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重阳云游记(105):团队5·展示精神的高度——河南教师读书会修武文化行纪实

 华豫之林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汪重阳云游记

(105)

团队5·展示精神的高度

——河南教师读书会修武文化行纪实

雾霾锁国,连月阴沉,使得很多人的心儿都变得焦躁不已。谁能带来丽日蓝天,让我们的眼界豁然开朗?谁又能招来甘霖雨露,让我们的身心轻松清爽?唯有书籍,唯有读书,唯有交流读书感悟。

于是,2015年年末,河南教师读书会组织了一次“带一本书去听讲座——走进修武文化行”活动,部分书迷会员们相聚焦作市修武县,与当地同行分享专业发展的收获,交流读书写作的感悟。大家还走进太行山间,融入自然,与天地对话,与心灵对视,展示出了异于一般人的精神高度,在雾霾沉沉中突围而出,获得了一次境界提升的宝贵机会。

一、坚强四棵柳 

干净的校园,四面环楼,场地还真不算小。在校园偏西南方向,四棵高大的柳树挺立着。说挺立也不大妥当,柳树不如杨树那样直挺,而是柔美多姿,枝干屈曲有致。冬季的初雪已经过去三周了,那柳树上曾经茂盛的叶子也已枯黄,但还有很多坚强地挂在树上,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哇,那树上还有一只大鸟巢呢,在其中一棵柳树上栖息着,给傍晚的校园增添了一缕温馨,一缕柔情。

这就是在河南教育界有名的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的“四棵柳”人文景观。说这几棵放在山里、路旁都很平常的柳树“闻名”,是因为柳树所在的学校成立的“四棵柳读书沙龙”一直以来都搞得有声有色,给这本就文化味浓郁的学校增添了浓郁的书香气息。所以,在新闻媒体频频报道学校成绩之时,这四棵柳树也便被频频提起了。

于是,河南教师读书会2015年年末读书盛宴便选在了这里进行。1212日,一场以“读书”为名义的聚会、交流将在四棵柳旁隆重举行。1211日下午,连续弥漫着的雾霾突然散去了大部分,久违的太阳也露出了笑脸。下午五点,作为河南教师读书会会员的我这个安阳市乡村初中教师,与读书会优秀会员——安阳五中名师孙永芳、淇县石桥小学名班主任张国庆、鹤壁市教坛新秀——山城区九小的付丽娟、山城区七小的禹文娟老师一同抵达了修武第二实验中学校园,见到了该校校长、读书会优秀会员薛志芳。

薛校长的名字常常让人浮想联翩,闻者都以为是“美女”一位,一见却都会惊诧不已——乃是中年汉子一枚,还显得体态有点胖。然而,书香已经滋养出了薛校长超常的气质——给当下的流行语“主要看气质”以最本质的阐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古训,也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有力证明。

走进薛校长设在一间教室里的临时办公室,首先便看到有两幅大的书法、山水画作品在前后黑板上靠立着,妆点出了一种典雅的氛围。听薛校长说,另外几位参会的优秀读书会员——郑州十九中的特级教师、名班主任杨卫平,孟州育新小学的名师党玲芬、鹤壁九小的唐芳、鹤壁七小的董丽红、武陟县的李之梅老师、商丘市梁园区的小学校长吴伟刚、巩义市的小学教师柴冬迎都已先期抵达,正在宾馆休息。

我们赶紧趁天色未晚在四棵柳下合影,并一同期待第二天的精彩分享到来。

二、投入听讲座 

“你不要只看学生的缺点,只看有缺点的学生。每天你一走进教室,就只看谁在读书,谁在扫地,谁坐得很整齐,并把他们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毫不保留地表扬。学生们被赏识了,就有一种存在感……”

1212日早八点十分,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后院的二楼录播教室内,极具亲和力的杨卫平老师开始了与全校约百位老师、读书会多位成员的治班经验分享。杨卫平老师班级管理经验丰富,作为特级教师,虽然已经50多岁年龄,却还担任着在很多人看来比较“折磨”人的班主任工作,并且做得风生水起,兴致盎然。若非已经懂得了班级管理的“三昧”,谁会在这任务量极大的岗位上这样坚守?

