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写真 实 故 事的公众号 / 每 天 8:40 与 你 相 约 / ![]() 大家好,我是写真实故事的猪小浅。 错过真实故事的点这里 :我是大学副教授的私生女,32年了,报应都在我小姨身上。 今天的故事里有三个人物,姥姥,姑姥和姨姥。标题是从姑姥的角度取的。一起来看看哦: 01 我有三个姥姥。 除了亲姥姥,还有姥爷的妹妹和姥姥的姐姐。 也就是我的姑姥姥和姨姥姥。 三个姥姥年龄相仿,都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 我想讲讲她们三个人的故事。 在时代汹涌的洪流中,因为性格的不同,她们的命运也有了不同的走向。 02 先说姑姥姥吧。 1924年,姑姥姥出生在山东菏泽的小村庄,家里是地主,颇为富裕。 她哥哥也就是我姥爷,读了好几年私塾。 可姑姥姥出生不久,她的父亲就去世了,家境就此中落。 而她的母亲重男轻女,根本不喜欢她也不管她。 童年没得到多少爱,多数时候都在干活做家务。 十六七岁,便遵从母命嫁了人。 丈夫是邻村人,人也长得周正,还读了私塾,颇有文化。 姑姥姥打心底是欢喜的,尽心尽力地过日子。 可那个动荡的年代,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交织,安稳日子对谁来说都是种奢望。 03 1946年,解放战争如火如荼。 很多有志青年都弃笔从戎,为国而战。 姑姥爷作为知识分子,满腔热血地去参了军。 当时他们的女儿才一岁。姑姥姥万分不舍,但还是支持了丈夫的决定。 和姑姥爷做了相同选择的,还有姥爷和姨姥爷。 他们一样的有知识有文化有满腔的热血。 不过姥爷没去成,因为姥姥不同意。 姥姥在家里排行老小,备受宠爱,颇为娇惯。 和姥爷成婚后,姥爷也很宠她,从来不惹她生气。 姥姥不愿意姥爷离开,一哭二闹三上吊,还搬出了太姥姥做救兵。 百善孝为先。姥爷对太姥姥一直恭敬孝顺,从不忤逆。 他留了下来,在乡里的中学当了一辈子的老师。 命运的岔路口,走了不同的路。 三个女人和三个家的命运也因此有了不同。 04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 胜利的佳音传来,姑姥姥和姨姥姥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 她们望眼欲穿地期盼丈夫的归来,却迟迟不见人。 后来托人打听,才知道姨姥爷和姑姥爷因为表现优异,又有文化,留在北京做了官。 大家都说他们当了大领导,肯定不会回来了。 姨姥姥思虑再三后,决定带着8岁的儿子去北京找姥爷。 她喊姑姥姥一起,可姑姥姥拒绝了。她说,他要是有情,会回来的。 姨姥姥只好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去了。 我至今无法想象,她一个裹了小脚的女子,怎么带着孩子跑到了北京,又如何在诺大的北京城找到了姨姥爷。 读书时,我读到北平沦陷,老舍的妻子胡絜青带着三个孩子冒着战火硝烟,千里迢迢来重庆寻夫,我就想起了姨姥。 姨姥不识字,在漫长的寻夫路上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 可她的内心像是又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一路颠沛流离终换来一家人的团圆。 她找到了姨姥爷,从此在北京安了家,住进了漂亮的小洋楼。 后来,姨姥爷不断升迁,日子越过越好。 姨姥姥活成了大家口中的传奇。 他们的儿子从北大毕业,在北京一所大学任教。