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读长江·看见泸州」长江古战场:“铁打泸州”青山依旧在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2-06-13 发布于日本
2022-06-13 11:41·泸州日报

得水之利的泸州,因控扼江河交汇的地理位置,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火硝烟,孕育了不同时代的英雄人物,承载着别具一格的文采风流。据《泸县志》载,自蜀汉至清末的近17个世纪中,在泸州长江边发生的重大战事有70多起。

其中,有三座宋代军事堡垒作为四川抗蒙山城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在泸州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被人颂扬:距离长江岸线最近的战场,也是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的古战场遗址——神臂城;泸州构筑的第一座抵御山城——榕山镇宋城;天然军事屏障,人文历史名山——笔架山,它们共同谱写了“铁打泸州”的历史风云。

「走读长江·看见泸州」长江古战场:“铁打泸州”青山依旧在

英雄之城,见证泸州不屈气节

合江县城往西30公里,有一处延伸到江中的半岛,这就是神臂城。许多外地游客驱车几百公里前来,只为感受这里的沧桑岁月,重温人文历史。

走到岸上,阳光下的城门,爬满藤蔓。一棵百年黄桷兰盘根错节,巨大的根茎紧紧包围了一面城墙……在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古城画面,出现在了面前。

半岛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800米,仅约1平方千米的范围却大有来头。

它曾是泸州历史上的军事中心——烽火连天三十四载,改写了一个朝代统一中国的时间;集聚了中国南宋时期泸州人忠贞报国的民族精神;南宋遗址为我国考古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价值。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大端午。这一天,神臂城的河边,必有一场特殊的节目,当地的民俗民谣——吼河闹。

面朝长江,十几个老船工互相搭着肩膀,合围成一个圈,唱起节日的号子。歌声时而缓慢时而高亢,充满了苍凉气息。800年前那场悲壮的护城之战,仿佛穿越时空而来。

「走读长江·看见泸州」长江古战场:“铁打泸州”青山依旧在

公元1244年,数万蒙古大军水陆并进,计划几天之内就攻下神臂城。

当蒙军来到神臂城下,看到此城南、西、北三面为江水环绕,山下险滩众多,怪石突兀,有些江岸甚至高近百米,且江水汹涌,不禁赫然。这样的地貌,在800年前,航行尚且不易,更别说攻城了。水路进攻失败后的蒙军改为从陆路围攻神臂城。其后34年间,蒙宋双方在此反复厮杀。

《元史》记载,在宋元交替的蒙宋战争中,神臂城锁控长江上游,拱卫重庆,抵御蒙军34年,屏障南宋河山,历经反复争夺多达67次,其间五易其手。

据记载,当时城里只有3000多名宋军。蒙军兵临城下,守城士兵数量是如何补充的?这一点,在合江汉棺博物馆的宋代石刻上便能找到答案。

石刻上的宋代女子和农夫手里拿的不是针线和锄头,而是刀、斧等武器。可见,神臂城已经没有了军人和平民的区别,每一个人都是城堡的守卫者。

「走读长江·看见泸州」长江古战场:“铁打泸州”青山依旧在

公元1278年,隆冬。被蒙军围困11个月后,失去所有外援的神臂城弹尽粮绝。一天凌晨,蒙军发动了最后的攻势,宋军将士与之展开了激烈巷战,最后全部战亡。泸州“英雄之城”,自此载入历史。

合江县地方文史专家龙启权告诉记者,泸州历史上承载了三大著名战役。一是合江县的神臂城抗元战争;二是纳溪区的护国战争;三是古蔺县的四渡赤水得意之战。其中神臂城抗元之战,最能体现出泸州人民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

大江名山,记录悠远长江文脉

外柔内刚,激荡汹涌,壮阔长江水赋予了沿岸子民不屈的文化性格,在泸州得到了充分彰显——“柔能养蚕织布,刚可与敌同亡”。

滚滚长江边的合江县,自古以来便是政治、经济、军事活动活跃之地,赋予了其独特的军事文化特性。

宋蒙之战,为固守家园,合江县境内全民皆兵。有宋城和安乐山(今笔架山)等地方性防御体系,与神臂城相互声援,聚点成链,形成了遥相呼应的抵御屏障。

「走读长江·看见泸州」长江古战场:“铁打泸州”青山依旧在

据记载,宋朝末期全川共修筑83座山城,位于榕山镇的宋城便是泸州构筑的第一座抵御山城。

宋城遗址海拔有一千余米。登上山顶可以鸟瞰整个合江县城,并连接长江、少岷山、丁山、葫芦汇,形势险阻,故为兵家必守之地。

《宋史》记载:“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筑合江之榕山,再筑江安之三江碛,四年,又筑合江之安乐山为城。”