听听杨卫平老师的讲座题目——《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就会明白杨老师愿意为之的秘诀。做班主任怎样才能不烦躁,很快乐?杨卫平老师的“秘诀”也并不神秘,就是让老师要智慧地赏识学生。她说要换个角度看学生的发展,她说校园处处有教育契机,她说个体成长需要慧眼,她说对学生要看透不说透……这些管理经验,她是通过自己与学生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来传递给大家的,那些故事时而让听讲者颔首微笑,又时而让大家陷入沉思。

根据安排,这次“河南教师读书会修武文化行”首先安排半天优秀会员的讲座,分别在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第二实验小学进行。

在修武第二实验中学会场,孙永芳老师接着做了一场《做个幸福的挖井人》的讲座。孙老师告诫大家,一生应该挖好一口属于自己的井,为后人留下一口永不干涸的“印月井”。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做一个专业成长不停止的人,做一个有专业影响的人。让专业写作引领专业成长,让专业影响润泽幸福人生。孙老师结合自己怎样践行教师成长三部曲——打造有自己风格的精品课堂,写出有自己思想的专业论著,做出有自己见解的专题讲座谈起,让老师们明确了专业成长的方向,坚定了专业发展的信心。一个上午,听会的老师们都是在快乐、幸福中度过的,个个觉得受益匪浅。

而在修武第二实验小学会场,张国庆、党玲芬老师也与全校百位教师和部分读书会优秀成员进行了专业读写智慧分享,力促大家参与专业成长。

讲座进行期间,河南教师读书群群主、《教育时报》资深编辑代修鹏也赶到了修武,并采访了两个会场的讲座实况,为四位老师的精彩表现赞叹不已。这当然有读书的功劳,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人想要成长起来是不可能的;而不去大量阅读经典著作,一个人想要厚重起来也是不可想象的。

“读书!”我听到了所有参会者心中的呐喊。

三、净影峡参禅

人的心本是灵动的,之所以会疲倦,是因为蒙上了太多灰尘;人的心本是纯洁的,之所以会冷漠,是因为掺杂了太多杂念。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寻找净土,来清洗沾满灰尘的心灵;我们也需要不断切断世俗,来清除那不断淤积的杂念。修武县双庙乡太行山青龙峡深处的净影寺就是这样一片净土,值得我们前去度化自己,解放自己。

如果说大自然是一部最厚重的书籍的话,那么太行山就是其中一个厚重的章节,净影寺景区就是这一章节中的一段重要论述。

1212日下午四点,我们读书会一行乘车来到了净影寺旁的影寺村农家院。净影寺,就静静地卧在农家院所在山脊之下的深峡之中,在等待我们“阅读”。山中与山外一样雾气蒙蒙,群山便遮在了一片苍茫之中。当然,山中蒙蒙是雾气,绝然不同于山外令人烦躁的雾霾。透过雾气俯瞰峡谷之中,净影寺重重殿阁的金顶很是引人注目。

相传净影寺创建于南北朝时期,是隋代高僧慧远的出家学法之地。慧远大师曾在北周武帝灭佛时与周武帝辩论过,并带了一大批宝贵佛经在净影寺隐藏了下来,到隋朝立国后又将佛法发扬光大,被尊称为佛教净土宗初祖。

深山藏古寺,历来是佛家给人的经典印象。当我们站在悬崖上俯瞰净影寺时,更是强化了这一印象。寺院建在深山内,远离红尘,隔绝世俗,确是修炼宝地。张国庆老师近几年精研佛法,开悟很多,我们每每聚到一起都要请张老师为大家讲讲佛法。所以,当我们顺着悬崖台阶,往峡谷之中进发时,仍有很多老师在随着张老师询问佛法。