娶的媳妇也是大学老师。 孙子也受了良好教育,现在身居要职。 姨姥姥回来省亲,我见过她几次。言谈举止里早已不是以前的农村老太太,有了厚重和优雅。 她关心国家大事,每天都看书读报。 要知道,姨姥姥之前根本不识字,都是后来耳濡目染自学的。 我妈感慨地说,真是同人不同命啊。 05 同人不同命,说的可能就是姑姥姥吧。 姨姥姥去北京后不久,姑姥爷寄回了一封信。 他说,和姑姥姥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封建习俗的产物,并非个人意愿。如今他已经找到了喜欢的人,要和姑姥姥解除婚约。 那个年代,也没有正规的离婚手续,一封信就结束了所有的关系。 姑姥姥的世界一下子坍塌了。 她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待,心心念了这么久的丈夫,竟然要抛妻弃子。 当时,姑姥爷的爸妈还在世,他们自然不同意儿子这样的决定。 亲戚们商量了下,托姥爷去北京找姑姥爷,劝他回心转意。 毕竟这种做法实在有悖道德伦理。 姥爷肩负着重要使命,去了北京。 可他很快就回来了,面色沉重地说姑姥爷找了个大学生,已经在一起生活了。 他是文化人,不会和人争执。况且姑老爷态度坚决,已经无力改变。 姨姥姥当时也听说了这事,捎口信说,让姑姥姥去北京,先住她家。 她说党和组织都是有纪律的,不允许干部做陈世美。她带着姑姥姥去找姑姥爷的领导,给姑姥姥一个说法。 实在不行就去他单位闹一闹,他丢了工作,也就老老实实跟姑姥姥回去了。 可姑姥姥却拒绝了。 06 姑姥姥说,心已经走了,强留也没意思,不如放他自由。这样他以后想起我还记我一点好。 姨姥姥恨铁不成钢地说,人都走了,还留啥念想。 其实,姑姥姥根本就是放不下。 她当时还年轻,村里人给她介绍对象,她一个也不见。 始终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 大家都知道她在等姑姥爷,可也都知道是白等。 姑姥爷肯定不会回来了。 可姑姥姥对她的公婆依旧和原来一样孝敬,尽心尽力,养老送终。 大概也是心存愧疚,姑姥爷给姑姥姥一笔钱,说是补偿她。 可姑姥姥死活不要。 她说,你在城里花销大,我们有吃有喝的,没啥用钱的地方。 可事实上,那些年,她只靠着那几亩田地生活,日子捉襟见肘。 他们的女儿读了几年学,便辍学了。到了适婚年龄,和村里人结了婚,生了个孩子。 日子清贫,不过姑姥姥从没有抱怨过。 07 我是1984年出生的,姑姥姥家的表姐比我大了几岁。 父母工作忙,没空管我。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姑姥姥来家里了。 她一来,家就有了温度。 她去厨房叮叮当当一阵忙碌,各种好吃的饭菜就上了桌。她将我的毛绒玩具泡在盆里,没过一会就洗得干干净净。 她还帮我给洋娃娃做新衣服。所有的活都忙完了,她就抱着我给我讲故事。 那些故事给童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给了我不一样的世界。 姑姥姥好像从来没有烦心事,什么事在她那都不是事。 她身上完全都看不出吃苦的影子,一直都是知足常乐。 她常常说,现在的日子真好,想吃什么吃什么。以前连饭都吃不饱,真是感谢政府感谢党。 她给全世界都加了层滤镜,看什么都是美好。 即便是伤害过她的人,她也只记得他的好。 08 有一次,姑姥姥和我一块看电视。 她指着电视上的一个男演员说,这个人长得真俊,像你姑姥爷。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脸上,是少女般羞涩的笑容。 她眼里的姑姥爷,始终发着光,哪怕他辜负了她。 我很为姑姥姥打抱不平。 