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豫随笔】阴一心语《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

 华豫之林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   

作者 | 阴一  


 我知道,有的同事在背后议论我,说我弄不清,光知道傻干,不会做人;做事死板,不懂灵活周旋;有的甚至说:累死她活该,谁让她是教务科长来。我知道在一块儿玩儿的不错的姐妹们说我不食人间烟火因为她们的爱给了我很大的情面。年轻时他们叫我大傻、傻妞都还可以,现在老了,才发现我禀性难移,好像称呼我“傻子”一类的词也不太合适,所以便说我不食人间烟火了。我也知道,还有许许多多我的读者,他们在一旁猜想我,在背地里默默地欣赏我,甚至是仰慕我,在我头顶为我戴上了一顶作家的帽子、诗人的光环……其实,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有爱、有恨,有想不开的时候,有兴奋和激动的时候,工作中有不讲方法和策略的时候,生活中也有不讲理的时候。我像所有的女人一样有优点,有缺点,有可爱之处,也有可憎之时,若说我有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那只不过是我把生活中的这些点点滴滴从不放在脑里和心上,而是放到了笔下,仅此而已。 

 第一,生活。

 生活中最经常发生的事情就是穿衣吃饭。穿衣是个人的事儿,而做饭、吃饭,刷锅、洗碗,则是生活中最最平淡的一面和表现。我和丈夫之间已经默契形成了一条没有明说的约定:谁先到家谁先做饭,或者是谁在家谁做饭,两个人若都在,则是谁当家谁做饭

 暑假期间,那段时间我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多数是我做饭,有时候丈夫回来见我还在看书,忘了做饭,照样是脸上不好看。所以,那段时间,我总是提心吊胆,一边看书一边看时间,有时候一听到街门响,便机灵一动,扔下书就往厨房里面跑,又续水,又炖锅,又打火,装模作样开始做饭,谎称我也刚下班,或者刚从外面回来,他便高兴,接着我的工程往下做,剩下的便不用我管了,所以,我才可以安心坦然地继续看书或写作 

 第二,生气。

 自古曰:“儿大不由娘”,孩子大了,就应该娶妻生子了,这是风俗习惯,也是自然需求。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过早地被婚姻所束缚,言称还未遇到可结婚的人,他们自有他们的一套理论。新时期的生存之道,又有几个人能看得清、道得明?我们为人父母的也未必就真的懂孩子们,未必有能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所以多数是着急上火,逼孩子成家立业。立不立业的先不管,现在的父母又有几个是靠孩子养活的,所以宁肯养活孩子,也得先让他们成家。算是了却家长一份心愿。

 想起自己父母曾经是那么疼爱我,当时也是早早地硬要把我嫁出去,方觉放心。那时候我还很失落,以为父母不爱我了。给我找个婆家,把我推出去算了。现在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才终于理解了当时父母亲的心情。

 我因为爱读书,所以懂点道理,又因为经常给儿子交流,所以也有点懂他。但却不是太懂,朦朦胧胧,只是懂一点缘由而已。但丈夫却不一样,儿子不结婚,不分青红皂白,便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结于我,整天是对我埋怨加抱怨,穷气横生,一会儿怨我太掺活,一会儿又怨我太冷莫,不关心儿子的婚事。我关心也不对,不管不问也不对,横竖都是我的错。有错就会遭遇指责,被指责,心里难免窝火;有时候气得我暗自落泪;有时候便在笔下发泄一番,以释放我的郁闷之情,免得积气成淤,成了抑郁 

 第三,情感。

 一零年的时候,我处在情感的边缘期,对人生当中的情感问题几乎陷于绝望,又无处发泄,就借题发挥写了中篇小说《不惑之惑》,故事情节虽说都是虚构的,但情感的波折与动荡,确确实实是如同风雨中的小舟,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茫茫然不知所向。真真在“不惑”之年遇到了人生最困惑的问题。

 常言说“傻人有傻福”,说的一点儿都不错。生活中,虽然我不聪明,不懂更多的情感纠葛,整天乐哈哈地傻过、傻工作,却迎来了不少的爱慕者,不断有人先是接近我,帮助我,然后向我示意,需要得到我情感的回报。但我有我的原则和底线,情感可以不受拘束,但行为一定不能越规。所以这样就打败了一个个求爱者。有的明理,适可而止;有的却因此而怀恨在心,反过来处处给我刁难或难堪,给我下绊设局、设圈套,让我出尽洋相,狼狈不堪,经常是痛苦凄惨、坎坷不断。所有的问题,我都是靠这支笔来发泄,得以在背地里私下解决。所以大家都看到的只是我最光鲜的一面,而内心的痛苦和难处又有几人能懂?能解?能抚?能平?很多文字里面都浸满了泪水,而那些又苦又涩、又痛又疼的文字,我是不敢拿到桌面上来的,都是自己慢慢消化,慢慢让它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诉爱,人之常情。他们给予我的爱,我也不想让他们受到伤害,可他们的过分要求得不到满足,又让我不得不对他们造成了伤害,他们便在心里对我增加了诸多的仇恨感。“爱之深,恨之切”,真的是两难问题发生在我身上的更多,却很少有人能理解我。庆幸的是在众多的爱慕者当中,真的有甘心奉献,不求回报者。所以我感谢老天爷,总是于绝望中给我希望,于黑夜里给我光明。我在诗中这样写道:这一辈子的情感,让我来世再还。 