佛法讲究参禅,禅者通过参禅以“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达到身心轻安、关照明净、止息杂虑的状态”,这当然也和高质量的阅读所追求的功效一样了。当你能“专注一境、止息杂虑”后,你的心灵还会不纯净吗?净影寺,让你的影子都会纯净起来。

数百级台阶把我们接到了近百米深的峡谷之中,谷底整修得很平坦。不用走进净影寺,就能感受到寺院散发出的强大能量场来。峡谷深深,绝壁峭立,冬日的景区没有其他游人,就我们一行人在峡谷中漫游。这道峡谷长有15公里,封闭性极强,生态也极其完整。虽然山间一片萧索,可我们却感受到了万物都在积聚能量,以图明春“东山再起”的努力。前方出现了一柱孤峰,颇有张家界山峰的特色。孤峰旁还建有一座三层的“讲经阁”,精致而古朴的风格与这峡谷融为了一体。

我们兴致勃勃,我们高呼长啸,我们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彻底放松了身心。

最令人激动的是,寺院后面的深谷中,一道清溪横卧其间,源头石壁上仍有哗哗水声在山间回荡。温度自是极低,可我们都没感到寒冷。因为那哗哗的水声为我们清洗了烦恼,因为那静静的大山为我们吸收了凡尘。我们在水面上的观景台中尽情蹦跳,尽情吵闹着,找回了久已丢失的天真与童心。高高的崖壁上,还雕凿了很多佛像,虽是今人所为,却是雕工精美,极具艺术价值,也让我们欣赏了一番。

峡谷拐着弯向远方延伸着,我们的思绪也向远方延伸着,似乎感悟到了禅的高远境界。阅读净影峡,成了我们此次“修武文化行”的重要一环。

四、“山人”读书会 

游了半天,暮色降临,我们回到了农家院。主人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丰盛的“山珍山味”——山地野白萝卜丝、山地野红萝卜丝、山地花生米、山地自酿野葡萄酒、山地玉米面糊、山地黄面馍。

大家顿时胃口大开,纷纷开玩笑说,我们都成“山人”了。

嘿嘿,这一玩笑语还真适合我们的身份。山人者,隐士也,与世无争也。我们这暂时放松下来,在大冬天来到海拔千米的太行山农家云游,交流读书感悟,只有具备“山人”素质的人才能做到。所以,我们在吃饭前进行的“2015年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交流会”就成了真正的“山人读书会”。外面的温度已在零下5度以下了,而屋内不大的饭厅,一个煤火炉便驱走了寒冷,大家围着两张桌子进行了交流。

主持人唐芳老师说,冬天是沉静的季节,积蓄着成长的力量,我们在寒冬时节举行读书交流会,书籍更能给我们带来力量。薛志芳老师说我们都是有高度的人,这不仅是指我们举行读书交流会的地方海拔高,更指我们这些坚持读书的人有精神思想的高度。

“精神的高度”,正好契合了这次读书会修武文化行的主题,让大家都产生了共鸣。

我向大家推荐了两本书——《一个理想青年的奋斗——孔丘说明书》《阴阳哲学导读》,建议大家好好学习孔老夫子高超的课程开发艺术,为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而努力工作。我还建议大家要推进自己指导思想的更新换代,让老祖先至今无人超越的“阴阳根本律”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

代修鹏老师推荐克里希拉姆的《生命之书》,他随手翻了几处,念了自己的读书批注,让人感到他与作者进行互动的读书方法很值得借鉴。吴伟刚老师推荐《我亲爱的甜橙树》一书,说自己看这本童书时常泪流满面。他希望大家记住书中的一句话——走了那么远,我们来寻找一盏灯。

付丽娟老师推荐《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说人应该回到自己的内心去寻找快乐的秘诀。张国庆老师推荐了《大佛顶首楞严经》一书,说这是告诉人们生命究竟的经书,他要发心用二十年读透。 

李之梅老师推荐《窗边的小豆豆》一书,说那本书给教育提供了理想的模板。唐芳老师推荐《孤独六讲》一书,说孤独其实就是在寻找另一半,让生命更圆满。柴冬迎老师推荐《重新发现儿童》,说这是自己读得第一本教育类书籍,让自己重新审视了教育职业。