我问她,既然您那么喜欢他,为什么当初还要同意分开呢? 姑姥姥叹了口气说,是我配不上他,不怪他的。 我说,那应该问他要点钱,毕竟是他负了您。 姑姥姥说,要钱干啥,我现在又不愁吃不愁喝的。 她很快岔开话题,又和我说说笑笑。 只是我还是看见她眼里有晶莹的泪花闪烁。 我妈常常唏嘘说,那么薄情寡义的人,提起来还是情谊满满,你姑姥姥就是对谁都善良。 我是在长大后,渐渐明白,这也许是爱情的另一种诠释吧。 住进了心里的人,是舍不得怪他的。 姑姥姥是放手,也是成全。 是即便生生不见,只愿岁岁平安的伟岸。 她是那个时代大部分女性的代表,善良得像一束光,坚贞得像一朵莲。 可这世界从来都不曾有过公平,好人却没有得到好报。 09 1995年,姑姥姥的女儿得了白血病,要换骨髓。 家里本来就一贫如洗,哪有钱付得起巨额医药费? 姑姥姥那么乐观的一个人,也忍不住抹眼泪。 有亲戚劝她,让她去北京找姑姥爷要钱。这么多年没管过孩子,生病了总得尽尽力。 姑姥姥是真的没办法了,她犹豫再三,去了北京。 可去了才知道,姑姥爷已经带着全家定居国外,彻底音讯全无。 姑姥姥尽了全力,也没能保住她女儿的命。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怎样的伤悲啊,姑姥姥一夜白头。 10 后来的这些年,姑姥姥的身体每况愈下,却还在苦苦撑着这个家。 她每天做饭、喂猪,还去地里做农活。 我们去看她,劝她别累着。 她还宽慰我们,说女儿走了,但女婿还是很孝顺,对她很好。她身体也还好,让我们不用担心。 她的脸被岁月的风霜摧残,满是皱纹。但还是和以前那样,总是笑呵呵的。 我只能在心里祈祷,希望生活可以对她好一点,再好一点。 可终究未能如愿。 2004年,八十岁的姑姥姥喂猪时摔了一跤,再也起不了床。 我和爸妈一块去看她,她已经瘦骨嶙绚。 那么乐观的人,一句话都说不出,只是看着我们流泪。 我心里,像堵了一团棉花一样难受。 不久后,姑姥姥就走了。 其实对她来说也是种解脱吧,这世间的悲苦,她承受太多了。 只愿她的天堂,没有磨难,也没有辜负。 11 故事讲到这里,我想讲讲我姥姥。 她可能是姑姥姥的反面吧。 和姑姥姥相比,她真的很幸福。 姥姥把姥爷留在身边,姥爷也从未埋怨过姥姥。 他对姥姥一如既往的好,是村里有名的宠妻狂魔。 家里好吃的从来都先想着姥姥,哪怕是我们这些孙子辈也要往后排。 可能是被爱的都有恃无恐,姥姥的脾气一直都不太好。 还特别爱抱怨,总觉得别人过得比她好。甚至拿村里一些日子很苦的人作对比,觉得自己比人家还惨。 很多时候,我真的无法理解。 我家的日子虽然比不上姨姥姥家,但也算不错了。 妈妈中专毕业后,进了县城的一家事业单位,嫁给了同单位的同事,也就是我爸。 两人端着铁饭碗,生活也算衣食无忧。 小舅是村里唯一一个大学生。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可谓是天之骄子。毕业后,在城里安了家。 小舅妈是他的大学同学,城市姑娘,长得漂亮,也很有教养。 村里人提起,哪个不羡慕。 可姥姥就是对什么都不满意,整天唉声叹气。 姑姥姥在世时常常开导她,让她多想点开心的事。 她就说姑姥姥脑袋缺了根筋,天天傻乐傻乐的。 后来,姥姥年纪大了,得了白内障,视力不太好。 姑姥姥来家里帮忙干活,她说姑姥姥年轻时干活根本没她好,现在故意来显摆。 姑姥姥听了也不生气,还说你姥姥年轻时的确是十里八乡的灵巧人,看不上我干的活也正常的。 我听得不舒服,为姑姥姥辩解,姥姥就生我的气。 说我胳膊肘往外拐,既然和姑姥姥亲,让我认姑姥姥当亲姥姥去。 12 舅舅孝顺,把姥姥姥爷接到青岛一块生活。 住了一段时间后,我和妈妈去看她。 一见面,姥姥就开始哭,一副受了莫大委屈的样子。 