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重阳∣从“残疾老夫妻带儿子火化证到银行办业务”想到的……

 华豫之林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从“残疾老夫妻带儿子

火化证到银行办业务”想到的……

近日,在网上刷到一条题为《残疾老夫妻带着儿子火化证明来银行办理业务,让柜员和保安都哭了》的小视频,看过之后非常难过。

视频共40秒,所附文字说明如下:2022121日,河北邯郸,有两位老人一步一挪地离开了银行。他们听闻因高空作业去世的儿子应该在银行还有存款,但又不知道究竟存在了哪家银行,便拿着儿子的火化证和询证函一家一家询问。柜员姐姐为老人优先办理了业务,但未查到相关信息。老两口唯一的儿子出生于1991年,因为家里穷,一直没娶上媳妇。如今儿子去世,厂里赔了几十万,有钱了,人却不在了。

按说,儿子生于1991年,父母不该有多么老。但考虑到家庭穷困的原因,有可能视频中的老夫妇成家很晚,系中年得子。所以,视频中,看到那位老妈妈下银行台阶时,都得扶着一个塑料高凳子才能挪下去,显得十分苍老笨重。出银行门后,老爷子在扶着一辆小三轮等老伴上车,银行保安等人帮老妈妈十分笨拙地坐上了小三轮。

视频最后所附文字说,网友们看过后都很心酸,惟愿老人余生能多点温暖。说实话,问候、关心就是再多,又怎能弥补老人心头的创伤呢?唯一的儿子没有了,老人以后还有什么希望呢?我就在想,如果老人真能相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规律,真正明白圣人们对父母与子女关系真相的叙述,或许可以化悲痛为力量,坚强起来,让余生能够不那么难熬。

    那么,圣人们是怎样看待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呢?请看在下以现代语言进行的通俗性解释。

在圣人们看来,大道至简,对于父母来说,世间所有的子女都可以分为四类:来报恩的,来报仇的;来讨债的,来还债的。上面提到的残疾老夫妇的儿子年纪轻轻就出事去世了,但留了一笔巨额赔款,看来这是个以“还债”为主的儿子。但他年纪轻轻就走了,说明老夫妇俩前世和这个儿子的恩情不算很大,就只能换取这一世的二十多年缘分。

按说,这儿子是来还债兼报恩的,也算是件好事,但还完债就走人了,留给了父母无尽的凄凉,又成了坏事。所以,古圣先贤们一直在劝大家要行善积德修福报,不然人虽然活着,福报没了,即使有钱,自己已经老弱病残了,还哪里有幸福可言呢? 

有人说,你说得这一套我不信。首先,我要说明,这不是我的理论,而是圣贤揭示的人生真相。如果你不信,我们可以探讨,我也没权力逼你相信。

我要给大家提个问题:世间这么多人,你与父母、妻儿、兄弟姐妹为啥会成为一家人?估计很多人会骄傲、幸福地说:那是我们有缘分。对,你回答正确,古语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就是这个道理。缘分先定了你们是一家人,你们才能进一家门成为世间的一家人。

但我还要继续问,什么是“缘”?是谁给你们定的缘分?啥时候定的?这问题估计大家就回答不出来了,平时连想都没想过,咋回答?所以,有很多话语,本来已经提示大家能找到问题的真相了,但就因为大家浅尝辄止,或者人云亦云,不会深入思考,最后导致自己一直处在糊涂状态。

其实,“缘分说”的指向就是生命的真相,且人与人这一世的缘分是由“前世”来定的。根据“善恶有报,一丝不爽”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规律来反推,前世的你与任何人的恩怨情仇、经济纠纷,如果当世不能妥善全面处理,都会在这一世继续处理。那些前世与你有交集、纠葛的生命,就是与你在这一世遇见的所有亲友。

这些亲友,根据上一世交集、纠葛的疏密、深浅程度,转化为今生的各种不同关系的亲友、同事、熟人等人物。能进入“一家门”的人,就属于交集最密切、纠葛最深刻的那一组关系了。然后,概括来说,不只儿女对父母,所有亲友对某个人来说,都跑不了那四类:报恩,抱怨;还债,讨债。

当然,不能那么绝对,四类因素也有很多是交错掺杂的。所以,就会出现以下状况:

有的人养子女,半路上人财两空——人也死了,钱也花光了,这是典型又报怨又讨债的子女。有的好点,人空了,还有财,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对老夫妻,可谁能保证他们心不死呢?有的人还在,财空了,如果他是来“报怨”的,会继续折磨爹娘,甚至杀害爹娘,那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好的是人财两旺型子女,这是既报恩又还账类的子女。

相反,还存在如下情况:有的孩子没出生就被爹娘打掉了,或者出生后被遗弃的,或者没遗弃却一直被爹娘虐待的,还有被爹娘杀掉的。当然,也有爹娘非常负责任,把孩子教导成人、成才的。还有爹娘虽然不虐待,不遗弃孩子,但却因为溺爱把孩子害惨的。

所以,这里面情况极其复杂,咱们肉眼凡胎之人也看不懂。

那我们凡夫俗子看不透咋办?就别过时光吗?那也不是,只要自己能一直行善积德就行,因为行善积德能增长福报。福报坚持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本来悲催者变幸福,本来幸福者更有福。

所以,曾经被中纪委网站列为“传统家规优秀书目”的中国民间劝善经典《了凡四训》上有句话,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这已经说到事情的根上了,最关键的一个字就是“德”。就怕你本来福气不大,还不知道行善积德修福报,那就糟糕了。那怎么修呢?本文不作过多表述,只是提示:人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个都不能少;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廉耻之事,一件都不要有。如果以前有过,请诚恳认错,以后不要再犯就行。

作为子女也是这样,有的是前世欠了父母债和怨,这一世来就是受折磨还债的。那咋办?还是得修福改命,没有第二条路。

历史上,我们的舜帝就是这样的。大舜从小就没了亲妈,看来福气不大。而且,他的父亲、继母、同父异母弟弟还一直联手残害他,但他却是只管尽孝,毫无怨言。最后,大舜的厚德终于感动了父亲、继母、兄弟,还感动了天下人,被尧帝选为接班人,成了天下的领袖,实在是我们后人学习的好榜样。

当然,有人听在下说了这么一大堆“玄之又玄”的话,开始后悔了,又不承认“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缘分说”了。而改口说,哪有什么“缘分”?不过是“偶然”“巧合”而已。

在这种思想解读下,任何一家人能成为一家人,就都是偶然、巧合,根本没有规律可言了。但他可能忘记了,一切“偶然性”背后,一定有“必然性”存在。

当然,争辩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人的思想是最难改变的,除非自己愿意改变。所以,在下也该适可而止了。只不过,想起那对残疾老夫妻老年丧子的悲剧,我就感觉很难过…… 

  本期作者:汪重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