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阳老城文峰塔有三奇,尤是后面那两奇,更是奇中之奇!

 华豫之林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登临安阳老城文峰塔

作者:洪丕谟

从安阳洹河北岸袁世凯墓出来,车子转来转去,绕了几个弯儿,便来到了安阳城西北角的天宁寺塔。  天宁寺好大好大,现在寺址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一所中学。从照壁一头朝北投去深情的一瞥,便见学校中古庙残殿碧琉璃瓦半耸云霄。天宁寺塔在天宁寺的西面,按天宁寺塔碑图索骥,原先寺后另有一塔,现在已经不存。  
从中学边上一条狭弄鱼贯而入,便见眼前豁然开朗,青青的荒榛丛中,一塔巍然,原来是我们一行,已经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天宁寺塔脚下。这次河南之旅,共瞻仰了两座古塔,一座是位于从郑州到新乡路边不知什么村的灵应塔,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座便是到安阳必得一看,有名的天宁寺塔了。  
天宁寺塔八角五层,虽然高仅38.65米,可却塔身壮阔,站在塔下仰望,便有沉沉如山屹立千古的气概。建华说:“这塔的底层怎么这样高?”随着建华话音刚落,果见塔基底层壮实非凡,足有全塔2到5层的一半高度,先是一奇。接下来更是一奇,便是从2层上,一层渐渐大于一层,与一般宝塔从下到上的一层小于一层,来个截然有趣的大相反,让人感到一种特别的奇趣和拙趣。别以为天宁寺塔的特色就这些了,接下来还有让人吃惊的第三奇,原来从下往上仰望云天,这宝塔顶耸进云层里的塔刹,竟由一座高约10米的喇嘛塔,作为替代。以上天宁寺塔三奇,果然与其他宝塔截然不同,平生看塔,尤是天宁寺塔后面的两奇,更是奇中之奇。  
惊叹归惊叹,塔还是要登的。从塔基拾级而上,塔门横楣“文峰耸秀”四个秀美大字,映进眼帘,由此之故,当地读书人更乐于称这座塔为文峰塔。古代迷信,这城里乡里风水之地要是竖起文峰塔,那么读书人发迹的机会就会一时大增。  
啊,踏进塔门,文峰的石阶真是又高又陡,玉珍是心生畏惧,早在宝塔底下就生高塔仰止,不敢登临之心,我与建军、建华,还有摄影家王长松,大概是男人天生好奇,管他陡与不陡,且上去看看再说。从底层上到第2层,果然是塔层高高,脚酸气急,望一眼塔室四面,洞门狭小,只腰来高,门洞朝外的-面,已被铁栏封死,因此无法外出放眼远眺。在2层塔心转了一圈,但见塔身厚实,心想即使再过千年,子子孙孙死了一代又一代,可宝塔却依旧耸秀,一想到这里,一种人命如蚁,且过好眼前,活好眼前,抓紧眼前的分分秒秒,及时学习,及时工作,及时行乐之想,便顿时油然而生。  
第2层既然如此,想来第3层第4层直到塔顶,也同样如此,人被封在塔里,外出不得,不像上海龙华塔,松江方塔,一层一层的盘旋上去,每层都可出到塔的外面,凭栏放眼,一展心胸。心里这么一想,尝鼎一脔,自然也就不想再冒险登临,而是到此为止,折落下来。建华见我下塔,也跟着走了下来,只有建军、长松,依旧一层一层,爬塔不已。  
在塔下欣赏奇美古塔,心境悠然,神与古会。这样过了约10来分钟,便见建军、长松从塔里钻将出来,建军大嚷:“你们没上去真是损失了。宝塔顶层可以出来,有个好大好大的大平台,当中耸起一座不大不小的喇嘛塔,喇嘛塔四面的大平台,可以容纳100来人。我们站在大平台上看出去,整个安阳城可大可美呢。”  哦,原来如此。这真使我感到既后悔,又惭愧。惭愧后悔的是,我把局部经验当成了全部经验。由此又使我触类旁通想到,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对于你身边的某件事物某桩事体,只有当你从头到尾,彻底经历,彻底了解,方才有发言权,否则似是而非,难免以偏概全,走进错误的死胡同而尚不自知,由此又酿出多少对人对事的屈解。吾于登天宁寺塔,获此人生启迪焉。

洪丕谟,男,汉族,1940年11月生于上海,2005年5月22日因病在上海逝世。祖籍浙江省宁波。父亲洪吉求为留法文学博士,收藏书画甚富。自幼受家庭影响 酷爱书法与文学,高中肄业后学中医,获中医师街。后弃医从文专事法律古籍的教学和研究,并开办书法讲座,学书遍临魏、晋、唐、宋诸碑帖,尤倾心于汉魏的古朴和宋人意态。擅多种书体,以行草见长,所作朴茂多姿,挺秀俊逸,颇多新意。作品入选上海市历届书法展览、河南"国际书法展"、香港"集古斋成立六十周年扇面书画展"等,在多家专业报刊上发表或被多处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及刻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