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重阳云游记(107):穿越时空,探寻三千年城邦——殷墟采风记

 华豫之林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汪重阳云游记

(107)

穿越时空,探寻三千年城邦——殷墟采风记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著名学者郭沫若的这句诗形象地说明了豫北安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显赫地位。因为是商朝晚期12代王的都城所在地,作为商朝都城历史达267年之久的安阳留下了大量文物遗存、历史遗址。

其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殷墟保护区共分两个部分——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遗址,分布在安阳城偏西北部的洹河两岸。宫殿宗庙遗址是殷墟保护区的核心区,位于洹河南岸,占地75万平方米,是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殷墟宫殿区有50余座建筑遗址,分“宫殿、宗庙、祭坛(甲、乙、丙)”三组,宏伟壮观,另外还发现了铸铜遗址。在宫殿区,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宝石器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有的是华夏之最,有的是世界之冠,蕴藏着殷代先民们的创造、智慧和卓越的技能。考古专家评价说,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

但是,尽管殷墟有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安阳人来说,我却总觉得司空见惯了一样,没有了新鲜感受。其实这是一种无知,早春的一次殷墟之旅,让我更加证明了自己的无知。

2016312日下午,我们安阳绿色教育发展研究会的几位同人陪同十多位来自河南其他地市的名校长、名师们参观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因为一个讲解员志愿者,我对殷墟又有了更多的了解。说是更多,原本是建立在多的基础上的,因为我自认为作为一个安阳人,对殷墟了解还是够多的。其实我错了,我被自己的自大给蒙蔽了。

给我们担任讲解员的是一位老志愿者,安阳市钢三路小学的退休老教师,名叫李成林。李老师刚刚退休,身材发福,他从下午两点半开始,费时四个小时,给我们一一详说了殷墟的历史和一草一木的由来。 

一开始就是殷墟的大门——甲骨文“门”字的变形造型,中间两扇大门,两边两个小门。而且是内外两个门——现在的大门高大开阔,建于殷墟申遗成功的2006年;院内的那个门是同样造型,但要小上一倍,建造于1987年。

整个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大院正中间的建筑,是殷商王朝的“国务院”.这是李成林老师的比喻,很形象,就是商王上朝的大殿。大殿是根据甲骨文记载复原的,“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很上档次,当时对周边的附属国影响很大,后来的韩国宫殿造型都保存着这种特色。据说韩剧《大长今》中的宫殿造型就与此很相似,我基本不看电视,也不知道,但应该是不错的。

李老师的讲解引经据典,大家听得很入迷;大家听得入迷,李老师又讲得更卖力带劲了。

因为商王的大殿正在维修,不能进去,我们就去参观了大院东侧的殷墟珍宝馆,这是游殷墟必去的地方,里面陈列了殷墟出土的部分文物珍品。珍宝馆位于地下,要到地下宝库去,就得穿越“时空隧道”了——那条隧道从地面入口缓缓深入到了地下,隧道内侧墙脚,还画有一条历史刻度尺。

从当代开始算起,我们倒退入中华民国,穿越进清朝、明朝……直至公元元年——王莽新朝之时,有个圆圈——意为公元前后之标志,继续穿越就进入了“公元前”。隧道全程盘旋下去,有三个拐角。其中最后一个拐角,是从东周到西周的交界点,一般人注意不到就拐过去了。

李老师在这“历史拐点”上提醒我们,这个点上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周幽王烽烟戏诸侯。因为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戏弄诸侯,导致西方犬戎族打进镐京都没人理会了。于是西周灭亡,迁都至洛阳继续延续,东周开始。我们一听这事,都唏嘘不已,感叹那周幽王太没出息。

拐过这个角后,沿隧道走到尽头,就到了商朝,地下珍宝馆就是商朝历史的再现了。 

进入珍宝馆,首先看到的是墙上挂着的商王朝世系表:从上古“五帝”之一帝喾的妃子简狄误食玄鸟蛋,生下商之始祖契开始,甲骨片上的实物文字和《史记》的书面文字把商王朝的世系记载得很清楚。我一眼就看到了契的六世孙王亥的名字,当时王亥生活在商族发源地——现今河南省东部商丘市地界上,带领商族人扩大生产,拿多余的产品到外部落去交换,便产生了商人、商业,因此被尊为“华商之祖”。

我刚刚上周去过商丘,拜谒过王亥铜像,印象很深刻。王亥再往下传七代,就到了成汤时代,成汤推翻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后商朝几经迁都,终于在第11代王盘庚时期,迁到了现在的安阳定居了下来,并把当地地名改为了“殷”。为啥要在这里定居?因为此地水草丰茂、资源丰富,而且依山傍水,进退自如。

精彩的殷商王朝故事由此开始,就在那一个个文物展厅内连续着:

当时的城市建筑技术已很先进,这个可以由陶器厅展出的陶制下水管道来证明,那管道还有三通接口呢。而且,那个时候产生的排水管形状一直传承到了现在,只不过是材料换了罢了。还有,那个时代陶制的锅碗瓢盆多种多样,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陶器厅后,就是青铜厅了——这是那个时代的标志——青铜时代嘛,冶炼技术已经极其高超。青铜戈矛、青铜鼎器、青铜酒器等等大大小小的用品也应有尽有。李老师说,别看这些青铜器锈迹斑斑不好看,其实它们刚炼出来时是金光闪闪的,因为青铜里面有锡的成分,一般不易生锈。现在这样子,是在地下埋了三千年之久,才氧化变成黑青色,也有了锈迹的。这一点,李老师不讲还真想不到。 

之后是玉器厅,精美的玉蝉、玉燕、玉凤、玉龙、玉珮造型,让人感叹那个时代的手工制玉业就已那么发达。最后是甲骨厅,李老师给大家大致讲了甲骨文的构造,并破译了一些陈列出来的甲骨文片的刻画内容。比如说很多甲骨片上都记载商王打猎的事,为什么商王老是喜欢打猎呢?据李老师解释说,当时军民不分,打猎就是练兵。而且还可以对王朝境内不服气的小邦国起到震慑作用——谁不安分,就到谁的辖地去“打猎”。

随后,李老师又说起了汤灭夏、周灭商的故事,都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典型例子。这时,有人插嘴说,是呀,当时纣王无道,很多人都帮助周武王灭商,连哪吒、雷震子、二郎神等奇人异士都出山了,顿时引来了一阵大笑。

走出珍宝馆,我们又参观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大院东北角的甲骨碑林,三十多块随原甲骨片形状而仿制的造型不一的石碑,组成了这片不大的碑林。每块碑上都正面是甲骨文,背面是译文。饶是如此,我们都看不大明白,经李老师指点,才理解了其中几块碑文的意思,很有趣。比如,有块甲骨碑上就记载了一次车祸——车子翻了:甲骨文以象形字为主,车子没翻时那字是向上的,车上各部位——车厢、车轮、车杆都有;车子翻了后,车厢没了,车轮还在,却已经朝天了,真是形象。

而后,我们还参观了殷墟车马坑、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墓的地下宫殿等。平常参观殷墟宫殿区,也就两个小时就可看遍,但我们在李老师的介绍下,这一次却参观了四个小时,还觉得意犹未尽,收获多多。外地朋友更是感觉受益匪浅,临近傍晚还依依不舍呢。

这真是:

三千年前,城邦发达;
三千年后,众人探源。
导游引路,历史重现;
时空隧道,穿越久远。
陶器青铜,彰显文明;
玉器甲骨,蕴含厚重。
多加留意,时时有光;
善于学习,处处风景。

(本文写于2016.03.14

  本期作者:汪重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