我妈还以为是舅妈虐待她了,心里咯噔一下。 结果一问才知道,根本不是那回事。那段时间,表妹生病住院了。 舅妈在医院照顾表妹,舅舅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实在没时间回来做饭,就给姥姥和姥爷买了几次盒饭。 姥姥觉得大家不重视她,糊弄她,越想越伤心,闹着要回老家。 舅舅舅妈在事业的关键期,表妹还小,想事无巨细照顾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我妈劝了她很久,但姥姥根本听不进去,执意要回去。 我妈就把他们接到我家住。 可到了我家,姥姥依旧不消停。 13 我妈很细心,照顾姥姥可以说是无可挑剔。 每天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给姥姥洗澡洗脚。姥姥挑不出我妈的错,就把矛头对准我爸。 我爸很小的时候,我奶奶就去世了。 母爱在他心里一直是个缺憾,和我妈成家后,他就一直拿我姥姥当亲妈对待。 姥姥姥爷来家里住,他也很开心。 每天下班,都会顺路买些姥姥爱吃的糕点。 家里聚餐,也是挑适合老人吃的地方。 姥姥说哪里不舒服,他立马带姥姥去医院看病。 但我姥姥还是不满足,她常常自怨自艾,说儿子不管她,在女儿家还要天天看女婿脸色。 这话说一两次,我爸也没放在心上。 可她不分场合,经常挂在嘴边,我爸心里难免憋气。 我爸工作上也有烦心事,不可能每天都乐呵呵的,但只要不笑,她就觉得我爸在给她甩脸色。 而且,她来我家住,舅舅舅妈也没有不管她。 他们尽量抽空来家里看她,带很多礼物,还塞钱给她。 九十年代初,舅舅去南方出差。 那时候荔枝在北方还很少见,舅舅看到想着姥姥肯定会喜欢。 大老远地带了两箱荔枝回来,给姥姥姥爷尝鲜。 可不管我妈和舅舅做多少,姥姥都不满足。 她常常说,早知道不让舅舅上大学了,留在村里,一家人都在一起多好。村里都是儿媳妇伺候婆婆,我舅妈也不伺候她,还不如找个农村媳妇。 每当听到这些话,大家都只能无奈地摇头。 姥爷对她百依百顺,可她还是没事找事,说姥爷爱出去瞎晃荡,不在家陪她。 还说我也是个不省心的,天天琢磨着赶她走。 我怎么可能会有这想法呢。只能说姥姥真的是被宠惯了。 2012年,姥爷心脏病去世。同年,姨姥姥去世。 两年后,姥姥也离开了。 14 这就是三个姥姥的故事,也是那一代人的故事。 说实话,我可能最不喜欢的是我姥姥的人生态度吧。 她明明是最幸福的,儿女争气,丈夫宠爱,可她就是过得不开心。 好像这个世界永远欠她的。 而我的姨姥姥,我欣赏她为爱一心一意奔赴的样子。 据说那时候姨姥爷本来也打算另娶了,姨姥姥带着孩子长途跋涉而来,他一下子被感动了。 如果姨姥姥的勇敢和执着,她可能和姑姥姥一样的命运。 而最让我难过唏嘘的就是姑姥姥。 我时常想起她,想起她这坎坷的一生,年幼丧父,中年被弃,老年丧女。 她被全世界辜负,却依旧那么乐观那么善良,仍然在爱着这个世界。 偶尔我也会想,如果她当初听了姨姥姥的话,去北京闹一场,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至此我知道的故事也就这些了。 每次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都会有波澜起伏。 她们三个老人的故事,刻了时代的印记,在时间的长河中缓缓流淌。 有国与家的忠义取舍,有爱和情的分分合合。 有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的无奈辛酸。 大浪淘沙,往事如烟。 有风吹过,就不会无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