《泸州地方志》另有记载“:宋、元之际,蜀蒙常战,地方官府修筑泸城和寨堡,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

两处史料相互印证——宋嘉熙三年,合江县城曾在榕山筑城防守元军一年,之后,便换到了笔架山上。

宋军为何只在宋城驻守一年就换地方?有学者认为,宋城虽然山高险峻,可有效防备蒙古骑兵,但缺少长期据守的条件。首先,离江太远,既不能扼守长江,又不能控制赤水河,在军事上只限于被动防御局面;其次,交通不方便,运输给养困难,传递外界消息不可能做到及时,特别是山上无水田,不适宜军民长期据守。

在赤水河流入长江之前,会流经最后一座高山,这座山就是安乐山,即今笔架山。

「走读长江·看见泸州」长江古战场:“铁打泸州”青山依旧在

笔架山位于合江县城城郊,海拔近700米。远远望去,三峰二凹,宛如笔架,直冲蓝天。其地势东扼长江,西控赤水,与县城互为犄角之势。当年,除了其中一峰有小路可蜿蜓而上外,另外两峰均无路可通,是一处天然的军事防御屏障。

如今,笔架山人文胜迹星罗棋布,紧靠长江的地理优势给这里留下了一则则历史佳话。沿着山顶小道漫步,可以欣赏到各种文采飞扬的碑文,其中有张爱萍将军的手迹“三江汇流入大海,一峰突起览众山”、萧克将军的题字“两省通衢连南北,三江胜景壮蜀中”等等。

“长江文化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龙启权说,长江边的城市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当地文化的独立发展。正如泸州长江文化,底蕴深厚,极具特色。

青山依旧,人文精神生生不息

历史荏苒。神臂城几易名字,最后定为“神臂城镇”。漫步城中,处处可以看到南宋以来留下的蓄水池、炮台、烽火等历史遗址。神臂城多年前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读长江·看见泸州」长江古战场:“铁打泸州”青山依旧在

清代四川著名诗人董新策曾登神臂城,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江城子·铁泸凤展》:“山伸神臂势将飞,纵横看,风依稀。冲汉摩霄,江绕送风微。十二楼头天路近,霞放彩,日腾辉。文明气象昔生威,长云矗,铁城围。戌冷烽销,形胜未全非。城背人烟连首尾,渔舫集,燕巢归。”

诗人感叹:神臂城早已经归于宁静,再也没有征战与厮杀。

据记载,南宋以来,临安的粮食、军马以及朝廷的物资全凭四川水运,每年运送的军粮从泸州各码头发运,当时粮船达千艘,运量数万石之多。

随着战争的远去,神臂城也从元蒙鏖战的古战场,成为繁华的水运口岸。

“我听父亲说过,新中国成立前这里还曾是一个水路运输的驿站。”神臂城镇居民王魁兵告诉记者。紧邻长江,水路发达,神臂嘴码头每天都停泊了上百艘货船,把泸州盐、茶叶、粮食运到下游重庆地区“,摇橹之声连绵数十里”。

由于终日都有一百多个纤夫滞留在此,酒肆、当铺和饭店比比皆是,让当地经济得以繁荣。

后来,随着交通运输和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货运改为陆运。如今,神臂嘴码头只留下了客渡船,仍在为一江之隔的合江县和江阳区两岸居民来往服务。

「走读长江·看见泸州」长江古战场:“铁打泸州”青山依旧在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合江县文物部门对神臂城做了多次规划。2021年3月,最新的《神臂城遗址保护规划》完成,同年6月,神臂城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通过专家评审。

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在这座宋蒙山城遗址取得了大量考古材料,勘察出不同区域的宋元文化堆积,为下一步正式考古发掘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

今年5月11日,由四川省文物局牵头,四川省、重庆市申遗单位共同参与的“川渝南宋山城体系申遗工作”正式启动,神臂城遗址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合江县原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地方文史专家贾雨田认为:“神臂城作为川渝南宋山城体系中较为重要的城堡之一,通过考古发掘和申遗,可以让沉睡800多年的古战场遗址再述传奇……”

至今,长江给泸州带来的历史风云故事已经载入史书,只留下余韵袅袅。而大江之阔、人文之美依然融入在这座城市的肌理之中,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丰厚滋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