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的智慧

 稼穑居 2022-06-13 发布于江苏

拒绝的智慧

  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一次,有位好友听说海军要在加勒比海建造潜艇基地,就向罗斯福求证并打探这个计划。罗期福神秘地看了看四周,接着把身子靠向朋友,然后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密吗?”朋友以为罗斯福要向他透底,就肯定地说:“当然能!”谁知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他的朋友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起来。

  对每个人来说,拒绝他人特别是好友的请求,都是一个难题。对于自己能办但却不好办、不该办的事情,拒绝起来难度就更大。碍于面子不拒绝,肯定要坏事,但若拒绝不当,则会伤和气甚至失去朋友。罗斯福运用借力打力的幽默方式,巧妙地回应对方,既保守了军事机密,又没有伤害朋友的感情,这样的婉拒,堪称经典。由此看来,要友善地拒绝对方不合理的要求,采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方式固然有理,但却悖情,花一点辗转腾挪的功夫,以幽默智慧应对,才是上策,才是拒绝艺术的最高境界。

  大明弘治十年,唐伯虎、祝允明、徐祯卿、文徵明相约同游泰山,并于普照寺中合作一画。此画大气磅礴,意境无穷,先后费去百日之功,始得杀青,名曰“天下江山”。消息传到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那里,遂亲往吴门一见,不由击掌叹曰:“虽一卷轴,已游遍泰山矣!四才子画,称王天下!”这一口碑传到后来,渐渐走了调,变成了“得四才子画,可称王天下”。画名也变成了“天下江山图”,丹青画卷变成大宝秘笈,引得江湖侠盗竞相争觅。

  上述传说,不过是武侠小说的一个楔子。在大明王朝开国之初,还真发生过一件与“天下江山图”相关的轶事。颇为巧合的是,记述这件事的恰恰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徐祯卿,他在《翦胜野闻》一书中这样写道:太祖召画工周玄素,令画天下江山图于殿壁。玄素复命曰:“臣未尝遍迹九州,不敢奉诏,惟陛下草建规模,臣然后润之。”帝即操笔,倐成大势,令玄素加润。玄素进曰:“陛下山河已定,岂可摇动?”帝笑而唯之。

这段轶事简单明了,但其中透露出的微妙的君臣关系,却非常耐人寻味。众所周知,在皇权至上的社会形态下,文字狱并非个案,特别是明清两朝,一度非常盛行。宫廷、官府中人乃至民间士子,出言为文稍有不慎,便会招致杀身之祸,甚或株连无辜,以至士大夫们不得不谨言慎行,趋避构害。

朱元璋出身贫寒,发迹草莽,文化水平有限,却是制造文字狱的高手。一次,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词汇赞美朱元璋。朱元璋却硬是认为,“光”指光头,“生”即“僧”,是骂他当过和尚;“则”与贼音相近,是骂他做过贼寇。于是,一怒之下把徐一夔给杀了。尽管有人考证此系讹传,但也并非空穴来风,类似这样骇人听闻的冤案,不知有几多,周玄素不能不有所忌惮。皇上让他在宫殿的墙壁上作画,这倒没什么难处,要命的是画“天下江山图”,这是一个危险系数很高的命题,盲目动笔难免有疏,直言拒绝等于抗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弄不好触怒龙颜,脑袋就要搬家。

  事已至此,躲是躲不了啦,怎么办呢?周玄素毕竟常在禁苑行走,稍加思索,便玩起了太极招式。他首先表白自己见薄识短,“未尝遍迹九州”,不敢接受这个任务,然后请皇上先画出草图。周玄素这一招恰似太极拳中的双推手,看似谦逊自贬,其实暗含着恭维。朱元璋听了自然顺耳,于是欣然命笔,转眼间已勾勒出天下大势,掷笔后命周玄素加工润色。周玄素刚刚推出的双掌,只好再勾回来,在丹田处稍作停留,就又推了出去:“陛下山河已定,岂可摇动?!”。这一招堪比借花献佛,其实就是戴高帽,一语双关地奉承皇上天下已定,微臣怎么可以改动呢?这样一来,朱元璋就不好再说什么,只好笑了笑,不再难为周玄素。

有人说,什么叫圆滑,周玄素的做法就是圆滑。从事实本身看,这样的说法当然没有错,周玄素的做法确实圆滑老道,他与朱元璋这两个回合的过招,称得上天衣无缝。但若往深层去看,周玄素的这种圆滑并非出自本性,而是被险恶的政治环境逼出来的。周玄素与朱元璋过招,是那个时代君臣关系的缩影,是典型的猫鼠关系。老鼠若不学会趋利避害,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我们从周玄素的做法中,还是能学到一些生存艺术的。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官场、职场,要做到服从很容易,学会拒绝却是需要一些技巧的。能像周玄素那样,把拒绝的功夫做得如此娴熟,像顺水推舟一样流畅,毫不生涩;似水到渠成一样自然,毫不牵强,仅仅靠阿谀奉承是远远不够的。学会拒绝,当然要靠巧妙而又准确的语言表达,否则就不可能把话说到点子上。学会拒绝,也不仅仅是逞口舌之巧,还必须懂一点心理学,就是要摸准对方的心思,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去。

附注:本文原载《大公报》,中新网华文报摘同期转载。作者王兆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