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陵到底埋了多少水银?

 东海若水斋 2022-06-13 发布于河北

原创 大福读史 大福读史 2022-05-11 14:00 发表于河北

中国古代的厚葬之风源于何时?史料并无明确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掀起我国厚葬之风的第一个高潮期是商王朝统治时期。这一点,从现代考古发掘的安阳殷墟便可看出。据资料记载,从94年前殷墟的首次发掘开始至今,在以小屯村为中心,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5公里的区域内,共发掘出了4000多座大小墓葬。在这些墓葬中,贵族墓的随葬品之多,简直令人咋舌。如商王武丁之妻妇好墓,不算样式繁杂的玉器和石器以及宝石器皿,仅随葬的青铜器重量就达1600多公斤。

图片


在这些青铜器中,被列为国宝级文物的数不胜数。如被明确禁止出境展览且被河南博物馆称为“九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妇好青铜鸮(音同枭)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的司母辛方鼎、商妇好偶方彝、“司母辛”四足觥,造型精美的“妇好圈足觥”等。丰富的墓葬随葬品会令不法分子垂涎三尺,这是毋庸置疑的。于是,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许多不法分子趋之若鹜,纷纷涌进了盗墓这一行当。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盗墓甚至一度成为某些地区普遍的风气,成为一些家族的营生手段。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他撰写的《杂纂》卷上提到的“恶行户”,第二种就是“世代劫墓”。那么,为防止陵寝被打扰,我国古代贵族又是如何做的呢?

图片


遍观中国古代贵族的防盗措施,主要是这么几种:

构筑“崖墓”阻挡。这种方法,通俗来说就是依山为陵,将陵寝挖在山崖岩石之中。这种陵寝,没有一定实力的盗墓贼是不可能得逞的。因为这种筑陵之法防盗比较靠谱,到了西汉中后期遂成为颇为流行的修陵方法。如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山东曲阜鲁王墓、徐州龟山汉墓,都属同样结构。到了唐朝建立,太宗李世民的昭陵玄宫也是依山建陵,开凿九峻山而就。后来,唐代诸帝更是将此种筑陵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乃至将关中周边风水上佳的山体凿空,最终和长安城以及宫殿群一起构成全国等级最高、密度最大的唐代文物、文化遗址景区。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种防盗方法虽然很保险,但最后也被拥有极大动员能力的强人所破解;

迁户守陵。就是将一定数量的人口迁徙到贵族的陵寝周围生活。如汉朝实行的陵异制度,就是在墓葬旁边修建城市。其规模很大,多达几万甚至十几万人。不过,这种做法虽然能收一时之效,但也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守陵人容易监守自盗,尤其是王朝即将崩溃之时,这些守陵人很可能摇身一变,由守陵人变为盗墓者。由于他们熟悉墓葬情况,造成的破坏甚至更大;

石椁铁壁加固。石椁,即石板制成的棺椁。如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其墓穴的四壁就是用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巨石,从底部一直堆砌到坟墓顶部,其中再灌以鹅卵石。事实上,这种防盗措施,也的确给考古工作者发掘中山王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后来,唐朝人在修建武则天的乾陵时将这种防盗措施做了升级:在用8000块坚石封闭墓道后,又熬制铁水灌入了巨石之间的缝隙。如此牢不可破,乃至于200多年后唐末著名“盗墓”军阀温韬出手,亦是束手无策,以失败告终。

当然,以上所述都是阻止盗墓者进入陵寝的措施防盗,陵墓内部的防盗措施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成本不算很高的“伏弩”、“悬剑”,耗资巨大的“流沙塞墓”以及“水淹墓穴”,都是常用的防盗技法。不过,随着盗墓者对破解防盗机关之经验的不断积累,这些防盗之法也失去了应用的作用。若说迄今为止唯一没有失去作用的墓内防盗之法,那就数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河”了。

图片


秦始皇陵中的水银藏量究竟有多少?我国考古学者利用现代地球物理化学探矿方法,通过对秦始皇陵封土的土壤化验,初步判断秦始皇陵的强汞范围是12000平方米。如果按照有关资料把储汞的厚度暂以10厘米来计算的话,则墓穴中的水银藏量应为12亿立方厘米。据现代科学提供的依据,汞在20摄氏度时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13.546克。那么,秦始皇陵藏有的水银理论数字应是1.6万余吨。然而,按照司马迁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的记载,秦始皇陵中的汞并不是平铺的。结合我国古代科技水平以及秦帝国控制区域的汞藏量,考古学家经过缜密推断,一致认为秦始皇陵内的水银藏量当在100吨左右。按照地理位置推断,当时盛产丹砂并离咸阳很近的地方有两处,一个是巴郡,一个是陕西南部的旬阳。这两个地方,是秦帝国控制的“老区”,均有水银矿藏以及生产水银的历史,其水运以及陆运系统十分成熟。在中央集权的封建时代,获取这百吨乃至更多的水银并不是很难。实际上,鉴于秦始皇对赢氏王朝的统治可达“万世”之自信,他大造陵墓时调集大量可以防腐的汞或许仅是为了达到其生前未完成的“长生”目标。但不论如何,这些汞的确做到了很好的防盗。我们知道,水银是剧毒类药物,在常温下极易挥发,人一旦吸入一定浓度的汞气,即可导致精神失常、肌肉震颤而瘫痪,甚至可以直接导致死亡。加上秦始皇陵墓中造了特殊的机关以保证水银河始终如现实中的江河那样循环流动,又极大限度地促进了水银的挥发。其毒之强,莫说人类,就是生命力很强的植物也难以抵抗。这一点,秦始皇陵封土之上的石榴树便可印证。

图片


一般来说,石榴树的生长高度多在3-4米,但因封土土壤的汞含量超标,这些石榴树虽然也长得郁郁葱葱,并结出了累累果实,但其最终的生长高度却明显不如正常的石榴树。也正是因为这些石榴树吸收了超量汞,景区也明确规定了这一带的石榴树不允许食用。

参考资料:《史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