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抢鲜了解 |《疫情摇摆,制造业经营管理现状与思考》报告

 盖雅学苑 2022-06-13 发布于江苏

2022年,疫情再次突袭多地,相对于2020年,此次疫情持续时间之久,波及范围之广,使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再次遭受严重冲击,制造行业也无法幸免。相对于其他行业,制造业甚至面对的挑战可能更为严重。

了解到企业遭遇的一些挑战,盖雅特别成立了制造业复工复产研究小组,展开《疫情防控常态化,制造业经营管理现状与思考》调研,希望能够在这个特殊时期与各位共克时艰。

如启动调研时所允诺,报告将在6月14日,于“盖雅搞得定”视频号直播正式发布。我们还将邀请两位身处疫情中心的嘉宾,与我们一同解读这份报告。正式发布前,我们想和您先分享一些发现和思考。

一键预约

报告解读+圆桌探讨

逆境中,企业比我们想的要乐观

数据分析结果验证了我们关于企业当下情况的一些基本假设——复工复产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不并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企业更关注的是,复工的同时如何保证复产和保住营收,以及复产后如何追赶年度经营计划,降本提效。这些问题才是疫情之后摆在企业面前的问题及核心工作。

透过分析,我们也发现一些我们未曾建立的假设。面对疫情冲击,一半以上企业表示“还好,防疫措施还算完善”,就经历复工复产的251家企业而言,54%表示“比较顺利”或“非常顺利”,仅20%企业感到“非常艰难”、“比较艰难”。

/企业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

面对复杂环境带来的多重挑战,企业们不仅“各显神通”,想尽一切办法守住企业的效益,同时也痛定思痛,积极求变,以应对未来的风险,我们看见了一些企业的反脆弱能力,也看见了他们积极探索、自寻出路的精神。这些是我们前期没有建立的乐观假设。

企业遭遇的大多是战术性问题,而非战略性的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企业所处的市场总体需求、竞争格局、客户需求未因为疫情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何继续抓住市场的根本需求,在原有的市场定位上发力,优化战术,把握时间节奏,这些或许是疫情后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就疫情下企业遭遇的挑战而言,企业的战略和行业赛道整体上受疫情的冲击并不大,仅19%的企业表示“疫情冲击下,所处行业/赛道发生根本性变化”,仅21%的企业表示“企业战略需要重新规划”。

企业业务面临的问题更集中于一些战术性的经营管理问题,如供应链问题(67%)、追赶年度经营计划(45%)和客户/订单流失(44%)等。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和调整战术来应对和弥补,相信很多企业恢复疫情前的状态只是时间问题。

/疫情防控期,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与问题

供应链问题持续影响着67%的企业

过去,零库存和高周转依旧是检验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标准,丰田的及时生产(Just in time)因此被视为制造业的福音,帮助企业省下的成本也是肉眼可见的,因此被各类制造业效仿。但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是否要继续绝对追求零库存,恐怕是企业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调研分析发现,复工复产过程中,供应链问题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67%的企业表示遭遇此问题,尤其是汽车行业(81%)。

疫情让供应链问题成为所有企业的痛中之痛,也倒逼一些企业也开始思考如何增加供应链的弹性。其中,“建立安全库存”是一种途径,不过受访者同时也表示,企业需要平衡库存带来的成本压力,需要评估哪些才是对成品影响关键的原材料和零件。

其次,危机给企业供应链管理带来的一个思考是“建立更多元的供应渠道”。在遭遇供应链问题时,一家受访企业表示:并非没有想过更换供应商,但是更换意味着测试验证,同样会带来时间成本,这些工作如果平时完成了,现在可能会容易很多。

其三,企业关于供应链另一种思考则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整合供应链,通过数据和可视化等工具,打通整个供应链的数据,随时掌握整个供应链的状况。不过受访企业表示:企业目前有必要先做好内部的数字化管理,包括生产运营数字化、人员管理数字化等。

59%的企业都在筹谋“全面的降本增效改革”

疫情冲击下,降本增效几乎成为企业一项彻底的运动,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客户、产品、组织、人员管理等方方面面。

59%的企业都表示会进行全面彻底的“降本增效改革”。而且,其他一些企业尽管没有直言会进行降本增效改革,但是也表示会有降本增效的相关行动,例如“通过数字化等方式,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推动敏捷组织建设,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加快技术转型”等。

企业降本增效无形中也推动了企业其他相关的重大管理改革。

一方面,因为疫情为企业按下了暂停键,让企业有机会思考企业组织管理和生产工时管理等这些重要但不易推动的改革;另一方面,环境带来的经营压力,让这些问题被进一步被暴露。而且,相对于个人效率的提升(绩效考核、加强培训力度),这些问题会更加长期、更加彻底地影响着企业的效益。

除组织管理和人员管理方面之外,业务管理同样也是降本增效的突破口。一些参调者向我们表示,优化客户结构、产品结构、生产流程也是降本增效的重要方面,例如优化收益较低的边缘客户或产品、控制生产采购成本(进口材料和配件用国产替代)。

“裁员”并非压缩人力成本的主要选择

在调研前一个月,“复工复产后,人员供给压力”是我们从一些企业那里接收的信号,因为疫情会带来订单的积压。但调研结果显示,“人员补给问题”并非复工复产后企业面对的主要压力,仅35%的企业表示复工后会遇到人员补给问题。与近20位的参调者电话交流后,也基本得到一致的答案“没有人员补给的压力,而是压缩人力成本的压力”。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因为疫情的持续期过长,企业面临的挑战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前期的订单积压问题在后期可能转化为客户/订单流失问题,二是因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决心在加强,在降本增效的“主旋律”下,产能压力可能不再诉诸于人员补给,二是提高现有员工的效能。

不过,就企业“优化人力,压缩人力成本”的方式而言,仅22%的企业选择通过“裁员”压缩人力成本,更主要的是冻结现有的招聘或是降薪。当然,与参调企业沟通发现,有少部分企业表示虽然不会直接降薪,但会通过“安排使用年假”、“统计非生产工时”等间接的方式减少薪酬成本。一些企业还会采用一些结构性优化的方式,包括提升现有员工的生产力、优化工时管理等。

应对疫情的不确定性,“数字化”是重要抓手

受疫情的长期影响,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相信很多企业都在主动应对,寻求新生机,而“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是62%的企业应对疫情不确定性的重要抓手。

针对数字化管理运用,调查发现,企业的运用思考和方向几乎遍及各个方面,尤其是“精益生产和劳动力规划管理”(56%)、“员工技能培训”(48%)、“考勤和规划管理”(47.7%),主要因为这些领域的数字化管理改革会更加直接、快速地作用于企业的降本增效改革,尤其是组织人效提升。

除企业内部组织和人员管理之外,在与参调者进一步的沟通中发现,针对供应链的敏捷管理,数字化也是重要的实现路径之一。

疫情后,一部分企业会增加安全库存,以为供应链增加缓冲余地,但不可避免的是更大的财务压力也会随之而来——不断增加的库存会积压资金。这种情况下,一个可行的方案是通过数据和可视化等工具,打通整个供应链的数据,随时掌握整个供应链的状况,并作出预测,既能降低库存成本,也能保证供应链运行顺畅。

更多结果与解读
一键预约6月14号的直播👇

如果说,过去两年的动荡教会了我们什么,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永远要对意外做好准备。

在几乎成为常态的突发事件面前,如何在危机中寻求生机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附加题,而且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题,企业思考着、探索着、交流着、实践着……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了他们答案中的一些共性,调研报告则对这些共性问题和企业的思考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6月14号线上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