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农场入门|最实用的内涵解读及建设要点都在这里啦

 黄金屋3399 2022-06-13 发布于山东

温馨提示:全文约2500字,阅读大约需要5.5分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无疑是提供农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重要基础。传统农业存在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的特点,破解“三高”困局,引入绿色发展模式,是农业生产节能增效的必然选择。

文章图片2

生态农场作为农业发展绿色转型的典型样板,为农业节能环保、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实践路径,推动了生态产业的发展。21年20,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联合发文,开展了首批生态农场评价试点工作,认定了132家国家级生态农场。2022年1月,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推动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的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到2025年,在科学评价、跟踪监测和指导服务的基础上,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10000家地方生态农场,并明确了建设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3月,生态农场评价工作继续开展,并将2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和2500家以上地方生态农场建设作为目标,以探索推广可利用的技术模式,支撑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生态农业发展未来可期。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一、什么是生态农场?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生态农场是“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多样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同时实现资源匹配、环境友好、食品安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它强调将农场作为一个完整的农业生态系统,在“绿色发展新理念、现代新技术、生态农业新模式”的驱动下,最大限度地把多种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及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联系起来,强化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在持续获得最大产量的同时维持生态稳定和平衡,进一步推动环境友好、产品安全,从而获得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

文章图片5

二、核心内涵,把握四大关键词

1.农业现代化

生态农场的建设不但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要举措,它集“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于一体,必将通过现代生态科技的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深化调整,走“高投入、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2.环境系统协调共生

生态农场建设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通过一系列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措施,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的组合与管理,使多种生物协调共生。

3.绿色循环低碳

生态农场应在发展生态产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应该通过一系列生态理念、模式、产品、技术的输入,在维持良好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进行绿色、循环农业生产,增强农场内外的自我调节能力,实现资源、物质、能量的持续稳定发展。

4.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类型、生产环境、动植物资源、文化资源条件等差异显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和农事生产习惯,这会对主导产业和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的选择、机械设备的利用等造成显著影响,因此在生态农场的规划中,应注重对本土环境的考察,根据资源条件和功能定位择优选择建设方式,降低成本、突出特色、突出精品,建设农业品牌,同时避免同质化竞争。

文章图片6

三、建设手段,四大领域重点着手

年2020,农业行业标准《生态农场评价技术规范》(NY/T 3667-2020)颁布实施,它作为生态农场申报评审的重要标准,不但是衡量农业产业是否满足绿色发展要求的一把标尺,更为准确找到生态农场建设着力点,助力最终实现“资源匹配、环境友好、食品安全”提供了指南。在《生态农场评价技术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中,重点从环境、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质量管理体系等过程出发,建立了评价指标,分项评分。对标《规范》要求,我们在建设生态农场时,就要重点考虑以下四个领域的建设内容。

生态农场评价指标体系表

文章图片7

1.提高农场环境质量,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环境建设方面,需要以绿色、生态发展为核心,以强化绿色生产功能、净化产地环境为目标,农场选址应该远离污染源,严格把控影响农产品生产的土壤和水源质量,监测并控制土壤污染物含量,加强水质检测。同时,为隔绝污染,应设立面积占比5%~15%的农场生态用地,以保障作物生长环境不受污染。

文章图片8

2.绿色生产,引入农业生态种植技术模式

种植型农场应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科技技术赋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入秸秆综合利用等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关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节水、减肥等重要环节,采用节水灌溉代替常规灌溉、有机肥代替化肥、物理防控代替化学防控的方式,因地制宜探索喷灌、微灌等灌溉模式,根据土壤墒情进行配方施肥,保护害虫天敌,最终实现节水增效、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等目的。

文章图片9

3.高效环保,探索生态养殖模式

对于养殖型农场和种养结合型农场而言,一方面是要优化畜禽水产的养殖环境,进行科学养殖。要重点关注畜禽的放养数量、疫病情况和水产的水质环境,控制适宜的放养密度,避免疾病暴发蔓延、产品质量下降;加强日常疫情监测,制定疫病应急防控方案,防患于未然;对养殖水质进行监测,确保达标。另一方面,要重点加强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升级粪污利用工艺,完善粪污处理利用配套设施,突出农牧结合技术优势,使废弃物综合利用比例达90%以上。

文章图片10

4.加强农场建设质量管理,落实农产品质量追溯,积极开展农产品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对标生态农场建设对于构建生态农业监测体系、落实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等方面的重要要求,从严格农场质量管理的角度入手,建立农场台账,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依托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聚焦投入品购买使用等关键环节,实现源头追溯和生产追溯,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发挥优质农产品生产优势,走品牌强农路线,积极进行“三品一标”申报,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生态农场定位形成独特的生态品牌,强化绿色生态农产品供给,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以品牌效应引领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作者|左琳、田乙慧、宋瑞、廖旎睿

中农大农业规划设计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