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年头,还是得手里有点“真活儿”

 大野633 2022-06-13 发布于四川
最近和不同的朋友瞎哈拉,得出的统一感受都是,近两个月(4-5月),都过得无比漫长。
这种漫长感,个体差异很大,有人是闲得发慌,终日在悲观情绪里舔刀子,有人是忙得飞起,两耳难闻窗外事。
忙和闲,构成了对立面,意味着社会层面财富没有均衡,有人在吃肉,有人连汤都没有喝到。
为何会这样呢?
我想起了自己刚工作时候的一些不成熟感受。
我入行的工作就是策划,甭管什么策划,和这个职位搭配的,一定有一个客户经理,按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商务,也可以俗称销售。
道理很简单,策划手里的活儿,就是一件商品,不管你做的是一个方案框架还是设计草图,都需要靠销售售卖出去。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理解,所有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买卖关系,你出售的东西刚好别人需要,不管这个东西是一个很虚的梦想,还是很实的一个包包,总之,市场就是这样形成的。
我们的工作模式就组装起来了,标准的流水线,商务出去侃一轮大山,把客户兴趣摸一遍,策划就关门闭户的在一个小黑屋里写方案,再用一个方案换碎银回来,利润由此产生。
而在那个时代里,商务是妥妥的主角。
于是我们的行为就天差地别,策划不停的写写写,商务不停的说说说。
工种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职业惯性。
策划需要大量的整段+不被打扰的时间,才能写出来东西,全世界策划最讨厌开会是有道理的,因为白天大家倒是把各种会开了个遍,说一句辛苦了,晚上策划还要顶着熊猫眼写方案,把那些浪费的时间追回来。
反观商务呢,他们奔波于各种认识人、参加局的路上,喝喝茶说说事,项目就搞起来了,而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时间多是碎片,职业惯性就是在各种碎片时间里打仗。
反正在策划的眼里,这个职位,是一个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挣钱的行当,大事小事,都靠电话解决,完全不需要像我们这些策划一样,苦哈哈地守着电脑关禁闭。
心理不平衡的状态,几乎就是那个时候发生的。
会质疑自己的职业,从而再质疑自己的价值。
很多策划,也是在那样的年代,选择转行,因为心理打击太大了,谁不想去做打打电话、安排安排事情就可以挣钱的事情。
想象中的成功老板,不都是这样的工作模式吗?
那个年代,其实也不久,大概就是2008-2015之间,很多行业粗暴发展的时代,中国干经济拉动干得如火如荼的时代。
在那个时候做策划,大部分时间会被漠视,也许是因为经济价值的差异,也许是因为粗暴发展的阶段,总之,大家都喜欢动不动就“谈项目”,很多的钱,好像是用“谈”的方式生出来的,而这个“谈”的背后,衍生的是认识某某的一份关系,或者某些渠道牵扯的利益共享。
而在中国,创作是什么?版权是什么?2015年之前,可能这个命题从来都不是值得讨论的东西。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在上一个发展年代里,时代的红利分给了“速度”,分给了“立竿见影”,高速发展是一个永动机,而一些需要沉淀的行业、职业,似乎被时代搁浅了。
策划这份职业,在这个年代里,是一个配角,它在为销售端口提供无底限的服务。
而这样的理解,并不是去离间销售这个行当,“销售”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但是很多人因为一场时代的发展节奏,误会了销售是一件不需要技能的低门槛工种,还默认为在中国,只要你的关系硬,只要你认识的人足够多,就能够实现销售的高收益。
说实话,这种理解也没错。
但在事物的发展形态中,它不过是初期粗暴发展的一种共性,红利一旦消耗完,就需要依靠极度专业、极度精细化管理的内核+细节,这样的吹毛求疵,造就了当下的“内卷”。
时间转到2022,前后也不过7、8年的时间,在“今年将是未来最好的一年”的论调下,“快”和“高速增长”这两个词,开始逐渐失效。
能够快速发展的蛋糕其实就那么大,这个就和世界能源一样,它是有阈值的,挖掘到了一定时候,必定就会越来越少。
于是当下的年代,时代的奖赏分发机制好像变了。
红利,越来越喜欢分给那些沉淀下来的某种东西。
比如你是一个育儿专家,很多人会愿意掏钱来听你分享经验;
比如你是一个卖面还卖的不错的老板,很多人也会愿意掏钱来找你讨要开店经验,或者掏钱找你做个加盟。
不管是经验,还是自我的见解,在我眼中,这些都是手中“有活儿”的一个群体。就像传统的拜师学艺,每一行的门道,都藏在那些传帮带的细节里,也都藏在师傅的大脑细胞中,无论是他走过的路,还是踩过的坑,对于后人来说,价值千金。
一切事物通过野蛮发展后,必定会进入深耕细作,这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时代在轮回,发展在进行着周期推演,如果你善于总结时间带来的变化,就一定能发现这里面的关键。
我那些不成熟的感受,其实暗藏开心,我想的是苍天何曾绕过谁,三十年河东之后,必定会三十年河西。
在这个精耕细作的年代,内卷成为了一种技能,对于我们这种策划来说,这碗饭,在这个时代,好像还嚼得不错。
而那些依旧奔赴于“谈项目”的人们,似乎已经“谈”不下去了,现在的项目,最重要的,是一份交付。
你要交付一份具体的内容,可能是某种分析报告,可能是某种手艺成品,也可能是一张照片、一句文案、一条视频……
而以上,绝不是事情发展的终点。
当大家都已经在为这些内容付出着努力和改变的时候,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内卷模式,会继续发生。
一个时代的安身立命,好像都被刻上了烙印,最难的,大概就是如何在这变化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人说,要终生学习。
我不喜欢这句话,我觉得说出终生学习的人,是在人为地制造歧视和中产优越感。
我喜欢说,人生是一场RPG游戏的升级打怪,我们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上一个阶段的技能,已经完全不能支撑下一个阶段的关卡了,我们不得不学习。
但是有些人,他也许就想在某一个关卡里不升级了,在那个关卡里,技能也够用,他自己也开心的话,就没有任何可以学习的动力。
这是一种自我的选择,不应该受世俗眼光的逼迫,除非时代的发展,给了你一些思考的支点,让你真正发现了升级打怪的美妙,让你发自内心的想去看一看,最后的大boss到底长什么样,那才是能称为“人生”的一种奇妙旅程。
推动世界正向发展的,依旧还是孩童时代,我们异常呵护的“好奇心”。
好奇心,能滋长我们的探索精神,能让我们自发地想去看看世界有多大,也能很自然地让我们不断学习,让我们手里有点“真活儿”。
只不过,成年人的游戏规则,最容易被推翻的,就是那一份“好奇”罢了。
最近有点忙
会努力保持更新
祝我们
永远对世界发生好奇





📹  633@大野633

📷  老孙@牧野笙

大野WLarge

内容营销行业的独立联盟,去链接设计师、摄影师、导演、商业主理人、营销人、媒体人、文案策划等有趣的人群,致力于商业内容传播的生产服务。

大野到底是干嘛的?一键到达


一些其他有趣的小内容
会分享在【视频号】【抖音】和【小红书】
搜索: 拍照吧!老孙 
一直看好未来的场景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