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豫散文】记忆中的繁华古城

 华豫之林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记忆中的繁华古城

文/云帆

      如今的安阳,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花草茵茵,树木葱茏。尤其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朋友圈拍发的美图和大都市相比,感觉没什么区别。相比之下,从城中间拦腰断开的支离破碎的古城,就有些惨不忍睹了。每当看到那些还在古城胡同里生活的人,就觉得这种古老的生活方式和住在高楼里享受着现代生活的人差了一个时代。可是在我童年青年生活的记忆里,生活在古城中,就觉得自己是生活在城当心儿的城里人,走在街上,有种来自内心的自豪感!那时的南北大街、鼓楼广场,繁华热闹的程度在我心中就感觉完全可以和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相媲美!

      童年的记忆里,能跟着大人到南北大街鼓楼广场逛逛,就觉得是一件很期待很开心很美好的事。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我随母亲抱着一两岁的妹妹一起去鼓楼附近的商店给妹妹买鞋。比妹妹大十岁的我也就是十一二岁。也有了自己的审美。女孩子特别喜欢好看美好的东西。那时,鼓楼广场周围商铺林立,商店里各种帽子鞋子琳琅满目。我们挑花了眼。在我眼里,就觉得都太好看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梦想着,如果有一天,让我进到这些商店里,能够随心所欲的挑选购买这些美丽的衣服和鞋子,那该多好啊!最后我和母亲一起为妹妹挑选了一双粉色的塑料凉鞋回了家。那双粉色的小鞋子刻在了我的记忆里。虽然不是我穿的,但它的美丽就觉得可以和灰姑娘的那双水晶鞋相媲美!

       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去逛街了。南北大街是我们古城的女孩子常去的地方。刻在记忆里的一件事,是石家庄有个亲戚小萍,和我同龄。她放了暑假来安阳玩儿,我们没事儿经常一起去鼓楼广场附近逛商店。那时鼓楼广场的东北角是一个布店,有各种各样的布。那时卖成衣服装的很少,都是买布找裁缝做衣服,或者自己裁剪做。那时刚刚时兴起穿“的确良”。比起棉布来,它的颜色如从水中刚捞出来一样,千金难买湿颜色嘛,看上去十分好看。它比棉布又结实、挺括,还不掉色。那时的说法是“的确良”可以穿8年。对于还处于温饱都难保证的国人来说,结实是首先要考虑的。我和小萍同时看上了一块淡绿色的“的确良”布,觉得做一件短袖衫会特别淡雅漂亮。问了问需要多少布,营业员帮我们算了算,一共需要五元钱。那时的五元钱对于还不会挣钱的我们就是天文数字。我们都知道大人是不会让买的,但我们被那块布吸引的就是挪不开脚步。就那么眼巴巴的看着它,心里想象着它穿在身上的美好样子。隔几天我们两个就跑到那里看一会儿那块淡绿色的布,虽然没买,看着也是一种心理上的享受。

      在我的记忆里,鼓楼广场就跟上海的城隍庙相似,不仅各种商店林立,满足你各种购物需求,还有许多的美味,让我至今难忘。一走到鼓楼东口,豆腐脑豆沫的香味就会挑逗你的味蕾。如今我们的早餐可以天天喝到这些,但就是觉得没有那时的好喝。我觉得绝不是现在好吃的多了,吃腻了。而是那时的饭都是真材实料,都是实打实的健康食品。所以味道是不同的。

      到鼓楼广场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更是无比诱人的人生盛宴!如果能有钱吃一笼电影院旁边的江南包子,那可就是上等人享受的了。

      如今,好多次我去文峰中路逛街,都忍不住拐到鼓楼广场附近走一走看一看。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在了,但可喜的是又在重新修建中。期盼古城文化能保存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余志兰,笔名云帆,安阳日报退休编辑记者。曾多年从事新闻写作和编辑工作,多篇新闻报道以及所编版面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退休后学习摄影古琴朗诵等,喜欢一切能提升自我的美好事物!在各门艺术的熏陶中品味生活,享受人生!


【华豫之林】微信公众平台

平台声明:作者、朗诵者授权本平台首发


版权声明:文中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