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名臣郑纪】郑纪犯颜直谏

 夏天杂志 2022-06-13 发布于福建

郑纪犯颜直谏

一、倡行遏密八音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宪宗皇帝朱见深驾崩。十八岁的皇太子朱祐樘即位,第二年改元弘治。这朱祐樘童年颇为不幸。他的生母纪氏是来自广西的一位宫女。成化朝时,因万贵妃早年陪伴朱见深有功,遂得宠骄纵,成为后宫一霸。她本是宫女出身,又年长朱见深十几岁,没有子嗣,为保地位,竟严密监视内宫,迫害怀孕嫔妃。当纪氏怀孕时,万贵妃也曾派宫女去打胎,但宫女十分同情纪氏,就设法帮忙蒙混过关。后来纪氏生下一个男孩,在太监张敏的帮助下,由废后吴氏悄悄收养。6年后,成化皇帝得知自己有子,这才将孩子交由周太后照管,取名朱祐堂,并很快就被立为太子,甚至入继大统,成了皇帝。

  再说成化皇帝驾崩后,新皇帝朱祐堂仁孝,下诏给镇巡三司,“毋禁音乐嫁娶”,甚至有建议各地应以鼓乐迎导。对此,时任翰林院检讨的郑纪闻讯,大为震惊,当即引经据典,制止这一行为。他认为《书·舜典》有载:“二十有八载,帝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意思是国家元首逝世后,全国应该停止一切音乐演奏。所谓八音者,分别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质料所制乐器,后泛指一切音乐演奏。而遏密,就是阻止,使寂静的意思了。由此可见,古人尚知在君王丧葬时,应“四海遏密八音”,时人更应该遵行此大礼了。因为郑纪说得有理,朝廷只好免去了地方“鼓乐迎导”的不合理要求了。

附:成化皇帝遗诏

  己丑,上崩。遗诏谕文武群臣曰:“朕以菲薄绍承祖宗丕业二十有三年矣。宵旰忧勤,图臻至治,惟恐有孤先帝付托。今忽遘疾弥留,殆弗能兴。夫死生常理,古今人所不免。所幸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吾虽弃世,亦复奚憾焉?皇太子祐樘,聪明仁孝,德器夙成,宜即皇帝位。中外文武群臣,其协心辅理。凡内外事,一依祖宗旧制行,用副予志。丧礼遵皇考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音乐嫁娶。宗室亲王,藩屏攸系,毋辄离封域。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各固守疆境,抚安军民,毋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所属府州县,并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隶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中外,咸使闻知。(摘自《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三》)

二、劝御经筵

  由于朱祐堂的童年比较艰苦,这养成了他仁厚的心肠。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朱祐堂登基执政,就立志要励精图治,广开言路。几个月后,他本想在万岁山建棕棚,以备登临眺望。这时,太学生虎臣得知消息,立即上疏切谏,幸得到采纳。同时,虎臣还被特授七品官,派去做云南担任知县。期间,郑纪也积极上疏劝导新皇朱祐堂要御经筵,勤圣学大要,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正朝廷,正百官,以及万民之意。朱祐堂看到奏章后,朱批道:“这本所言,朕当体行。”

  弘治元年(1488年)三月,吏部侍郎杨守陈请遵祖制,开大小经筵。大经筵但遵旧制不变,而小经筵应选知识渊博,人品高雅之臣,以次进讲。于是,朱祐堂采纳了这一建议,开设大小经筵。事实上,大小经筵是在正统初年制定的,其中,大经筵,每月逢初二、十二、廿二日举行,主要是一种礼仪;小经筵又称日讲,君臣之间不拘礼节,从容问答,是重要的辅政方式。然而,大小经筵制度,在成化朝时一度废置。而今,朱祐堂主政,他认同郑纪、杨守等人的建议,开始重启经筵,坚持日讲,并在早朝之外,另设午朝,每天两次视朝,接受百官面陈国事。其勤政图治的做法,与先皇朱见深的怠于朝政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谏止监生为斋醮执事

  弘治三年(1490年)四月,郑纪由浙江按察司副使转任国子监祭酒任。这时,孝宗皇帝诞辰(生于七月初三)临近,礼部按照惯例,要到国子监调取一部分监生作为斋醮执事。郑纪闻讯,当即表示反对,并在六月甲辰日,上疏谏止。其疏曰: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切见陛下登极之初,去淫祠以严祀典,禁斋醮以正人心,故李孜省、邓常恩之徒举正其罪,国师佛子绝迹禁门,天下臣民争先快睹。兹者万寿圣节在迩,先期焚修以伸祷祝,此事乃孜省、常恩之徒欺罔先朝以窃富贵者。升下诛戮其人举行其事,天下之禁革甚严,京师之举行如故,恐所好与所令不同,非所以帅天下者也。(摘自《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九》)

  与此同时,郑纪在疏中还称:“修斋欲以延寿,僧道灭绝天理,安能延寿?臣有一粒灵丹可延圣寿。灵丹者何?仁是也。”“监生读圣贤书,岂识此礼?”云云。

  孝宗皇帝收到郑纪的奏疏后,虽然有些不爽,但还是将郑纪的奏章转到相关部门,要求讨论决定。结果,有关部门为了取悦于皇帝,并没有将郑纪的奏章当回事,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但这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郑纪有犯颜直谏的勇气,殊非常人所能做到的。

四、侍讲直言君德

  弘治三年(1490年)四月,郑纪由浙江按察司副使转任国子监祭酒。期间,他又入侍经筵。一日,讲《太甲》中篇,郑纪解释其中的文句说:“人心向背,系君德之修否。若任用忠良,纳诲辅德,则人爱戴;若比昵近幸,蠧政纵欲,则人心叛离。天命去留,亦因以异。”当时陪同经筵侍讲的官员听了郑纪的解释,无不毛骨竦然,战战兢兢,深怕皇帝龙颜大怒,后果不堪设想。

  后来,到了弘治十一年(1498年)九月十七日,孝宗皇帝忆及郑纪在经筵侍讲时梗直敢言,不禁感叹说:“(郑纪)入侍经筵,启沃良多。”因此,郑纪后人遂将孝宗皇帝这番话视为“玉音”,刻为匾额,悬于郑纪祠中,流传至今。

五、不可与儇薄内侍游

  弘治九年(1496年)三月,孝宗皇帝给年仅6岁的太子朱厚照举行冠礼。于是,郑纪就悄然着手采辑古今帝王嘉言善行,计有百条,各条都绘图作赞,并结为集子,取名《圣功图》。随后,他将《圣功图》进呈朝廷,且直言不讳地指出:“皇太子当近正人,闻正言,不可与儇薄内侍游。”孝宗皇帝见到奏章后,龙颜大悦,特旨优答。

  可惜,孝宗皇帝因自身童年不幸,居然溺爱太子。他收到郑纪的《圣功图》后,表面上爱不释手,一退朝回宫,就会披图旨以示太子说:“哥哥可学此人。”然而,他并不急于教育太子,而是拖到太子8岁时,才正式安排太子出阁读书。在太子读书时,东宫讲读竟然没有一个当朝内阁阁臣,以致于朱厚照登基之后,没过多久就终日游乐,不理朝政了。

画像:黄金星绘制;对联:刘元春题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