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遐思

 华豫之林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端午遐思

文/王罡 

       岁月匆匆去, 杏黄桃红时,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来了。前几天,已有亲朋送来了自己动手做的粽子,品尝后自是赞不绝口。记得儿时,长辈把端午节叫做“五月当儿” ,在我的记忆里,到了这一天,人勤手巧的母亲就会格外忙碌起来,先是烫面、盘馅儿,然后支起油锅,炸菜角、炸糖糕,让我们过足了口福。

       长大后知道“五月当儿” 就是端午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最主要的一层意思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生于公元前339年战国末期的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相传,屈原倡导举贤任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马上驾船划舟奋力营救,但始终不见屈原的尸身。为了寄托哀思,此后才逐渐发展演变成龙舟竞赛。老百姓又担心鱼虾糟蹋屈原的尸身,纷纷从家里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形成了吃粽子的风俗。这些年,我们这里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也多了起来。因为有了纪念屈原这个主题,心中便觉得端午节不是个喜庆的节日,而是一个励志的、鞭策中华儿女为祖国富强努力拼搏的加油站。2008年,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非文化遗产名录,当时我还在单位任实职,端午节收到的短信不少,当看到手机上一条条的“祝端午节快乐……”之类的短信时,心里还真不是滋味。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复这些热情祝福的人,记得自己还写了首小诗,其中后四句是∶粽叶飘香千万家/伏案充电度短假/端午并非喜庆日/自当奋起报中华。

       2012年的端午节,挥泪送走了辛苦一生、勤劳一生的母亲,此后每逢端午节,心中又平添了一份无法替代的思念和感恩慈母的情怀。后来通过详查资料,真正了解了端午节的来龙去脉,也明白了这个传统节日的多层含义。端午节风俗的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又注入了新内容。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早在屈原去世之前,吃粽子的习俗就已经存在。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端午节的名称叫法就有二十多个,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广泛深入人心,也是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说。

       现在过端午节,在纪念先贤,弘扬爱国主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作为炎黄子孙,一定要明白所肩负的责任,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不做光说不练的“天桥把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文明,报效祖国母亲。  

      (本文首发于2016年6月8日《安阳日报·作品专刊》,标题有改动。) 

作者简介:


    王罡,河南省安阳市人,198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创作小说、散文、随笔、杂谈、诗歌、报告文学等体裁文学作品约500余篇(首),作品刊载于《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安阳日报》《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中原文学》《文源》等报刊,多次在征文比赛话动中获奖,出版有小说散文作品集《梦之岛》,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豫之林】微信公众平台

  责编:谷乡

  本期作者:王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