 第四,物欲。

 一个人对物欲的扼制是需要修炼的。这是我活到现在能过得开开心心,坦坦荡荡,一路走来总结出的至理名言。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儿;有多大本事,享受多大的待遇。不要贪,不要比,凡事问问心:这个事儿合适吗?这样做合适吗?这样拼搏与执着合适吗?这样不顾一切合适吗……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年轻的时候刚学会开车,又赶上了单位里分配我下乡工作,需要买一辆车来回跑,当时刚盖了房子,手里面没有一分多余的钱,先是想着买个二手车能开就行。1万的,2万的,买着买着便往好里想,钱往高处涨,等到决定三、五万买个像样的车时,便想着还不如买个新车好,毕竟是自己的第一辆车,图个吉利,要个新的。因此便去考察新车市场。从5万到6万,又到7万,最后想着说不定一辈子就这一辆车了,狠狠心买个满意的吧,于是里拐外拐的,便拐到了十来万。车买来了,便背了一身的债。后来还因为先还谁钱的问题,丈夫和我急红了眼,说如果不先还他的亲戚,就把车给砸了。他要面子,不想让别人低眼相看。钱可以救急、周转,不能长时间借用,这是谁都懂的道理。我也通过借钱把周围所谓的朋友刷了一遍。人情债,该背的背,虚情假意的,该算的算。从此以后却再不轻言借钱。我知道,若这样下去,除了亲人,我将会一个朋友也没有了。这就是现实。钱,真的能检验人情的冷暖,也能验证人品的高低与好坏。虽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有时候,钱确确实实可以是无所不能的。所以一个人一生若能合理地看待钱、对待钱、使用钱和挣钱,也就能对自己的物质追求与欲望有个很好的把握与控制,一生将可能顺心顺意。 

 第五,身体。

 年轻人一般不谈身体,因为身体结实而成为一切行为的资本。可以不顾及,任凭使用透支。但凡谈论身体的,大多是已经不得不关注身体变化的老年人或是年轻的病人了。

 我也一样,也曾年轻过。可以一坐一天看东西,也可以整夜整夜不睡觉写东西,身体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奴仆,只要他能撑得起,一直会毫无怨言地支撑和支持你,任凭你挥霍,任凭你透支。直到有一天,随你一起慢慢变老,变得力不从心时,才用疼痛来提醒你该注意身体了。

 从我开始得心脏病时,我才学会了调节自己,不生别人的气;从我开始得腰间盘突出时,我才开始学会了不能一股脑儿、一鼓作气地坐在那里读书,写字和学习。应该时不时活动下身体,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用来散步,运动,锻炼身体。还有那张脸,再不是以前那般什么都不用涂也不用抹,就已经是满脸的青春和光彩啦,现在你再看看镜子,皮肉开始松弛,皱纹开始清晰。若不补点水,抹点儿粉,怎能出门去见亲戚朋友与父老乡亲。所以,简单的保养、化妆也是需要时间,因此而感觉人生已经不再是纵向的走向了,而是平散开来,各方面都需要关爱。上要养老,下要助小,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一切都成了问题,若生活满是问题,那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第六,兴趣。

 兴趣是随着不同年龄阶段而变化的。从爱玩到爱学习并不矛盾;从学织毛衣到学刺绣也并非感觉就浪费了青春;从旅游到静读也不冲突……生命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才能有滋有味。虽说这样,终究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特别是精力有限时,更是要有主次之分,先后之序。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多,感觉是由动到静的多了,包括内心的需求与起伏也是如此。但都不可偏极,适可而止,止而后动,动而后静,静而后行,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生命的规律。遵道而行,循道而做,完成生命的历程,做人也就算是成功了,无论什么兴趣,都是为伴着生命的过程不枯不燥的调味品和催化剂,所以好好待你的兴趣,在兴趣中成就自己。而我的主要兴趣就是读书,学习!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纷繁而有序,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可以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一千零一夜”尚且讲不完,何况一生,讲不完便不讲了,留个念想,没有结尾的结尾也许是最好的结尾,因为这样,故事就可以不断地续下去。

                      作者:阴一
                      2019.1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