛定义为“短暂电击样疼痛”,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颜面疼痛,似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撕裂样的剧烈疼痛。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种类型。原发者的病因及病理变化尚未阐明,继发者多见于面部疱疹病毒感染或肿瘤转移压迫等。临床绝大多数患者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发生在右侧颜面的多于左侧,发生在双侧者极为少见。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是解痉止痛之名方,既可用于治疗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也可治疗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还能用于神经性疼痛。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芍药甘草汤

【组成】芍药、甘草(炙)各四两。

【用法】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方解】此于甘草汤加芍药,故治甘草汤证腹挛痛,或其他体部挛急者。

【仲景书中的论治】

《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微恶寒,脚挛魚,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解读:本方不只治脚挛急,脚弱无力,行少困难者,用之亦验,古人名为去杖汤,即由于此。脚挛急是因津血虛,症见足温是其有热,证在里,治以甘草补中益气,芍药养血生津,即有温里和清上热作用,故本方证属太阴阳明合病

临床应用

《伤寒论》中将芍药甘草汤用于治疗“脚挛急”,主要责于津血亏虚。实际上,本方适用于各种肌肉痉挛性疾病,如胃痉挛、面肌痉挛、阴部痉挛、不安腿综合征等;此外,临床应用证明,芍药甘草汤也可用于各种神经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牙痛等。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面痛”、“面风”等范畴,主要是由于风、湿、火、寒、痰上犯头面,阻遏经络所致。因此,三叉神经疼痛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诸邪阻滞经络,不通则痛;二是津血不达经络,筋脉失养,不荣则痛

芍药甘草汤含芍药、甘草两味药,合用取其酸甘化阴之功,缓急止痛之效,善滋养血脉而解痉挛、止疼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芍药中的主要成分芍药苷对疼痛中枢和脊髓反射弓有镇静作用,甘草中的甘草甜素、甘草次酸、黄酮类等成分可缓解骨骼肌和平滑肌痉挛。可见,芍药甘草汤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

有医者认为应用芍药甘草汤治疗三叉神经痛应以“重剂”投之,白芍60-120g,炙甘草15-30g,更有芍药用至200g,炙甘草60g者。笔者认为因患者个体存在差异,切不可妄用重剂,且剂量应循序渐进增之。若疼痛较为剧烈,小剂量应用不能缓解,且大便干结者,可逐步增至大剂量使用。而对于一般疼痛,且不兼便秘者,芍药用量20-30g即可

本方可配伍细辛、白芷、木瓜、丝瓜络等使用,需注意据证加减应用,如寒滞明显者可配伍细辛、川乌、白芷等;痰凝甚者可配伍半夏、石菖蒲、白芥子等;瘀血阻滞者配伍桃仁、红花、川芎等;痛甚者可配伍僵蚕、全蝎、蜈蚣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