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州萃英门,它九十年的前世今生,见证甘肃历史上的四次变革

 陇史荟王文元 2022-06-13 发布于甘肃
兰州萃英门,
九十多年的老地名,
即将成兰州崛起的新希望
 
前几天,参加一个座谈会,内容是关于兰州萃英门历史文化的。会上,众多师友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让我长了见识,学到了新知识。这几天,我又做了功课,搜集查找了一些萃英门的资料。今天,梳理成文,以便和师友们交流。
西关十字北侧,一大片地方,人们俗称萃英门。那么,这个萃英门,究竟有什么来历?它以前是什么样子?
 
1.147年前,这里是黄河的滩涂
 
西关什字,兰州最为繁华的闹市。每天人流如织,车如长龙,展现着这个都市的勃勃生机。然而,就在西关什字的兰大二院内,却有两座经历了百年沧桑的古建筑,安静地观望着过往的路人和世事的沧桑。它雕梁画栋的身姿,告诉我们这座城市曾经有过的辉煌。它们就是萃英门,为数不多的古建筑。
萃英门的历史自然和兰州的历史是同步的。不过,它被开发的历史,则是从148年前的开始的。这一年,正是1875年。
1873年十二月十八日,左宗棠正式提出陕甘分闱事宜,差不多一年后的1874年十一月,才接到礼部咨文询问相关计划,确定取中名额。次年(1875年)三月初十,朝廷批准陕甘分闱,甘肃乡试录取名额比原来多了9人,为30人。



虽然朝廷批准了陕甘分闱,但考试场所却没有着落。甘肃贡院还在图纸上呢?于是,全省的士绅动员起来,捐钱捐物,准备修建甘肃贡院。这时,兰州城内,早已是房屋市肆纵横交错,没有宽阔的地方了。在多方权衡之下,左宗棠选定兰州城郭西北面的海家滩,这里是黄河的一处滩涂。那时,这里靠近黄河取水方便,和兰州城一墙之隔,便于管理。尤其是,背靠城墙,可以借用部分围墙,便节省费用。于是,在海家滩上,修建起了甘肃贡院。甘肃举院创造了诸多的全国之最。在清末全国同等级的17座省级贡院中,它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建立的一座贡院,是中国最西部的一座贡院,有全国贡院第一长联的贡院,也是全国唯一一座与黄河为邻的贡院。
甘肃举院的大体范围:在今天兰州白云观萃英门路以东、西关十字萃英门路以北、中山路以西,滨河路以南的位置。建成后的甘肃贡院,纵140丈,横90丈,外筑城垣,内建棘围。举院西南角开贡院门,进门北行为大门,大门左右两侧设点名厅和搜检厅,进大门,自西朝东,沿中轴线分布有龙门、明远楼、至公堂、观成堂、衡鉴堂、雍门、录榜所。明远楼两侧建南北号房,一次可容纳4000名考生参加考试。


其中心建筑为至公堂,堂前为明远楼,楼左右为南北号房,西为龙门,至公堂的门上方悬挂着一个大匾,上面写着“至公堂”,门两侧金柱悬挂左宗棠撰书楹联:“共赏万余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
 
2.张广建修建子爵府,开通带砺门
 
  1905年后,清廷废除科举,甘肃贡院的乡试作用自然就没有了。但人们又为甘肃贡院赋予了新的职责。这里成为甘肃近现代教育的发祥地。
从清末到民国,在这里先后设农业试验场、甘肃劝工厂、甘肃农矿学堂、甘肃官报局、甘肃督垦总局、甘肃高等巡警学堂。民国初期,甘肃法政专门学校移设贡院,在农矿、巡警学堂的校址上逐渐发展成兰州中山大学、甘肃大学、甘肃学院、国立兰州大学。同时移入甘肃制造局,甘肃官运局,甘肃省立甲种农业学校、甘肃工艺学校等机关学校。
如今,甘肃举院旧址的至公堂、观成堂经过修缮,雕梁画栋,重现了当年的雄姿。



自然,也有不和谐的一面。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将他在甘肃的亲信,时任甘肃督军的张广建封为“子爵”。于是,张广建圈占贡院的南号棚,打着修建甘肃机器局的旗号,为他修建了一座“子爵府”。老百姓称之为张大帅官邸。
甘肃贡院建成后,大门在城墙的西南角,大门在城外,距离西稍门不远。考生们必须经西稍门出城,向右走不远,才经大门入贡院。门上有左宗棠题写的匾额“为国求贤。”按照规制,贡院只设一个大门。
1915年,张广建圈占贡院的南号棚,开始修建子爵府,子爵府的南为大门,系平面方形的尖顶二层楼房,八字墙;再南为照壁;进门东西两厢,为委员室办公室;最北为大殿,建筑面积860平方米,挑檐大屋顶五开间;半月楼;东为望楼;西为厂房;东西隅,为月亮门,可通至公堂、静观园。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0.5万平方米。



因甘肃贡院的大门,原在西稍门外。如果有人控制了城门,张广建就进不了城,出于安全原因,他将原先甘肃贡院大门堵死,在西关内新开了大门。这样,甘肃贡院大门就到了西北角。此门,张广建取名带砺门。带砺出自《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袁世凯下台死后,张广建也不敢公开住进他的子爵府了。1917年,这里变成了甘肃制造局所在地,大规模生产各种枪弹、炸弹、炸药,同时进行军械修配。

3,刘郁芬改名萃英门,门逐渐变成了一条路一个区域

1925年,国民军入甘后,冯玉祥的西北军飞速扩张,甘肃制造局也是马力全开,有职工上千人,还从外地高薪招聘技工二三十人。此时的甘肃制造局能够仿造捷克式、汉阳造、三八式等枪支,甚至还能批量生产轻、重机枪和迫击炮。
1926年,刘郁芬任甘肃省政府主席,他将张广建的带砺门,改为萃英门并亲自题写门额。含义是人才在这里像草木一样荟萃而茂盛,并由此引申为人文荟萃之一。这时的萃英门,还只是一个门。也只是一个开头。渐渐地,人们把萃英门的范围逐渐扩大,最后成了一个小巷,巷子的名字就叫萃英门。后来,在城市发展中,城墙消失了,萃英门也被拆了。萃英门这个名字也一度消失了。1983年,兰州市地名普查标准化时,将原先的临夏北路,恢复为原先的历史名称萃英门路。这是一个拐角路,从西关十字向西,经兰大二院门前,到解放门外北口,然后北折,到黄河边,同滨河路相连。这样萃英门就成了一条路,乃至一个区域。



如今,这里是兰州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兰州最有希望地方。前几天,路过萃英门,看到西关十字广场修建进入了尾声。
我忽然想起,这个地方,同甘肃历史上的四次改良改革解放密切相关。左宗棠在这里创设贡院,是对甘肃旧的教育考试模式的改良;清末新政时期,人们在新建学校,引入先进的教育体系,修建了黄河铁桥,新办了工厂。刘郁芬带国民军入甘肃后,国民军又带来了大批新思想,新风气,对腐朽满清没落社会带了新的冲击,而且宣侠父等人也在张掖路上点燃了火种。兰州解放时,这里是解放军最早攻入兰州城的地方,解放军顺着城墙,控制了中山桥。后来,人们把兰州西稍门改为解放门。
于是,我在座谈会是提建议:西关十字新落成的广场,应命名为解放广场,以纪念甘肃近代历史上四次大变革,以彰显兰州解放思想,跟随时代脚步,大踏步前进的改革气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