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圣人周文王之十:治国安民思周公

 华豫之林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千古圣人周文王

文 | 王万顺

     




(十)治国安民思周公



武王上位没过多久,走上了和他父亲一样的老路过劳死。就在少年幼主不能理政的时候,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出来拯救了危机的局面,他就是武王姬发的弟弟姬旦,也就是我们说的周公梦游里面的主人公周公。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是姬姓的发祥地和祖业,将周列为周公旦的采邑,可见其功绩之伟。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易》诞生于西周,迄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周易》古经六十四卦的卦辞由周文王姬昌所作,而六十四卦的爻辞却是周公协助父亲周文王完成的。周公为完善《周易》的成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周公孝顺仁爱,曾帮助其兄周武王伐纣,后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死后,因周成王年幼又辅佐成王摄政,平定“三监”叛乱,建东都洛阳,又制礼作乐,后还政于成王。

为西周王朝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周公是后世为政者的光辉典范,常言道:“梦见周公”,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把周公尊为最崇拜的圣人,并被后世儒家尊为儒学奠基人和元圣。把周公的人格作为最高的典范,把周初的仁政作为最高的政治理想,而把周公创立的礼乐制度作为终身倡导的社会规范。因而周公参与了爻辞的编写也是比较可信的。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

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周公——博学多才,他武艺精湛、温文尔雅、临危受命,周公承担起家国重任后,挑灯夜战,恨不得把一秒钟都掰称两半用。

周公敬业到什么地步?他向天下广招仁人志士,只要是听到有志之士来面见自己,是洗到一半的头也不洗了,吃到一半的饭也不吃了,赶紧停下手里的事情,生怕自己错过了一颗蒙尘的珍珠。

等少主成年后,周公立刻移交大权,退回到臣子的位置上,专心辅佐少主,不曾出现有越界的行为。

西周虽然推翻了商朝,但是商朝的贵族还在,时不时还要跳出来闹事。周公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他将商朝的旧贵族迁到偏远的地方去定居,让西周的新贵族看管着他们。

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商朝的旧贵族老在自己眼皮底下蹦跶,看着闹心,还可以他们去开拓新的疆土。

虽说旧贵族失去了原来的封地,但他们可以带上自己的奴隶一起走,这样也算是打个巴掌给个枣。周公所采取的制度是分封制,以周天子为中心向诸侯国分封土地,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当“小皇帝“,只要每年定期向天子进贡并在战乱的时候出来维护天子即可。

分封制的确立减缓了诸侯国之间的矛盾争端,诸侯国之间有了自己的土地后一切中心都放在了自家,也没人有闲心再去开仗。

在周公的不断立下,西周的政治稳定国力上升,国内百姓们生活安居乐业一片祥和。西周文王开创周朝基业800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长久的时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周文王姬昌盛德的影响。

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对周公有着极高的评价:“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

  本期作者:王万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