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眉山市东坡区三苏祠

 新用户8287dExv 2022-06-13 发布于上海

三苏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东坡区,古称眉州,又称齐通

      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一门三进士”,唐宋八大家独揽三席,三苏父子携手写就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文化传奇。

     出自眉山的苏洵、苏轼、苏辙,共称“三苏”,独占唐宋散文八大家三席。

       三苏祠是苏家的老宅,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拼音: hú )行南段,明代洪武年间(朱元璋时期)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朝末年毁于战争,清康熙四年(1665年)在原址模拟重建。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苏洵出生于眉山城西南隅之纱縠行私第。苏洵之子苏轼、苏辙也生于此。

图片
新建的牌楼
图片

俯视图 全景

图片

俯视图 全景

      祠堂由前厅(古祠大门)、飨殿、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及廊构成三进四合院,在同一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东西厢房在左右均衡的基础上又有自由变化,从而形成不严整对称的格局。东西厢房背面均设飞来椅和栏杆,以供游人临池休憩。

图片

俯视图

图片

      俯视图:现在占地6.5万平方米的三苏祠是个四合院。平面略呈梯形,南北短,东西长。东侧两角近似直角,西侧为斜状。南侧偏东为南大门,西北角为西大门。

图片

三苏祠(博物馆)正门

图片

三苏祠(博物馆)正门

图片
三苏祠(博物馆)正门
图片

三苏祠(博物馆)正门

      正门,即南大门。三檐歇山式,南面为三楹两柱,中为门厅,东边和西边各有一间耳房。房高7.51米。前饰三级垂带式踏道,后饰三级如意式踏道。房面为水泥预制筒瓦和小青瓦覆盖。门楣正中悬挂“三苏祠”匾。

图片
前厅

      前厅,建于同治九年(1860年),为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建筑面积约158平方米。南面看为三楹四柱二室,北面看为五楹六柱,小青瓦房面。中间三楹为敞厅,厅前两株参天银杏巨树。进入前厅大门,便是飨殿。

图片
飨殿
图片
飨殿

      飨殿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建筑面积251平方米,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小青瓦屋面。高1.5米,面阔三间17.74米,进深三间14.16米,房通高9.72米。殿内供奉三苏父子塑像,均罩以神龛。飨殿内有东西两侧门通后院,穿过庭院便是启贤堂。

图片

启贤堂

图片

启贤堂

图片

启贤堂

图片

启贤堂

      启贤堂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北楹为木假山堂,建筑面积223.6平方米。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木结构。现辟为陈列室。池水与东西瑞莲池相通。桥面为石条铺就,有木栏杆。左右廊桥与前院廊相接构成一“H”形回廊,并与来凤轩檐口相接。

图片

启贤堂 木假山堂

图片

启贤堂 木假山堂

图片
来凤轩
图片
来凤轩
图片
来凤轩

      来凤轩,建筑面积222.2平方米,歇山式屋顶。穿斗木结构,与连接启贤堂的回廊组成第三进四合院。此轩原址为苏轼兄弟寝室与书房。嘉庆十八年落架维修改名济美堂。解放后又进行大维修,始改名来凤轩。此轩现辟为三苏故事腊像陈列室。与之相对的建筑为清代光绪二十四年重修的披风榭。

图片
图片
披风榭
图片
披风榭

      披风榭在来凤轩西偏南,瑞莲西池北岸,坐南朝北。重檐歇山式,一楼一底,底层四周置飞来椅。面阔进深九米,榭高十米。披风榭背临瑞莲池。池中有百坡亭,池南端有瑞莲亭。

图片
百坡亭

      百坡亭是横跨瑞莲西池上的一座桥亭。亭长二十米,中间为八柱小亭,攒尖式屋顶。亭设飞来椅,供游人临池俯瞰。匾为吴伯萧书。北京陶然亭公园按原样复建。此亭与西厢房连接。百坡亭始建于南宋环湖。此亭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重建。

图片
瑞莲亭

       瑞莲亭重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八角十二柱,攒尖式屋顶,亭顶为花瓶状饰物,八条脊上均有走兽饰物,房面为筒瓦覆盖。亭高7。9米。亭门开于东面,有小桥与岸相通,亭四周有飞来椅。亭内悬匾“瑞莲重现”四字,由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四川巡抚能泰书,苏洵曾于池中手植瑞莲。