52岁的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的郭乃军校长还不是读书会员,但也随团参加了这次读书交流会。他向大家推荐魏书生老师的《班级工作漫谈》,并高度评价了这次读书交流会。他说旁听这次读书会看到了很多风景,大家推荐的书籍各不相同,互不重复,精彩纷呈,自己受益匪浅。他表示也要加入读书会,跟着大伙儿一起读书成长。

禹文娟老师也推荐了《班级工作漫谈》,她说自己还年轻,知识面窄,以后会坚持读书发展自己,每天点一盏思想的灯。董丽红老师激动地推荐《南渡北归》(第一部)一书,说自己从书中感悟到了民国时期那一代学者、大家、教育家的担当精神、教育情怀,深受教诲。

孙永芳老师推荐《历代怨诗、趣诗、怪诗鉴赏辞典》,说读诗可以静心。党玲芬老师推荐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她说自己已将去年发下的“三年做好一件事——课堂”的誓言,改成了“二十年做好一件事——课堂”。

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大家交流得也很畅快。

薛志芳老师说,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到阅读很有力量,读书会青春飞扬,河南教育大有希望,发起成立河南教师读书会的《教育时报》功德无量。当他说到自己2015年已经读了91本书时,大家都震撼得说不出话了。他建议大家要给自己列一个读书规划,避免“营养不良”发生;还要多读点“非教育书”——跳出教育看教育,站起来看自己。

这场“山人读书会”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精神的高度就在这样的交流中展现了出来,那高度是一本本名著、经典砌筑而成的。 

五、斗水看沧桑

一斗水中也能看沧桑巨变吗?是的。佛祖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一滴水中都有八万四千颗虫子,何况一斗水呢?

不过,这里提到的一斗水,并不是只有一斗水,而是我们修武文化行的下一个目的地——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庄一斗水村。一斗水村隶属于修武县云台山镇,在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境内,海拔1000米,有200来人居住。要到一斗水村,很不容易,需穿越18道隧洞。1213日早上八点半,我们驶向了一斗水村,要去那里感悟世事沧桑,自然巨变。

当我们的车子穿越一道道隧洞时,我心想,这地方真是与世隔绝呀,要不是人力物力具备,开出了这么一道道隧洞,那里的人们怎么与外界联系呢?穿行在世界级山水景区云台山区域内,我们还是挺激动的。茱萸蜂是云台山景区的最高峰,当我们在峰下小憩时,我首先想到了大诗人王维在此登高望远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于是乎,我诗兴大发,作顺口溜一首——昔日王维曾感叹,遍插茱萸少一人;而今教师读书会,拜谒奇峰来多人。

写完后,也不管语言通不通,便得意洋洋地发到了微信圈内。

就这样,上午十时左右,我们来到了位于一道山沟里的一斗水村,小村里的石房石屋安静地在山沟里卧着。尽管这几年已经开发了旅游项目,但因为冬日淡季,也没有多少人。在村中间一道石坡下,我们看到了这里著名的“龙显石”—— 一块长约2宽约1米的铺路,竖立在路边的石座上,外罩玻璃。石上似乎有一道天然形成的酷似雕龙的造型,很让人稀奇。

据石下的碑刻记载,太行山在几亿年前曾是一片大海,因为地质变迁时而隆起,时而沉入海中,很多生物也在地质变迁中变成了化石。这石头上的雕龙造型,可能就是一条蛇的化石。文字是有高度概括力的,“大山时而隆出海面,时而沉入海底”,就这么说说间,几千万年就过去了吧?这不就是沧海桑田吗?世事沧桑,真实不虚呀。

我们看过 “龙显石”后,就向石坡上走去。走了几十米后,石坡高处,一座破败的关帝庙出现在眼前。关帝在民间信众很多,是老百姓心中的保护神,村中有座关帝庙不稀奇。入口建筑就是一座戏楼,可惜已经摇摇欲坠了。戏楼一楼为过道,二楼是戏台,正对大殿而立。大殿正在整修,殿中的关帝像还没开光。据说,刚才看到的“龙显石”中的石龙就是庙中关帝爷青龙偃月刀上的青龙所变,所以这里的关帝大刀上是没有青龙的。