图片
图片
图片
碑亭
      碑亭原消寒馆旧址。1980年将前厅耳房中存明、清代遗碑移入,始为碑亭。硬山式屋顶,筒瓦房面。面阔七间28米,座西向东。东向开两门,与百坡亭相对,隔池与瑞莲亭相望。两门处依檐作两亭,亭为攒尖式,两亭间有廊相通。
图片
瑞莲东池
      瑞莲东池,由四川提学使张之洞于光绪元年(1875年)倡导修建有云屿楼、抱月亭、绿洲亭。
图片
云屿楼
图片
云屿楼
      云屿楼原名东坡楼,楼在来凤轩东,座北朝南。重檐歇山式,抬梁式梁架,一楼一底,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通高11.5米,小青瓦屋面。楼南、西、北三面临水,东、南、西三面阶沿下有红砂石铺旱池,池边有石栏杆。此楼现辟为苏氏宗族陈列室。过“九曲飞虹”桥至抱月亭。
图片
三苏祠内船坞
图片
三苏祠内船坞
图片
图片
抱月亭
图片
抱月亭
      抱月亭在瑞莲东池东北角,隔山埂、水沟与云屿楼相望。此亭为双层攒尖式屋顶。亭名取苏轼《前赤壁赋》 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之意。亭高7.71米,底面为正六边形,设飞来椅,有桥与池岸相通,沿东垣墙可去绿洲亭。
图片
景苏楼
      景苏楼,1984年,四川省副省长何郝炬建议重修景苏楼。景苏楼为一组庭园式建筑,主楼一楼一底,面阔五间20米,歇山式屋顶,小青瓦房面。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园内水渠贯通,桥廊相接。西部园林南端,还有一处庭园式建筑—南堂。
图片
南堂
       南堂,1994年,将茗香轩茶园改建为南堂。因三苏父子在汴京(现开封市)的宅院叫南堂,故而命名。这是一组仿清代建筑庭院。座南朝北。庭院围墙有扇形窗洞,其雕花为梅、兰、竹、菊等植物图案。北向开一园门,门楣上有1981年著名画家关山月书“茗香轩”匾。门内为一院落,一贮水大池,池中堆构有假山。左有草亭三座,右为花圃。
图片
式苏轩
      式苏轩,在披风榭西边,民国建。1987年根据文化部和省文化厅建议,将残破的式苏轩改扩建为文物修复、装裱室和文物库房及专题陈列室。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为一组小青瓦房面。仿清代建筑,脊上饰鸱吻和卷草式图案。“式苏轩”匾由赵朴初1988年书,式苏轩以西为景苏楼。

图片

      此处保存有16处古建筑及苏宅古井、苏宅丹荔、黄荆古树等遗迹,收藏有宋拓本《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数千件文物文献,陈列有三苏家训家风、生平成就、东坡书法碑刻,完整保留了三苏纪念祠堂的风貌,整体布局呈现“三分水,两分竹,祠在水中央”的特色,是西蜀园林的典范,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苏祠式苏轩文物展厅
图片
图片

       三苏祠博物馆的展出内容主要是三苏生前住宅、书画、善本及器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苏祠内的东坡书院
图片
图片
三苏祠内的听荷轩
图片
图片
图片
苏宅古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苏祠,清代园林景观,在一步一景之间时光似乎变得悠长,小桥流水,曲径通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红墙与古榕树
图片
红墙与古榕树
图片
图片

     祠内有苏洵、苏轼、苏辙和程夫人、任采莲、苏八娘(苏小妹)、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史夫人及苏家六公子等十余人的塑像;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等苏家遗迹。池岸皆叠石成壁,池周围建亭榭,构成东部祠园景观,约占现有苏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八娘伴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苏祠内的东坡盘陀坐像
图片
三苏祠内的东坡盘陀坐像
图片

三苏祠内的东坡盘陀坐像

图片
西大门
      西大门,民国十七(1928年)建,1992年改建。位于祠院西北角,悬山式建筑,三重檐。面阔三间,中为门道过厅,左右各一耳房。大门内有石拱桥一座,横跨水渠之上。其建筑规格约小于南大门。另配套房若干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