大家在院子里找到了几通石碑,还在两侧破败的厢房墙上看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标语。看看那墙倾柱歪的景象,再想想当初香火缭绕的景象,你会再次领悟沧桑的意蕴。

至于为什么这深山里面还有这较大规模的山村,等我们走出关帝庙,走上庙下的石道时,才知道其中的缘故。原来,我们脚下的石道,曾是邻省山西的商人们做生意常走的商道。想一想,曾经的数百年来,晋商们赶着马车,领着马队,来来往往于这条山道上时,总得找个歇脚的地方吧?而这村子正好是山西商人翻山进入河南的第一个站点,就成了理想的歇脚之地,繁盛一时。所以,这在我们看来似乎无比闭塞的小村,当年还曾是“交通要塞”呢。后来,新的交通线兴起,这里才没落了下去。

兴盛,破败,彼一时也此一时,这不还是沧桑吗?

唯有村头那斗大的泉水井,还在不断涌出甜甜的山泉水。当初,这井眼虽只斗大,却是有多少人来饮水、打水都不干涸的呀。这“一斗水”,不知曾滋养过多少人,一斗水村,便是由此得名的吧?当我们走近一斗水井时,都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在心间。后人为井戴上了八角形的石刻井筒,并盖上了井盖,还建了亭子来保护她。走到跟前,掀开井盖,那清清的井水便映出了我们超凡脱俗的容颜。我们也似乎看到了蕴藏在井水深处的历史影像,沧桑!

再往前走,脚下整修过的石道就没有了,小径坎坷崎岖,往西北方向而去,通向了山西省。山西,我们是没时间去了,但路边山半腰的“神女洞”我们得去看看。这里海拔较高,三周前的那场大雪还没化尽。小路两边,时有残雪,站于光秃秃的树丛间,踏着残雪照张相,也别有一番风采。

要上到山腰,是不容易的。因为穿着都有点笨重,再加上坡度较陡,爬了没多高就喘起气来了。大家都说,喘就喘吧,大口呼吸呼吸,山间的清新空气就把肺部的霾尘给全部清洗了——免费洗肺,何乐不为?而正在此时,太阳也从东南山头上照了下来,天晴了,让我们都欢呼了起来。

半山腰有一天然溶洞,深约50米,高宽各有约6。溶洞中间地面上,一柱约半米高的锥形钟乳石正在生长。打开手电看石洞顶部,水珠滴滴落下,正照地面钟乳。

一个有情,一个有意,也许几万年后,这钟乳石就会长到顶住洞顶的高度吧?沧海桑田,仍在进行呀。

六、书香不是华 

看过溶洞后,我们下山坡回村,准备吃午饭。阳光正好的山路上,我们各摆造型,婀娜多姿,留下了一张张“冬日山路花开图”,发到微信圈里,便引来了很多点赞和评论。网友们都说我们过得潇洒、自在,快意人生。我回复说:“快意不快意,一切在自己。”

村中保护完整的四合石院——李家大院,是我们就餐的地方。农家手擀面、炒大米,让我们吃得齿颊留香,欲罢不能。而农家堂屋中堂上,一幅独特的对联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书香不是华,剑气非关月。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吗?怎么又说“书香不是华”呢?

仔细琢磨,我们明白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华”,是气质高雅的充盈;而“书香不是华”之“华”,是有形无实的浮华。那就让我们牢记这幅对联的告诫吧,我们读书要充盈扎实,不要浮华奢华。只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才能具备超人的高度,我们也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真是:

河南教师读书会,

走进修武展修为。

读书读人读自然,

观山观石亦观水。

交流分享互启发,

一草一木都葳蕤。

但能成长不停止,

精神高度无人追。

(本文写于2015.12.15                 

  本期作者:汪重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